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障碍及保障体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障碍及保障体系研究

陈雪艳

青海千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青海,西宁市  810000

摘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改变了各行各业的生产与管理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管理效率与水平,而将其应用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不仅可以提高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且能够保证工程造价信息的准确性与合理性。本文根据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为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对推动工程行业的良好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在经济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工程造价也逐渐实现了信息化发展,目前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对相关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主要就是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对工程造价的各种信息进行深层次的管理和应用,从而为企业的决策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和信息,但是目前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工程造价的信息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中障碍及问题
  1.1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到位 
  在落实工程造价信息建设的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信息化平台建设。由于其平台建设不到位,使得管控效果无法形成,由此也就使得后续的造价控制工作受限,经常出现失误和偏差。根据目前其平台建设的落实情况,能够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不能全面落实所有造价管理和控制工作,在其管理控制目标以及基本流程方面存在较大的混乱情况,所以这也就导致最后信息化管理控制失去基本的准确性。 
  1.2缺乏对工程造价信息化的认识 
  目前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企业缺乏对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对信息化建设的了解也不够全面。当下我国众多的建筑企业依然在工程造价方面使用静态化的管理,这种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工程造价工作的需求。尽管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化得到了一定的普及和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多数的企业缺乏对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正确认识,严重阻碍了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部分企业片面的认为信息化建设就是利用现代化的一些信息技术或者软件,而忽视了信息化建设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由于无法正确的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导致信息化管理无法发挥出有效的作用。 
  1.3预算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实施项目成本信息化建设是预算信息化改革的关键环节。如果预算信息化管理存在明显的偏差和混乱,必然会导致整个项目成本信息化管理效果的最终损害。预算管理比较复杂,涉及内容较多,有必要着力构建信息化建设平台,促进预算统计分析和指标控制。这也是一个容易犯错误的重要问题。预算编制的结果不准确,必然导致成本控制的效果。  
  1.4工程造价信息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足 
  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工程,对相关的工作管理人员也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人员情况来看,也存在着综合素质和能力不足的现象,缺乏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尽管其中也有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员工,但是也相对缺乏信息方面的管理知识,导致无法开展有效的造价信息管理工作,由于缺乏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给信息化建设也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2保障工程造价信息化体制建设措施

2.1构建统一的标准体系 
  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针对数据搜集、数据存储以及数据交换构建统一的标准体系,在数据搜集中形成完全统一的源数据,而且利用统一的交换协议真正实现各个数据信息的交换,再根据统一的存储标准在数据可存储所有的数据信息。 
2.2增强对预算信息化的管理 
  预算信息化管理也是该项工作之中的重点,为了简化这一重点内容存在的难度,还需要构建起来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以此为管理工作可靠性的实现提供更多保障。在其管理体系之中需要包含预算管理当中的所有内容,并促使其信息应用更加高效和合理,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基本的准确度,特别是在分析管理相应指标的时候,其作用更加明显。不仅如此,这一管理体系还可以实现对造价分析报告的精细化管理和控制。 
2.3增强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 
  为了能够促进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首先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只有在思想层面上加大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和重视,才能有效的促進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提升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需要涉及以下内容:首先,要正确的认识到信息化建设与传统静态管理之间的不同,要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其实是一种动态化的信息管理,要处理好各个信息软件之间的兼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工程的造价提供精准的数据信息;其次,要强化自身的信息管理方面的理论性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处理好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关系,从而对工程的造价实行有效信息化管理;最后,就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目标。 

2.4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

从宏观的角度考虑,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能够让相关造价管理人员对信息化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解决施工企业内部人员对信息化认识不充分的障碍,并且对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法律环境进行更深层次的完善,在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中,它发挥着促进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法律法规可以很好的规范施工企业内部的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并对其市场行为加以调整,然而我国当前还没有出台专门关于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工程造价信息数据的记录人员,信息数据的使用人员以及信息数据的管理人员三者之间进行相关的管理规范;对每一个企业的工程造价信息的安全进行相应的管理规范;对工程造价信息的信用进行管理规范;对工程造价信息的平台进行管理规范;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具备法律责任,以及其拥有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对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进行相关的申请规范,合理的使用规范以及管理规范。


 
  结语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所以对其造价实施信息化建设是提升造价合理性与科学性的重要手段。目前在其建设工作落实的过程中涌现出来了一些问题,比如信息化标准体系不完善、预算信息化建设存在缺陷等等,所以这就需要对其问题详细研究,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使整体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趋向完善性。 
  参考文献: 
  [1] 崔景翔.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发展的问题及趋势[J].科学技术创新,2016(35):214-215. 
  [2] 邵兵.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城市建筑,2015(20):143. 
  [3]杨一凡.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科技,2017(15):9+15-17. 
  [4]伍义强,谢静.关于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建材发展导向,2017(1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