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于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和神经功能指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6
/ 2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于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和神经功能指标的影响

赵林梅

云南省中医医院  650000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于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和神经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抽取104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时间段在2020年1月2021年9月期间。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基础组(实施基础护理干预模式)和康复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模式),每组52人。经过一系列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水平和NIHSS评分水平。结果:康复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基础组与之相比,生活质量评分较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康复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基础组与之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模式运用到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可以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改善生活质量,调节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基础护理模式;SF-36评分;NIHSS评分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主要是由于患者脑部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的,患者患病初期无明显前驱症状,起病较急。发病后会在短期内出现吐字不清、肢体不协调、意识模糊、四肢麻痹、瘫痪等症状,更有严重患者会并发脑疝,威胁患者生命[1]。在对脑梗死患者治疗的同时,还应配合有效的护理模式,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生存质量,减轻心理负担[2]。本文主要探究将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运用到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对患者SF-36评分和NIHSS评分的影响,具体办法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104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参与研究,研究时间:2020年1月2021年9月。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104名患者分为两组,即基础组(n=52)和康复组(n=52)。基础组,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49~66岁,平均年龄(56.37±1.34)岁;康复组,男性31例,女性21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6.39±1.35)岁。将组间信息进行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情况相似(P>0.05),数据可以进行比较。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照病情實施相应治疗,基础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模式,主要对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对症护理,并对患者实施基础治疗。康复组患者在基础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具体办法如下:(1)组建早期康复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长和工作3年以上的护士组成,对组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护理要点、服务意识,并定期进行考试,成绩合格后进入研究小组。(2)用药指导,医护人员按照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同时为患者介绍用药方式、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提高自我管理能力[3]。(3)康复训练,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尽早为患者开展肢体功能锻炼,避免患者发生肢体残疾。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锻炼患者身体平衡能力,并对四肢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4)语言功能训练,尽早协助患者进行龇牙、鼓腮、噘嘴的训练,每个动作每天训练10次以上,训练简单的发音,循序渐进地增加训练强度,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语言功能[4]。

1.3 观察指标

1.3.1 SF-36评分,医护人员依据生活质量评分表对患者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健康状态、心理机能和精力进行评价,每项评分标准在0~100分之间。患者得分高低与生存质量成正比。

1.3.2 NIHSS评分,医护人员依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指标进行评价,评分标准在0~42分,患者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神经受损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SF-36评分

与基础组相比,康复组患者SF-36中各项评分皆高于基础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观察两组患者SF-36评分

组别

生理功能

情感职能

社会功能

健康状态

心理机能

精力

康复组

81.36±1.32

78.96±0.74

77.89±0.89

85.65±1.63

83.12±0.74

78.14±1.36

基础组

78.36±1.82

75.96±1.52

75.13±1.58

82.63±2.36

81.97±0.87

76.41±1.47

t

7.365

12.462

8.214

6.251

8.541

9.147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评分

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相近(P>0.05),数据无统计学意义;实施护理后,康复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基础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数据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评分(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康复组

12.37±0.78

7.36±1.01

基础组

12.37±0.94

8.54±0.57

t

0.0694

7.894

P

>0.05

<0.05

3 讨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模式是一种从患者实际需求出发的早期康复流程,主要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早期康复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护理流程[5]。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在经过治疗后,仍需要开展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可以通过组建早期康复护理小组,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护理模式;通过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的自身防范意识,加强患者自身管理;通过康复训练,提高患者身体协调能力和肢体功能;通过语言训练,改善患者语言功能和神经功能[6-7]。研究证实,康复组患者SF-36评分和NIHSS评分皆优于基础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数据可以构成统计学分析。

综上所述,将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运用到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可以改善患者平衡能力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文娟,赵晓宇,李婷婷.整合式多学科诊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84-86.

[2] 齐羚妤.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J].健康大视野,2020(24):172.

[3] 涂海春.中医辨证护理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1):102-104.

[4] 卢雪怡.身心整体护理对改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40):217-218.

[5] 余志洁.优质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影响[J].饮食保健,2020,7(8):130-131.

[6] 吴海霞.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 23(2):3.

[7] 郭志娟,叶秋桠,冯丽娟,等.超早期康复护理对桥脑梗死患者心理,认知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0,4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