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分析

刘文,文大伟

青岛青特华奕置业有限公司 山东 266000

烟台中越置业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0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国内的建筑行业也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在这之中,建筑的发展最为显著。但是就当前建筑的施工情况而言,整个施工工程仍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建筑工程技术应用及现场管理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当前建筑工程项目中常用的施工技术,基于工程技术应用提出了优化现场管理的方法。从施工技术和现场管理入手,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技术应用和施工管理效率,进一步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民用建筑的建设工程也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极大提升。虽然建筑发展势头较为良好,但是,在实际施工时,建筑施工现场仍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施工管理问题,这也是施工制度不够完善的表现。若建筑施工企业一直采用当前的施工管理制度来进行施工操作,不仅会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也会严重延缓施工的进度,并且造成多种施工资源的浪费。对此,建筑企业必须要对当前的建筑施工制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1.1模板施工技术

模板装配要在装配程序的帮助下进行操作,以解决土建施工中的问题。在整个建筑项目中,模具的主要功能是将各构件的原始构件相互连接、支撑,以保证结构的稳定与坚固。所以,模具的功能非常关键且必不可少。施工人员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模具的装配,有效掌握每个细节,并能精确掌握每个零件的拼接,特别是接合缝和连接点。模板装配时,由于模板间隙的人为原因,产生渗漏问题,会降低模板质量。而要想改善模具的硬度,就必须采用特殊的钢板来固定。在顶板拼装时,应在施工期间设置垫片,固定衬垫与顶板的支架,以防钢筋滑落。钢管的排架要保持平整,否则会影响顶板的实际应用,从而缩短钢管的使用寿命。在拼装屋顶模板时,要贴紧墙板,确保封口的有效性。对楼顶的实际拱度进行合理设计,并结合工程实际需要进行分析和确定。在装配过程中,如需进行调整,则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保证施工工艺的顺利进行,并保证模具装配的科学性。

1.2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施工单位在应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时,应当以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合理编制施工设计方案。当前,该类施工技术中最常用的是灌注桩施工技术。在正式操作前,施工人员先要整平施工现场,开挖排水沟,并结合施工设计方案确定轴线定位点和水准点,以便落实放线工作,进而明确桩位坐标;其次落实桩柱钻孔、浇筑混凝土等工作,[1]在钻孔期间,合理架设水泵与桩架,同时将地下水位控制在泥浆液面以下;最后将适量的泥浆有序注入孔内,以维持钻孔的润滑度,进而减小后期施工的阻力。若遇到淤泥层,施工人员需要减缓钻孔速度,并提高泥浆浓度,以免引发塌孔、缩孔等问题。此外,施工人员还需要定期开展清孔工作,并严格控制泥浆密度,进而确保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人员在混凝土灌注环节,需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混凝土浆液中适量添加高效减水剂,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在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时,施工人员切忌将导管埋得过浅或者随意提高混凝土流速,以免影响混凝土浇筑效果。

2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现状

2.1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施工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没有对工地进行定期巡查,没有落实好监督职能。企业内部和外部工作态度松懈,没有在具体的工作细节中看到规章制度的作用。这样的情况如果长期存在,不仅会对建设单位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会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果没有体制支持,企业的发展很可能导致后期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从而对公司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建立起质量管理系统,也存在施工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导致企业仅注重自身发展而忽视了外部环境,造成公司自身发展不能与外界发展相结合。另外,不计成本地进行原材料采购,不合理的岗位配置,不能对工地的机器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这些都妨碍了企业的发展。

2.2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就目前来看,施工单位在开展现场管理的过程中,所呈现的状态过于表面化,人员的管理水平存在问题,监督管理体制的缺失,都会导致施工现场管理效果大幅度下降,后续的工作也会因此受到不利影响。比如说,在进行日常工作时,为了降低所要花费的时间,施工单位往往会以抽样调查的方式来完成施工质量的审查,整个过程极易受到漏洞的影响,在施工质量与效率方面也很难得到有效保障。此外,施工单位对于员工管理存在问题致使监督机制无法顺利开展的一大原因,管理力度较小,人员所面临的约束压力近乎为零,因而屡屡发生偷懒的情况,使得整个工程施工效率与质量都会因此受到不利影响。

3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优化

3.1完善监督机制

完善监督体制是实现土建施工现场管理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施工单位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在进行实际操作时,施工单位需要对现场实际情况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分析,并依照实际情况完成施工内容的规范化处理。在这一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人员的监督强度,并结合实际情况完成共同监督机制的设计与落实,提高不同岗位之间的协同性,制定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与手段,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提高人员操作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同时也能够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最终质量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比如说,施工单位会派遣专业人员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在材料的摆放方面进行实时监控,避免发生易燃物品放置不当,引发自燃现象的情况,以此来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3.2加强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

(1)人员管理,在施工现场管理中,人的因素对施工项目质量与安全的影响是最大的,所以,施工企业现场管理中人员管理是首当其冲的。第一,注重培养施工企业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施工企业应高度重视对施工人员的系统和专业的培训。通过系统的培训,从宏观上让员工建立安全生产意识,把控质量与安全,通过专业培训让员工把工作做细做好。第二,针对施工企业现场负责人,要管理好公司内部的技术人员,及时联系设计勘察单位,对技术员进行设计交底,详细说明设计图纸中的关键点和控制点,例如钢筋的型号,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笼的制作要求,施工缝的留置等问题,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单位工程,要及时组织设计勘察和自己的技术负责人进行施工方案研究,避免出现安全质量事故。第三,要管理好施工队中各个工种人员,对于特殊操作工种,要求其持证上岗,并在特殊作业前对其操作技能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方可进行施工作业。对包工包料的施工队,要和其包工头进行安全质量技术交底,由项目部一级级交底到施工班组,力求将设计上的注意事项让一线施工员了解清楚,因为他们是施工质量的直接参与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施工单位想要占据有利地位,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效益,就必须严格管控施工质量。在新时期,施工单位只有合理应用建筑施工技术,不断完善施工现场组织设计,建立健全奖惩与责任机制,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提高施工现场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潘万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探究[J].居舍,2020(34):127-128.

[2]郑西跃.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16):183-184.

[3]马玉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探究[J].建材与装饰,2020(2):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