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护理为主导医患参与的静脉血栓栓塞病症的护理预警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6
/ 2

基于护理为主导医患参与的静脉血栓栓塞病症的护理预警模式

刘娟

湘潭市中心医院  湖南省湘潭市  411100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护理为主导医患参与的护理预警模式对预防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症的效果。方法:使用回顾性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自2020年10月到2021年10月在我科治疗的88位符合研究对象选择标准的患者病历,作为实验组,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了护理干预。收集自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在我科治疗的88位符合研究对象选择标准的患者病历,作为对照组,护理人员采取骨科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而研究组的患者护理人员采取基于护理为主导医患参与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警护理模式,分别在术前及术后进行了护理干预,并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收集统计了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血栓弹力图指标和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统计数据,可明显观察到研究组的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水平(Fbg水平)、血栓弹力图角度(Angel)、血栓弹力图最大振幅(MA)、凝血综合指数(CI)均低于对照组,凝血反应时间(R)长于对照组,各组数据P<0.05,具有比较价值。结论:基于护理为主导医患参与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护理预警模式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血栓弹力图指标产生了有益的影响,降低了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概率,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主导;医患参与;护理预警

前言: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ET),是一类具有常见性并且患者死亡率较高的病症[1],同时其极高的漏诊率和误诊率使得VTE成为是临床工作中的高危并发症之一,也是住院患者发生非预期死亡的原因之一。查阅文献可知,在我国住院患者中,VTE的高危患者概率为60%,提前预防的患者比例却极低[2]。如何合理有效预防VTE的发生,改进提升临床护理模式,提升临床护理人员VTE预警能力,已成为我国医疗管理部门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3]。研究显示,我国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大多使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由于常规护理模式方式单一,无法针对个人病情及时更改,不具有预见性,故无法有效降低患者VTE发生概率,取得有效的预防结果。为改善现有的常规护理模式,合理有效地降低患者患病概率[1],本研究探讨基于护理为主导医患参与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护理预警模式对预防患者发生VTE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8例静脉血栓栓塞症中风险患者和收集自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在我科治疗的88位符合研究对象选择标准的患者病历作为研究对象。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实验组。研究对象选择标准:病案入院前及入院时诊断无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患者,且属于静脉血栓栓塞症中风险以上患者;在意识清晰时签署知情同意书;住院期间病历有完整记录;病情和各项体征稳定;年龄为18岁以上60岁以下。研究对象排除标准:近6个月曾进行手术;入院时间较短,不足24h;患有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患有致凝血功能异常相关疾病患者;肾等关键脏器功能不全;无自主意识或存在语言、认知等功能性障碍。统计患者资料可得,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2.3±8.65,研究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3.4±9.23,两组患者男女比例皆为1:1。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按照常规护理模式给予护理,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常规给予健康宣讲,内容包括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治疗及养护知识等;对患者提供饮食禁忌指导,引导患者饮食习惯改变,配合后续治疗计划;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和并发症处理等基础护理措施,减少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疼痛感受;指导患者用药并及时进行病情观察,及时向医师反馈患者情况;在患者住院期间,提供心理疏导和功能锻炼指导[3]

研究组在入院前医生予以签署静脉血栓栓塞症高风险知情同意告知书,术前及术后给予护理干预,以护理预警模式代替常规护理模式,按照以下方法进行:

1.2.1术前干预

(1)知识宣讲:患者进行手术前,通过自制短视频向患者及家属有针对性的讲解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知识,包括病症发生原因及病症的高危性以及预防方法,获得患者及家属在临床干预过程的配合与理解,在患者意识清晰,有自主决策能力的情况下,护士对患者进行血栓风险评估,医生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1],为患者制定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控引导式健康宣教表,对患者入院当天、入院第三天、手术当天及出院当天按照引导式宣教表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对高风险患者在床头牌做好血栓高风险标志,建立以护士长为领导医生护士康复师患者家属陪护共同协作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小组。

(2)心理教育:引起患者及家属重视VTE相关疾病,同时意识到提前预防可有效降低病症的发生概率,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并对后续护理干预产生信任心,提高患者及家属对血栓栓塞症预防的参与度。

(3)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对患者发生VTE的概率进行综合评估,完善术前检查,术前两小时采用口服或者静脉的方式充分补液1000ml,对于高危患者需明确血管情况。

(4)培养习惯:培养患者健康饮食,科学作息等良好生活习惯。

1.2.2 术后干预:

(1)建立静脉血栓栓塞症护理预警模式,在骨科康复师的指导下对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概率进行评估,并重点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高风险患者进行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

(2)进行患者患肢监测,加强观察患者患肢体征变化,及时监测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

(3)改变患者饮食结构,减少高脂高糖饮食,加强患者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取,增大患者饮水量至2000mL以上。

(4)指导患者用药,适当补液,及时与主治医师沟通,在主治医生安排下指导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钠等抗凝药物,避免血液过于黏稠,注意用药后患者的各项体征反应。

(5)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抬高患肢部位,在康复理疗的支持下以人工干预方式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肌肉萎缩。

(6)引导患者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合理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1.3观察指标

实验观察指标包括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水平(Fbg水平)、血栓弹力图角度(Angel)、血栓弹力图最大振幅(MA)、凝血综合指数(CI)。

(1)凝血功能指标:在入院24h以及手术后2周后分别采集2组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2mL,采用凝固法,对采集血样在进行离心处理,处理完成后测定各个血样的D-D及Fbg水平。

(2)血栓弹力图指标:在入院24h及手术后3d检测凝血反应时间(R),Angel、MA、CI。

(3)统计参与研究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在医院发布的相关信息和研究对象病案管理系统统计整理所需相关数据,统计软件使用SPSS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凝血功能指标统计结果

干预前,2组凝血功能指标P>0.05,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凝血功能指标P<0.05,研究组患者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组别

例数

D-D(mg/L)

Fbg(g/L)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44

2.53±0.25

1.36±0.25

3.30±1.11

2.25±0.69

对照组

44

2.61±0.36

1.85±0.29

3.24±1.04

2.73±0.81

t

0.911

7.631

0.089

2.896

P

0.361

0.000

0.921

0.005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x±s)

2.2 血栓弹力图指标统计结果

干预前,2组血栓弹力图指标P>0.05,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研究组的血栓弹力图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R长于对照组,P<0.05,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组别

例数

时间

R(min)

Angle(deg)

MA(min)

C

观察组

44

干预前

6.35±1.25

64.25±13.55

59.11±14.35

-0.33±0.30

干预后

5.35±0.89

69.56±15.86

65.36±9.74

1.21±0.15

对照组

44

干预前

6.32±1.29

63.78±11.01

58.89±11.88

-0.32±0.23

干预后

4.45±0.75

76.55±10.52

70.65±10.15

2.08±0.33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血栓弹力图指标对比(x±s)

2.3 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统计结果

观察参与研究的患者,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有8位和2位患者发生VTE,比例为4:1,发生概率分别为18.18%和4.55%。

3 讨论

预警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在病症发生前对发生概率进行提前预测,并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个性化引导式健康宣教,医护患共同协作,降低病症发生概率。以静脉血栓栓塞症预警护理模式代替常规护理模式[2],使临床护理更具针对性,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血栓弹力图指标,降低患者VTE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基于护理为主导医患参与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护理预警模式对于患者可有效改善其凝血功能、血栓弹力指标,合理有效地降低患者患病概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谢瑶,侯慧芳.预见性护理结合预警评分预防骨折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3):156-158.

[2]高红.预警性护理干预对于肠癌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3):16.

[3]廖艳丹,成轩,欧华.骨科病房建立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护理预警模式的探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09):1188-1189.

 湘潭市医学会医学科研项目,编号:2020-ky-35《MDT模式下构建规范化关节外科加速康复病房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