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血液透析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康明霞 ,郑建清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三钢分院血透室, 福建 三明 365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在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管理对策。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时间段内78例患者开展分析,入选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分析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防范管理对策。结果 临床导致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自身疾病、心理状态,护理人员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沟通频率较少以及医疗设备因素。结论 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相对较多,主要包括患者病情、心理因素,护理人员缺少经验、缺少责任心以及护患之间缺少交流等,临床需要结合情况进行针对性管理,降低护理过程中风险发生率,提升临床护理效果。

【关键词】血液透析;临床护理;风险因素;管理对策

    血液透析可以起到净化血液的效果,但是因为接受此种治疗的患者疾病均比较严重,加之治疗专业性较强,所以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接受良好的临床护理,一旦护理出现差错就会导致发生风险事件,影响正常治疗,甚至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1]。为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改善患者预后,本次研究主要选取78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在护理期间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管理措施,现报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于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78例,本次研究入选患者均已经成年,且所患疾病均为尿毒症,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超过3个月,每周需要治疗2~3次。患者精神、智力、语言、听力、视力障碍、透析时间未超过3个月、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均需要排除。本次入选患者中共计56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最高年龄与最低年龄分别为88岁、26岁,年龄范围(67.02±4.37)岁,接受透析最长时间为156个月,最短时间为6个月,平均(72.04±4.76)个月。

1.2方法

    统计患者在院期间资料,分析临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预防与管理对策。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方差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X2检验。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1. 结果

2.1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血液透析护理风险

    临床导致出现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护理人员以及医疗设备三方面因素,患者因素主要包括患者自身疾病以及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因素主要包括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沟通频率较少(P<0.05)。详见表1。

1 血液透析护理风险logistic多因素分析

变量

回归系数

Waldx2

P值

OR(95%CI)

患者病情

1.716

9.222

0.000

3.866(1.202~6.943)

患者心理

1.652

9.108

0.000

4.202(1.106~8.003)

护理人员缺少经验

1.500

8.873

0.004

3.988(1.134~7.602)

护理人员缺少责任心

1.663

9.103

0.000

4.446(1.006~7.902)

护患缺少交流

1.575

8.352

0.006

4.376(1.309~8.918)

设备损坏

1.679

8.934

0.003

3.148(1.100~7.983)

  1. 结论

3.1分析护理风险

(1)患者病情:接受血液透析患者病情均比较严重,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可能会发生微炎症反应或者因免疫力较低导致出现感染,影响临床护理。不仅如此,治疗后患者需要接受抗凝处理,会增加出血的风险。(2)患者心理状态:受到疾病与长期治疗的影响,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烦躁等不良心理情绪,降低临床治疗依从性,导致出现护理风险,影响治疗与护理效果[2]。(3)护理人员缺少经验:血液透析具有较强的风险性和专业性,护理人员临床缺少护理经验,在进行实际护理时无法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增加护理意外发生率[3]。不仅如此,当下年轻护理人员比例不断增加,部分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时穿刺手法不熟练,导致穿刺位置出现堵塞、充血、未牢固固定插管、设定错误透析时间等错误,上述错误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会引发护患纠纷。(4)护理人员缺少责任心:随着医疗需求的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随之增加,加之当下各大医院护理人员年龄普遍较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性格浮躁、缺少责任心等情况,导致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受到影响,缺少防范风险的意识。(5)护患缺少交流:随着医疗需求与护理需求的不断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越来越大,临床护理人员配备不足会增加在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导致其无法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不能准确掌握患者实际情况。(6)设备因素:护理人员未彻底消毒使用设备、设备运作时间过长、使用年限过长、器械老化、突发故障等。

3.2提出管理对策

(1)完善制度:科室管理人员需要总结护理中存在的风险,结合科室情况制定与完善管理制度。(2)组织培训: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展开培训,使其工作能力与责任心得到提升,预防发生不良护理事件。在培训中还需要设置应急演练环节,锻炼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一旦发生不良事件需要及时处理。(3)规范操作:制定严格的护理操作,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操作,按照要求管理透析管路,防止出现感染。穿刺血管的时候需要注意对穿刺点与血管进行固定。注意还需固定病床与透析机,防止发生引血错误情况。(4)设备维护:定期消毒透析机,监测血透标准指标,定期更换老化零件与轮轴。(5)加强沟通: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寻找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在治疗前为其讲解治疗的原理、作用以及相关并发症,治疗后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饮食情况,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

    综上,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存在较多的护理风险因素,临床需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防范,改善预后,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都小丽.血液透析护理工作的风险与防范策略[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1):107+116

[2]郁荣.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4):150+154.

[3]李鸿.分析血液透析护理中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03):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