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护生在脑卒中危重病人交接班中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实习护生在脑卒中危重病人交接班中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研究

李晨晨  ,韩春节 ,白凤羽 ,刘继红通讯作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101149

【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危重病人交接班中对实习护生采取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2020年度在北京某三级综合医院神经中心实习的护生,将2019年到2020年34名实习护生纳入对照组,对该组实习护生采取传统交接班方式带教;将2020年到2021年36名实习护生纳入观察组,对该组实习护生交接班教学时采取SBAR沟通模式,比较实习护生实习满意度、护生综合能力、自我效能及交接班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实习护生实习满意度、综合能力、自我效能及交接班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危重病人交接班中对实习护生采取SBAR沟通模式可提高其教学效果,提高实习护生临床思维能力,促进对专科知识的掌握,有效提高实习护生对病情判断分析能力,有效提高自我效能,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交接班;实习护生;SBAR沟通模式;教学效果

护理交接班是指交班护士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接班护士报告本病房患者情况并交待护理工作,以保障患者获得连续及时的护理,保障病房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脑卒中危重病人病情较为复杂且进展较快,需给予特殊的护理观察与干预。然而在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交接班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交接班时间较长、交接的内容不准确,不全面等,交接班的质量直接影响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影响护理措施的及时有效落实。为了提升脑卒中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需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交接班质量。SBAR沟通模式是一种有效且快速的护理沟通技术,指导实习护生采取SBAR沟通模式交接班有助于提高实习护生交接班工作质量,保障病人病情变化时能够及时准确的得到处理进而提高救治效果[1]。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在脑卒中危重病人交接班中对实习护生采取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便利取样原则选取2019-2021年度北京某三级综合医院神经中心的实习护生为研究样本,将2019年到2020年34名实习护生纳入对照组,其中男5名,女29名,平均年龄(20.97±0.80)岁;将2020年到2021年36名实习护生纳入观察组,其中男7名,女29名,平均年龄(20.86±0.83)岁,一般资料经统计学计算P>0.05。所有学生均自愿参与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对该组实习护生采取传统交接班方式进行带教,实习护生以报告式或者背诵式进行交接,交接班时机械性的复制医生对患者的病程记录,对患者夜间病情变化、护理措施等进行交代。

观察组:对该组实习护生采取SBAR沟通模式指导交接班。

(1)完善SBAR沟通模式相关制度,纳入护理带教老师综合能力考核内容,要求带教老师掌握SBAR沟通模式交接方法并落实。

(2)制定SBAR沟通模式交接班表,交接班表中包括SBAR沟通模式的具体步骤内容:① S-Situation(现状)即患者的现状,要求交接患者当前病情、症状、生命体征等。②B-Background(背景):掌握交接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史与过敏史、住院时间、住院诊断及症状等;A-Assessment(评估)患者目前的评估:即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吞咽功能、肌力等专科评估及心理、饮食、ADL、Braden等护理评估结果,包括对患者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评估结果、异常检查化验等;R-Recommendation(建议)即后续治疗护理措施:对下一班交接的护理人员给予建议以及告知其待完成的事项。

(3)总结SBAR沟通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对实习护生学习态度积极以及良好的探索精神给予赞扬与激励,并给予可观的评价。

1.3观察指标

对比实习护生总体教学效果,包括:(1)综合能力:根据我院护理部下发的《护生综合能力考核表》的考核项目由护士长和带教老师进行考评,其中临床思维能力(10 分)、操作能力(40 分)、沟通协调能力(10 分)、人文关怀能力(10 分)、应变能力(10 分)、 专科知识掌握情况(20 分),满分100分。(2)实习护生交接班考核:采用我院护理质量控制标准中《护士交接班考核评价标准》,包括综合素质3个条目15分,沟通交流3个条目15分,流程体现2个条目8分,患者安全2个条目10分,专科疾病观察要点3个条目21分,交接班制度2个条目11分,护理重点和内容3个条目20分,总分100分。(3)护生实习满意度:采用贺采英[2]翻译修订的中文版护生实习满意度问卷,在护生出科考试后测评护生对带教满意度。该量表由4个维度(课堂教学、临床教学、实习计划、支持与资源)39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计1、2、3、4、5分,总分39-195分,得分越高说明护生满意度越高。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972。(4)自我效能:采用由 Schwarzer 等编制的中文版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共 10个条目。采用 Likert 4级评分制进行分数统计,从“极不符合”到“极符合”分别计为1-4 分。满分10-40分,得分越高,说明自我效能感越强。通过大范围使用验证,该量表的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 0.87,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3.0软件对研究中出现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描述,组间采用独立t检验,当结果计算得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实习护生总体教学效果。

见表1,观察组总体交接班教学效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对比实习护生总体教学效果(,分)

组别

自我效能

实习满意度

综合能力

交接班出科成绩

对照组(n=34)

35.68±2.920

177.24±8.81

93.62±3.80

96.35±2.043

观察组(n=36)

37.25±2.247

181.97±8.30

95.53±3.44

97.78±1.822

t值

-2.535

-2.317

-2.209

-3.083

p值

0.014

0.024

0.031

0.003

3 讨论

脑卒中危重病人病情进展快,一旦护理不当可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在以往的交接班中更多重视护患之间的交流,缺乏护士对病情的分析判断以及护士之间的相互交流,很容易发生交接时间连续性差,交接信息遗漏等问题,进而造成重要护理信息的遗漏。实习护生参与护理工作时间较短,缺乏护理经验与沟通技巧,为了提高其护理水平,有必要给予有效的指导[3]。SBAR沟通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集现状、背景、评估与建议为一体,广泛应用于医疗以及护理领域。对实习护生开展SBAR沟通模式更加符合当下实习护生的学习需求,运用该模式进行带教充分调动了实习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敢于说出自己对病情的掌握、判断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在进行交班时将自己的判断告知接班护士使得交接班以及后续护理工作更加顺利。SBAR沟通模式提高了实习护生的学习能力与判断能力,同时提高了沟通能力,加强了实习护生的专业知识与临床实践技能,培养其临床思维与分析能力,不仅提高了实习护生的自我效能感,也提升了总体教学效果[4]。护生对所学内容掌握便捷,沟通顺畅,有效提高了对教学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危重病人交接班中对实习护生采取SBAR沟通模式带教效果显著,可促进总体教学质量以及实习护生的交接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晓敏,季舒,戴学英,等. 基于护士综合能力培养的SBAR沟通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危重患者交接班中的应用[J]. 医药前沿,2020,10(11):187-189.

[2]贺采英.护生实习满意度量表的翻译、修订及应用[D].中南大学,2013.

[3] 黄曲云,农彩梅,覃凤飞,等. MEWS结合SBAR沟通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7):24-26.

[4] 周艳红,谢娟华,周海红,等. 标准化沟通方案在急诊脑卒中患者入院交接工作的应用价值[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0,15(8):933-936.

项目名称:首都医科大学2021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项目编号:2021JYY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