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和监督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和监督管理分析

常建波,宋太扬

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青岛市266000

摘要:在空载船舶行驶过程中,为了保证行船平稳安全,通常会在舱底注入海水,等到装载货物时随即排出,在领域内将注入舱底的海水称作压载水,如果压载水内含有有害生物,随船排放到其他水域,会导致海洋环境污染、危害当地民众体质健康等诸多不良后果,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合理处理,以便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物理法、化学法等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的具体应用,然后探讨船舶压载水监督管理措施。

关键词: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监督管理分析

引言

现如今,世界各国均已经深刻认识到船舶压载水污染的危害性,因此在船舶压载水处理和管理方面已经达成一些共识,因此联合制定了船舶压载水处理国际公约标准,目前我国的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处理与化学处理两大技术种类,每个技术种类又有多种技术方法,有效分析每一种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的具体应用,并合理研究切实有效的加强船舶压载水监管措施有助于促进我国船舶压载水处理效果的进一步提升,从而保证经过处理的船舶压载水能够达到国际公约标准。

1 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的使用

1.1 物理方法

1)过滤分离法

过滤分离法主要是利用过滤设备排除掉海水当中的微生物以及杂质。通过过滤能够去除大部分杂质,并且使用不同密度的滤网,可以排除掉大小不同的微生物及杂质。目前广泛使用的过滤方式有纳滤和超滤。过滤方法的原理简单、成本投入较少、能够非常方便的安装,且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小,这些特点使它广泛利用。但是过滤方法无法满足大型结构船舶对压载水处理的需求。

2)旋流分离法

旋流分离法的原理是利用了水流在管道中快速通行时所形成的分离力,产生分离力以后就能够有效将水与杂质分离,旋转分离法分离的主要物质是水中含有的植物、病原体,细菌细胞、动物幼虫和卵等,缺点在于无法分离与海水比重相似的生物。

3)加热法

加热法的技术原理是通过加热海水,使海水温度升高至38℃~40℃,并保持在这个温度,这时就能够有效的杀死水中存在的各种水生生物。加热的方式是利用柴油机冷却水的余温使压载水升温,进而消除海水当中存在的生物,不仅能够高效的利用能量,还避免了对环境的伤害。但是加热法会受到压载水总量、温度以及航行路程的限制,例如,如果温度没有控制好,超过50℃以后海水当中就会吸出大量的盐分,使整个船体被腐蚀。

1.2化学法

1)氯化法

氯气能够有效的杀死水中的微生物,通过向压载水中通入氯气、次氯酸或者是二氧化氯等含有氯的成分药物,就能够消灭水中存在的微生物。根据微生物对氯气的耐受程度的不同,经过试验得出当氯气成分达到了20%时就能够完全消灭水中的微生物,而对于部分耐受性更高的浮游类生物,则需要再次提高氯的浓度。

2)电解法

电解法的原理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有害物质转变成无害物质,通过电解使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处发生还原反应,消灭船舶压载水当中含有的微生物。并且通过电解法还能够产生HCLO、CLO等含氯产物,这些产物会对船体造成不同程度的腐蚀。

3)磁化法

磁化法的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来形成磁场,以改变海水的物理性质,包括海水的盐度以及酸碱度等,使得海水的浓度不适宜贝类、鱼类、海藻的生存,达到消灭海水中生物的目的。同时,磁场还能够改变生物组分,进而杀灭海水中的生物。尤其是消灭斑马贝等钙类动物时效果更加的明显。磁化法具有消耗能源少、投入成本低、维护工作简单的优势。

2 船舶压载水技术的管理

2.1完善船舶压载水信息管理工作内容

船舶压载水的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不会第一时间呈现出来,而是随着排放时间的延长逐步进行显现,这种隐蔽性就造成了无法有效的对压载水的排放进行监控。所以目前应该将精力投放于建立船舶压载水信息管理平台上。通过建立船舶压载水信息管理平台,可以使海事部门详细的了解船舶入港的具体时间以及船舶吃水的情况,通过平台收集船舶的航行信息,对于经过疫区的船舶提前进行安排,避免出现船舶信息漏报的情况。还能够对我国压载水监测数据进行完善,为环境保护工作、航运市场的发展提供支持。还需要加强监管部门的交流和沟通,如果出现压载水意外排放的问题时各个部门间能够及时的对其进行处理,并对其危害进行评估。通过各部门之间的互相交流经验,便于统计出压载水信息数据库,便于对船舶的压载水以及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能解决船舶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增强管理的效果。通过进行线上船舶压载水排放报告制度,并查验其对应的文书,对船舶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查验和记录。

2.2人员的管理

在《办法》的第26条指出了针对于文书、船员操作、BWMS运行情况以及压载水接收处理装置的检查,提高船舶管理人员对于压载水管理工作的重视。但是目前我国船舶压载水排放现象还时有发生,为了避免乱排乱放的现象的发生,首先应该利用构建的信息平台向我国海域内运行的船只介绍我国针对于压载水的有关规定,宣传我国压载水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其次《办法》第29条并没有详细的制定出对于压载水乱排乱放行为的处理规定,没有明确的执行标准,导致相关部门在处理乱排乱放现象时的指标不统一,所以应该对其进行完善,制定出违章操作的处理规定,并按照规定来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最重要的是在各个港口的经营单位是有义务、有责任对其范围内的船舶进行管理和监控任务的,监督船舶是否出现压载水偷排现象,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保护自然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2.3检测技术的创新

目前检测和检测技术的发展使我国船舶燃油硫含量的管理效果的提升。监管人员在进行执法时需要使用沉积物检测技术,检查是否有违规现象,帮助执法人员进行执法,这也是整个监管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便捷设备,使船舶工作人员也能够自主的开展检测工作。此外 BWMS的认证标准应该提高,不断的完善检测功能。此外,我国的政府还需要大力的支持科研单位与高校合作,建立起检测的实验室,不仅能够提升压载水的检测效果,还能够通过建立实验室培养技术人才。通过实验室的构建能够明显增加我国船舶压载水的抽检率,使水质取样检测结果更加的准确,以便对潜在的危害进行预防。

2.4推动岸基处理设施建设

我国在进行压载水和沉积物岸基处理设施时,可以参照荷兰DANEN公司的设施建设理念,并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来构建岸基处理设施。《办法》第七条中指出对于单位建设处理设施时,可以由政府给予一定的经济帮扶和政策补助,以推动岸基处理设施建设的步伐,达到对海洋环境的保护的效果。

结束语:现阶段,环境管理与保护工作已经成为人类共同使命与责任,船舶压载水污染问题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与重视,为了有效促进我国船舶压载水处理水平的提升,以上文章针对旋流分离法过滤法、氯化法以及电解法等各种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进行了比较全面细致的分析论述,并提出了几点关于船舶压载水的监督管理的建议,希望具备一些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晓晔, 张赟阁, 田一平,等. 船舶压载水高级氧化处理技术海域应用效果分析[J]. 高电压技术, 2019(8):8.

[2] 操焱银, 辜康立. 船舶压载水灭活处理技术对比分析[J]. 船舶物资与市场, 2022, 30(2):4.

[3] 李天琦, 杨盈, 徐俪轩,等. 紫外辐照技术处理船舶压载水的应用优势与存在问题[J]. 海洋科学前沿, 2018, 005(004):P.128-133.

[4] 刘畅, 傅祥棣, 李俊霞,等. 基于Fluent的压载水UV杀菌装置的优化及仿真[J]. 舰船电子工程, 2018, 3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