新形势下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与思考——以张掖市X乡镇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新形势下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与思考——以张掖市X乡镇为例

高丹

张掖行政学院

[摘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期待的重大举措,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重要内容。为此,本文以X镇社会治理与平安建设等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实地查看相关建设情况,力图找到能够助力我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方法路径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治理  基层治理  乡村振兴

一、X镇社会治理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X镇地处临泽县北部黑河北岸,距临泽县城25公里,东邻板桥镇,南依黑河,西连高台县合黎乡,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接壤,总面积960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11个合作社,5436户,总人口20440人,耕地面积6.54万亩。镇党委下设党(总)支部25个,其中:农村党总支3个,农村党支部18个,机关党支部4个,党员1022名。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全省卫生乡镇国家级生态乡镇

(二)基本举措与成效

近年来,全镇上下始终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任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思想,把深入推进平安创建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总抓手,紧紧围绕保持全镇社会大局持续稳定这一目标,全力提升社会服务管理能力努力为全镇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1、抓合力,落实三个到位,着力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领导到位,确保人人有责。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调整充实镇村综治中心和专项工作组队伍,完善综治维稳信访目标责任书,细化分解各项指标,明确靠实工作责任。

二是宣传到位,确保入脑入心。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动、春节社火调演、赶集日、三下乡、综治宣传月、宣传日等活动,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法制讲座等,营造人人参与、共享成果的浓厚氛围。

三是制度到位,确保有章理事。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综治维稳信访工作,研判形势,查找问题,制定措施,形成了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共识。

2、抓重点,加强三大建设,不断夯实工作基础

一是加强信息监控网络建设。建立村级矛盾纠纷信息员队伍参与村社矛盾纠纷调处有序推进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管理动态化、规范化水平。

二是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建设。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上控制减少不稳定因素,对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点项目实行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风险双评估,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高度重视初信初访工作按照统一受理、认真梳理、归口办理的程序由司法所协助相关站所及时调查答复

三是加强治安防控网络建设。强治安联防工作力量司法所与派出所紧密配合,划分区域,不定期开展巡查严格落实十户联防制度做到治安联防不间断,治安巡逻检查与村容村貌改善齐头并进、齐抓共管加强技防系统辅助功能。积极落实镇属单位、农民住宅小区监控摄像头的架设工作,逐渐消除防范盲点,实现重点单位、重点部位技防全覆盖。

3、抓规范,做好三项工作,深入推进社会治理

一是做实重点人群管理教育工作。积极加强和兄弟乡镇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及时、准确、完整的掌握了流动人口信息,规范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实行一口采集、多口使用,实现流动人口管理网络化。

二是做细平安创建工作。把平安创建与文化、精神文明工作载体有机结合,建立三联工作机制,即:宣传阵地联建、载体活动联搞、表彰奖励联办,深入开展平安乡镇平安单位平安村社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使平安工作深入人心。

三是做好严打整治工作。充分发挥派出所的主力军作用,在警力相对有限的情况下,统筹兼顾,坚持打防并举,多管齐下,认真抓牢民生案件侦破,始终保持对两抢一盗、诈骗等性侵财性犯罪的高压态势,做到以打促防、打防结合,全力提升群众安全感。

二、X镇社会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治理的难度和复杂性正不断增加,矛盾和问题也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

(一)农村公共服务有限,社会治理投入不足

公共服务设施落后,基础设施经费投入欠缺,同时,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健全,管护人员不足。

(二)农民参与意识淡薄,社会治理力度不够

部分党组织对社情民意综治维稳情况了解不到位、不全面、不深入,且社会管理和稳定工作比较麻烦,不容易出成绩,致使部分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

(三)矛盾日益凸显,社会治理难度增大

随着X镇土地流转工作的深入推进,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的主要是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对实有人口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同时,土地效益逐年趋好,群众对土地的保护意识逐步增强,致使土地林木纠纷逐年增多。

(四)行政负担过重,村级组织自治功能不强

村级组织承担的更多是某些行政职能和社会管理事务,而这些导致村委会主要是向上看,村委会自治功能却被削弱,造成这个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往往很难提供足够的公共服务,进而很难让群众产生归属感和幸福感。

三、提升X镇社会治理成效的对策建议

基层社会理创新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需整合方方面面的资源,抓结合促规范,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服务水平。

(一)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要注重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

基层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中,要结合产业发展现状,打造双链共富先锋党建工作品牌,建成支部、党员、群众三位一体致富链和产业带头人、专业大户引领带动产业化经营的产业链,形成以支部为核心、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产业基地为依托,支部与合作社、基地与农户同频共振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和管理教育群众的号召力、影响力。

(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要注重与保障改善民生相结合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是改善民生。要按照项目扶一点、集体出一点、群众筹一点的思路,加大村社道路、林网渠系、文化健身广场、环境整治、防洪坝加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快城乡对接步伐。要整合村级阵地现有资源,大胆尝试建立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和互助老人幸福院,为进一步丰富老人特别是留守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平台,解决老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文化活动等问题。充分发挥留守妇女阳光家园、留守儿童之家的作用,完善相关制度,为留守妇女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心理疏导、文娱健身等活动,组建志愿服务者队伍深入村社为留守儿童进行学业辅导、兴趣培养、心理关爱,务求活动实效,促使留守妇女阳光生活、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三)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要注重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相结合

化解矛盾是加强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作,而矛盾产生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要形成科学有效的为民服务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让老百姓心情自觉接受管理,主动配合管理,积极参与管理。要发挥传统美德在群众教育管理中潜移默化、教化育人的作用,建立镇、村两级道德讲堂,邀请专家学者、道德模范等,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用传统美德的力量感染人、用群众身边的典型教育人,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四)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要注重与增强农村自治功能相结合

增强群众自治功能,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借助各种会议和宣传阵地,进一步完善村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方式方法,提高农村公共事务、公益性事业的自我管理水平和调解民间纠纷、维护社会治安的自觉性。结合实际,制定完善务实管用、便于操作的村规民约,倡导新风文明,破除陈规陋习,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巩固脱贫攻坚新成效。

参考文献

[1] 《张掖市十四五平安建设(政法)规划》

[2] 叶青.提高社会治理四化水平是平安中国建设的必由之路[J].社会理,2017(01):17-20

[3] 纪德尚,邰向民.社会治理视角下平安中国建设的模式创新[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6(06):37-4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