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早期诊断的意义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胎盘早剥早期诊断的意义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王涵

开远市人民医院   云南开远661699

【摘要】目的:本文探析胎盘早剥早期诊断的意义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入组样本选自本院妇产科在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胎盘早剥患者,共计80例,对比两组患者分娩结果、产后并发症和新生儿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无论在分娩结果、产后并发症发生率还是新生儿情况均明显好于对比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通过加强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测(影像学检查+胎心监测),可提高胎盘早剥诊断的准确率,从而改善患者分娩结果,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患者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荐。

【关键词】早期诊断;胎盘早剥;诊断意义;母婴结局;影响

胎盘早剥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够明确,临床指出妊高症等是该类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和妊高症患者的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存在联系,患者出现毛血管远端出血,具有明显的血肿,诱发胎盘早剥1。该疾病存在起病急等特点,如没有及时发现,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会为母婴生命安全带来较大的危险,导致母体出现大出血,胎儿发生缺氧,最终死亡的后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组样本选自本院妇产科在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胎盘早剥患者,共计80例,其中早期胎盘早剥诊断的40例患者,归为研究组,另40例为产后胎盘早剥诊断患者,纳为对照组,为保证此次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单胎妊娠,妊娠周期大于28周,临床资料完整,患者自愿参与,且意识清楚,能够积极配合检查,并在相关文件上进行签字说明。排除多胎妊娠或胎儿畸形,或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恶性肿瘤、认知障碍、精神障碍或癫痫史者、肝肾功能障碍及免疫系统疾病和治疗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以及临床配合度较低和因各种不可控原因,不能全程参与者,指标间P>0.05,具备可比性。

表1  胎盘早剥患者一般资料对比(x±s

组别

例数

平均年龄

平均孕期

初产/经产

危险因素

对照组

40

30.24±2.21岁

36.13±1.46周

25/15

高血压29例、糖尿病19例、高龄产妇32例

研究组

40

30.18±2.56岁

33.37±1.23周

27/13

P

/

>0.05

>0.05

>0.05

>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在分娩前按照要求进行定期孕检,产前出现胎心改变、腹痛、阴道出血,产后胎盘出现凝血块以及压迹等,结果有11例胎膜早剥。

1.2.2  研究组:在孕妇妊娠中晚期时,引导孕妇接受产前检查,根据胎盘早剥早期临床诊断标准、影像学和胎心监护对孕妇进行检查,包括胎儿胎位、胎心率和胎盘位置、胎盘出现局部增厚和羊水情况,同时给予血压、心电图检查、血糖及肝功能检查,以便筛查妊娠期糖尿病和妊高症或其他传染性疾病,加强与孕妇沟通,了解孕妇是否有不适症状并进行相应的检查,如腹痛、下肢水肿、阴道出血、血性羊水、胎儿胎心改变或异常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分娩结果、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新生儿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21.0 软件进行研究结果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n(100%)]表示,行x²检验。若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

  1. 结果

              表2  两组患者分娩结果对比[n(100%)]

组别

例数

阴道顺产

剖宫产

子宫胎盘卒中

对照组

40

6(15.00%)

20(50.00%)

14(35.00%)

研究组

40

25(62.50%)

13(32.50%)

2(5.00%)

P值

/

< 0.05

< 0.05

< 0.05

表3  两组患者产后并发症对比[n(100%)]

组别

例数

产后出血

急性肾衰竭

失血性休克

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

40

19(47.50%)

5(12.50%)

7(17.50%)

31(77.50%)

研究组

40

2(5.00%)

1(2.50%)

0(0.00%)

3(7.50%)

P值

/

/

/

/

< 0.05

表4  两组新生儿情况对比[n(100%)]

组别

例数

宫内死胎

新生儿中毒窒息死亡

围产儿死亡

新生儿死亡率

对照组

40

3(7.50%)

3(7.50%)

4(10.00)

10(25.00%)

研究组

40

1(2.50%)

1(2.50%)

1(2.50%)

3(7.50%)

P值

/

< 0.05

< 0.05

< 0.05

< 0.05

3.讨论

胎盘早剥在临床上并不常见,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够明确,临床指出妊高症等是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胎盘早剥的发生与发展较为急促并且较为复杂,一般情况下在妊娠中期和晚期较为常见,容易导致产妇和新生儿死亡3。胎盘早剥分成显性、隐性和混合性,形式存在多样化特点,各个病理时期的出血形式和出血速度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虽然胎盘早剥会有临床症状,但是只有症状特别明显时,传统临床确诊才会提高检出率4。超声检查目前被广泛运用到临床诊断疾病中,这种检查方式成像清晰度比较高,被普遍运用到妇科腹部检查中,能够对胎盘位置、厚度等进行准确探查,有利于提升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但是超声检测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漏诊率和误诊率,尤其是对于不典型胎盘早剥情况,由于胎盘剥离出血速度较慢,或者胎盘早剥面积比较小,没有典型特征,诊断就比较困难,其误诊、漏诊率较高。因此还要通过胎心监护,可发现胎心异常或胎动减少来进行鉴别,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胎盘早剥患者早期诊断,并且可以达到母婴良好结局的效果。

经研究对比发现,通过加强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测(影像学检查+胎心监测),可提高胎盘早剥诊断的准确率,从而改善患者分娩结果,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患者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荐。

参考文献

[1]徐麗珍.超声检查诊断妊娠高血压合并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价值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16):24-25. 

[2]周国瑜,王李洁,李春苑,等.超声检查在诊断胎盘早剥妊娠妇女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3):105-106. 

[3]赫东芸,邹云,唐庄艳,等.不同胎盘位置的胎盘早剥对母婴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23(1):34-37.

[4]曹璐.产前超声检查诊断胎盘早剥的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3):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