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中凝聚胺技术与其它输血技术的应用效果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临床输血中凝聚胺技术与其它输血技术的应用效果对比

李英

新疆伊犁州友谊医院,新疆 伊宁 835000

【摘要】目的:对凝聚胺技术的介入使用在临床输血中较其他输血方案的效果优势进行评估。方法:本次研究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纳为主要研究区间,收集80名志愿者的血液样本(2管/人),一份为抗人球蛋白法(n=40),一份实施凝聚胺技术进行测定。观察血液样本凝集细胞检出结果、观察血液样本对多种抗体的聚凝情况。结果:经凝聚胺技术检验的血液样本的凝集细胞检出率为67.50%(n=27)高于人球蛋白法检出率10.00%(n=4);经抗人球蛋白法检测技术的血液样本对不同抗体均未表现出聚集,即阴性(-),经凝聚胺技术检验的血液样本对于不同的抗体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聚集情况。结论: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中可有效提高凝集细胞检出率并改善对于多种抗体的凝聚情况,因此可以广泛投入使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输血;检验技术;凝聚胺技术

临床中对于在手术以及其它治疗过程中出现失血指征以及其他疾病需要进行血液输送的患者多给予输血处置,以达到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支持患者生理活动正常进行的目的,一定程度上对于患者器官生理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是否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生命具有积极的指导性意义。因此输血环节的操作是否符合标准是保证患者输血过程能否正常开展以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是否能够得到高效保障的重要前提与先决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对患者输血中存在的输血反应现象进行密切关注。凝聚胺技术在该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且已经获得广泛认可。本文就对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中以及他输血技术具有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简要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纳为主要研究区间,收集80名志愿者的血液样本,志愿者年龄极大值为45岁,极小值为24岁,年龄均数为(34.59±5.24)岁,志愿者中存在44例女性与26例男性。

1.2方法

1.2.1抗人球蛋白法:

对受血人员血液样本进行每分钟3000r的离心操作(共十分钟),取两支试管,记作A试管和B试管,A管为主侧,加入1滴浓度为3%的供血红细胞和2滴受血者血清,B管为次侧,加入1滴浓度为3%~5%的受血者红细胞和2滴供血者血清,37度水浴箱放置半小时,三洗后加入2d抗IgG,C3d再次进行离心,共15秒钟随后取出试管,以倾斜角度摇晃直至细胞出现松动随后再次倾斜,重复整个过程直至发现呈现细胞阴性混悬液/聚集体。在光学显微镜的观察下进行凝集结果的判读。

1.2.2经凝聚胺输血检验方法

取两支试管,记作A试管与B试管,A试管中分别加入受血者血清以及供者红细胞-生理盐水混悬液(2d,1d),B试管中分别加入供血者血清与与受血者红细胞-生理盐水混悬液(2d,1d),随后两只试管中分别利用微量加样器加入0.65毫升的精确低离子溶液,放置1分钟,分别加入2d凝聚胺溶液,再以每分3400r离心15秒,弃去上清,轻摇试管,会出现非特异性凝集,再加重悬液2滴,轻摇看结果。

1.3判定指标

1)观察血液样本凝集细胞检出情况。

2)观察血液样本对多种抗体的凝集表达。

1.4统计学分析

试验各指标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5.0检验,卡方比对计量资料(%)率;t值比对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如组间数据有差异(p<0.05)。

2结果

2.1血液样本凝集细胞检出情况比较

经凝聚胺技术检验的血液样本的凝集细胞检出率为67.50%(n=27)高于抗人球蛋白组检出率10.00%(n=4),组间差距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表1。

1比对其血液样本凝集细胞检出情况(n,%)

组别

检出个数

检出

凝聚胺技术检验组(n=40)

27

67.50%

抗人球蛋白组(n=40)

4

10.00%

X2

3.800

p值

<0.001

2.2血液样本对多种抗体的凝集表达情况比较

经抗人球蛋白检测技术的血液样本对不同抗体均未表现出聚集,即阴性(-),经凝聚胺技术检验的血液样本对于不同的抗体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聚集情况,对抗体-C、抗体-D、抗体-c表现出超强凝集现象(即表现为++++),对抗体E、抗体-e表现出强凝集现象(即表现为+++)。

3讨论

输血这一过程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以及其是否能够得到高效的医疗保障具有显著的指导性意义[1-2]。若患者由于个体差异以及疾病需要需进行反复输血时极易因血型抗原导致其在输血过程中发生输血反应 ,部分患者还会存在自身免疫性的输血反应以及贫血现象。因此患者在进行正式输血前应对输血检验工作进行充分完善,以达到避免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目的,进而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以及后续治疗起到保障[3]。抗人球蛋白检测技术在过去的几年间应用较为广泛,但对于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液样本中存在的抗体的检出效率在Rh血型系统方面弱于凝聚胺技术。凝聚胺技术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血液样本中的抗体检出效应,对于检测的灵敏性以及操作的可行性均具有积极的指导性意义

[4]。除此之外,凝聚胺技术在凝集反应发生过程中具有可逆性,因此对于最终的检测结果的判定具有积极意义[5]

综上所述,凝聚胺技术的介入使用在输血过程中显著提高抗体检出率的同时可有效改善输血检测的灵敏度,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中可有效提高凝集细胞检出率并改善对于多种抗体的凝聚情况,因此可以广泛投入使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姚文娟,颜巍.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势及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16):116-119.

[2]康利宝,霍彩虹.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21,45(2):292-293.

[3]徐晓玲,殷明刚,刘智勇.ABO-HDN患儿输血前采用微柱凝胶技术检验的临床价值[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1,28(24):95-97.

[4]赵新艳.应用低离子凝聚胺实施交叉配血检验的效果观察[J].哈尔滨医药,2021,41(5):34-35.

[5]张红军,张楠,陶松涛.微柱凝胶试验免疫检测技术在输血科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30):5717-5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