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及土壤生态保护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6
/ 2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及土壤生态保护措施研究

邓珏锋

铁汉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要:在过去数十年间,我国经济取得了良好发展,但是在此过程中,也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且这一污染问题严重性还在进一步加剧。若是放任不管,长此以往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甚至还会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就需要加强对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并通过各种有效的土壤生态保护措施来实现对土壤的生态保护。而本文将围绕这部分内容展开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土壤生态保护;措施;研究

引 言

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以生态环境为代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类环境污染问题也在不断发生,且日益严重。这种发展模式并不健康,若是放任这些环境污染问题不管,只是一味地推动经济发展,最终必然会得不偿失。所以,相关人员就需要加强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并积极寻求有效的治理与保护措施来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而本文将以土壤污染这类污染问题为例,简要阐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以及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1.1 物理修复技术

现如今,常用的物理修复技术包括换土法、电动修复技术及热脱修复技术三种。其中换土法主要适用于污染程度较轻的土壤修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将受污染的土壤挖出,并将清洁土壤回填至原有土坑中,以此来完成土壤污染修复,这种修复技术优势之处在于操作简单,但是基于当前土壤污染问题的严重性,这种修复技术逐渐无法满足当下实际需求。而电动修复技术主要是借助电场作用实现电子的迁移,以此来实现对土壤中的金属污染物质的处理,其优势之处在于可以实现大面积的土壤修复,且操作简单,灵活,但是不足之处在于应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能源,且特别容易发生极化。而热脱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热交换的方式来让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加热至气态,并对气态污染物进行处理,直至达到标准后再排入大气之中,其优势在于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但是设备投资及运行成本高,适用性不强,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副产物及噪音、扬尘污染。

1.2 化学修复技术

常用的化学修复技术包括土壤淋洗技术、固化修复技术两种,其中土壤淋洗技术是想受污染的土壤中加入化学洗涤剂,借此来溶解吸收其中的有害物质,以达到分离污染物的作用,而该技术虽然工作效率高,洗涤效果好,但是不仅应用成本高,同时还会造成土壤肥力的降低,也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固化修复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向土壤中加入固化剂,而后这些固化剂会与土壤中的污染物发生反应,从而生成性质较为稳定的化学物质,再之后通过对这些化学物质的迁移与扩散便可实现土壤修复的目的,但是这种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时,固化剂用量非常大,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且修复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所以需要谨慎使用。

1.3 生物修复技术

而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有原位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以及其他生物修复技术。其中原位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将有机营养物质与受污染土壤相融合,借助微生物来实现对污染物的降解,以此来实现土壤污染修复,该技术的优势之处在于处理范围大,但是处理周期较长,却仅仅只能对亚表层土壤进行生态修复。而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是在受污染区域内种植可以吸收有害物质的植物,通过植物提取、植物挥发、固化等措施来吸收、转化这些有毒物质,以此来实现土壤污染修复,而不足之处在于处理时间长,需要多次种植植物方可有效去除污染物,且不可种植于受污染程度严重,内含多种污染物的土壤,否则就会导致植物的大面积死亡。

2 土壤生态保护措施

2.1 加强土壤质量普查

想要做好土壤的生态保护工作,第一步便是做好对我国国土范围内所有土壤资源的质量普查工作。现如今,我国之所以土壤生态保护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主要是因为土壤质普查工作存在若干问题,无法准确地了解我国国土范围内所有土壤资源的质量及受污染情况,从而无法为环境保护人员开展土壤生态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所以,未来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土壤质量普查工作的重视,并将其落实于实际的普查工作中,通过认真地调查来了解我国的土壤质量,了解受污染土壤的具体位置、严重性及受污染程度,环境保护工作人员才能依次来制定相应的保护对策及措施。

2.2 建立健全土壤整治规划

当完成土壤质量普查工作后,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当依靠土壤环境质量检查和评价结果,制定并完善详细的土壤资源修复与保护计划,该计划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受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及未污染土壤的保护工作等等。染防治以及污染土壤修复等。同时为确保这份修复与保护技术可以有效地落实于实际的土壤生态保护工作中,有关部门还应当加大相应的资金与人才投入,以免出现无人可用以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种尴尬现象的出现,同时还应当从法律层面对土壤生态保护工作予以支持,不仅要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标准,同时各地还应当以国家现行环保法规为基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区域性法规。

2.3 强化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科研力度

前文简要地阐述了几种现阶段我国土壤污染修复治理领域较为常用的修复治理技术,虽然这些修复治理技术在土壤污染修复治理领域大显身手,但是同时这些修复治理技术或多或少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与不足,例如物理修复技术存在治理效果差的缺点,化学修复技术虽然治理效果相对较好,但是容易产生二次污染,而生物修复技术则存在应用范围小,处理速度低等缺点。所以,未来相关工作人员就需要加强对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力度,通过深入分析土壤污染形成机制、污染物性质、种类以及现有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优缺点等方面,对现有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进行改进创新,抑或是研发出全新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以此来提升污染污染治理修复效率及效果,从而为土壤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4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土壤污染问题与每一个人都有关联。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或多或少地都为土壤污染问题“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当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时,每一个人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所以,在开展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不应当孤军奋战,而是应当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使更多的人意识到土壤保护的重要性,并在此过程中鼓励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土壤生态环境保护,为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力量,这对于实现总体上的土壤生态环境保护目的具有重要的作用。

3 总结

总而言之,当下土壤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发展到十分严重的地步,其不仅影响到经济发展,同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就需要加强对土壤污染问题的重视与保护。而本文简要地阐述了一些现阶段常用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并提出了一些做好土壤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陆彬,王兆阳,何懿恒.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及其应用分析[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22(5):145-148.

[2]徐鹏飞,费腾,汤宣林.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及土壤生态保护措施[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6):116-117,120.

[3]李静,赵凡.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研究[J]. 环球市场,2019(7):376.

[4]何车轮,郭兰.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及土壤生态保护策略[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5):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