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潘江丽

浙江省东阳市红十字会医院 浙江东阳 322100

摘要:目的: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我院心内科就诊的患者10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协同护理模式,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比重,其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进而转变患者临床护理模式,确保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患者的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建立安全,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

关键词:协同护理模式;心内科护理;临床应用

心内科儿为我院重点建设科室,因心内科相关疾病,在临床具有疾病发展速度快,并且需要进行长期治疗这不良特点,故在临床治疗期间应配备相应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延续患者康复质量[1]。在进行康复护理中应采用协同护理模式,按照相应协同护理标准,建立有效协同护理措施,加强患者身心健康的同时,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建立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机体状况进行系统性评估后。对患者的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具有极高的临床意义。本次就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就诊的患者10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名。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1:32,年龄分布为20~69岁,平均年龄为(49.51±2.66)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2:31,年龄分布为21~73岁,平均年龄为(47.21±3.54)岁(P>0.05)。纳入标准:(1)符合学术诊断标准;(2)经过患者同意。排除标准:(1)未成年者;(2)妊娠期及哺乳期。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1.2.2观察组

观察组进行协同护理模式:(1)增加护理人员以及患者之间的联系:在建立协同护理模式是如何帮助患者建立协同护理关系是影响患者临床护理质量的首要前提。在对患者建立护理关系时,应通过提升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了解,进而增加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相应信任度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以及在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帮助患者建立完善自我护理结构。通过语言以及行为动作,在尊重患者隐私的前提下,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在实施协同护理期间,还应注意对患者进行有效交流,将完善的语言艺术以及交流保障建立在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通过护患结合,建立有效的协同护理模式,进而提升患者机体以及心理的双重健康[2]。(2)提升患者与护理人员沟通的同时,还应与患者家属配合,建立高效辅助协同护理模式。因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各项基本情况进行系统性分析,此时可以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积极交换意见。使患者家属从自身角度出发,对患者进行辅助习协同护理模式,对患者家属进行疾病健康教育,告知其在护理过程中的相应重点以及注意事项,从而与患者家属配合,为患者实施更优质的护理制度[3]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结果由SPSS26.0统计学软件统计完成,若组间数据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对比组间患者对护理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数

对照

53

22(41.50)

24(45.28)

7(13.20)

46(86.79)

观察

53

26(49.06)

26(49.06)

1(1.89)

52(98.11)

X2

-

-

-

-

4.867

P

-

-

-

-

<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要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对比组间患者护理质量评分[(x±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态度

心理疏导

管理措施

操作水平

对照组

53

66.36±1.36

71.98±1.54

75.69±1.55

76.65±1.69

观察组

53

70.54±1.65

80.94±1.68

81.45±1.46

82.24±1.25

t

-

13.823

27.799

18.151

18.804

P

-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临床协同护理模式是指患者在护理人员的相应帮助下,提升对自我的临床护理能力,从而使护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三方共同配合,有助于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在进行协同护理模式期间,不仅可以提升医院的治疗效果,还可以通过节省人力资源改善患者的临床具体护理制度,使患者选择自身较为舒适的护理方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4]。在进行协同护理模式期间,首先护理人员应了解协同护理模式的定义以及相应注意措施,从而从相关角度出发,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积极性,进而缓解患者及家属的负面情绪以及心理压力。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疾病护理制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本次试验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可得出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比重,其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进而转变患者临床护理模式,确保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患者的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建立安全,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

4参考文献

[1] 纪美娥, 张琪.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 12(1):3.

[2] 刘宗英.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 2020, 000(002):262.

[3] 郭红, 任冬梅. 心内科护理中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体会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 8(12):2.

[4] 朱晶.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5(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