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传染病的控制及预防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流行性传染病的控制及预防措施

高洁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卫生院214192

【摘要】目的:研究实施流行性传染病控制及预防措施的作用。方法:择取2020年1月-12月未实施流行性传染病控制及预防措施的居民50例作为对照组,择取2021年1月-12月实施流行性传染病控制及预防措施的居民50例作为研究组,对两组流行性传染病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并调查两组对流行性传染病的认知水平。结果:研究组结核病、乙肝、腮腺炎、水痘等流行性传染病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流行性传染病类型、预防措施、易感人群、处理措施上的认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流行性传染病控制与预防措施的有效落实,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增加人们对疾病知识的认识,实现疾病控制与预防的目的。

【关键词】流行性传染病;控制措施;预防措施

    传染性通常是因多种病原体及致病性微生物而导致,危害人体健康。流行性传染病可经多种途径传播,可经飞沫传播、粪口传播,还可经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等[1]。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流动性提高,这也使得流行性传染病发生率提高,对于此则需要重视疾病的控制与预防工作,为人们健康提供保障作用[2]。该研究探讨实施流行性传染病控制及预防措施的作用与意义,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20年1月-12月未实施流行性传染病控制及预防措施的居民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范围18-66岁,均值(42.59±1.48)岁,择取2021年1月-12月实施流行性传染病控制及预防措施的居民5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范围20-67岁,均值(42.63±1.38)岁,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流行性传染病控制及预防措施:①预防为主,首先对居民居住卫生条件进行改善,注意水源的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并对粪便予以无害化处理,强化对食品安全卫生的监督与管理,使传染病传播得到控制。其次是强化人群免疫工作,因为免疫是预防流行性传染病的重要措施,通过全面免疫接种的方式可以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最后强化健康教育宣传穿工作,使居民卫生习惯得到改善,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通过大众媒体结合教育讲座的方式进行,使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居民均可以了解传染病相关知识。②切断传染源及传播途径。对于传染病患者应及时隔离并接受规范化治疗,针对疑似病例应分级管理,并对症治疗,针对携带病原者应定期随访,对于接触病原人群应做好检疫工作,将病菌杀灭。传染病涉及很多种类型,对应的控制与预防措施也不同,如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强化空气消毒的方式预防,而对于肠道类传染病则需要强化居住环境的管理,做好清洁及消杀工作。在传染病爆发时,应限制人流量,将污染源封闭处理,避免疫情发展。

1.3临床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流行性传染病发生情况进行对比,涉及到结核病、乙肝、腮腺炎、水痘等。②调查两组对流行性传染病的认知水平,从传染病类型、预防措施、易感人群、处理措施4个方面评估,每项评分100分,评分越高认知度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流行性传染病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结核病、乙肝、腮腺炎、水痘等流行性传染病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流行性传染病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

结核病

乙肝

腮腺炎

水痘

总计

对照组(n=50)

3(6.0%)

3(6.0%)

1(2.0%)

1(2.0%)

8(16.0%)

研究组(n=50)

1(%)

1(%)

0(0%)

0(0%)

2(4.0%)

χ2

4.000

P

0.046

2.2两组对流行性传染病认知对比

研究组流行性传染病类型、预防措施、易感人群、处理措施上的认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对流行性传染病认知对比(,分

组别

传染病类型

预防措施

易感人群

处理措施

对照组(n=50)

84.55±2.16

84.46±3.17

80.86±6.80

85.46±1.55

研究组(n=50)

92.33±1.58

93.48±2.44

91.47±5.78

92.47±1.49

t

20.556

15.944

8.406

23.055

P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近些年,随着抗菌药物滥用问题出现,加上病原体自身变异,使得新病原体产生,在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下,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递增趋势[3]。为使人们健康水平得到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则需要强化对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工作。据该研究显示,实施控制及预防措施之后,居民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而且对传染病的认知水平得到提升。面对流行性传染病,预防工作的主要原则就是对传染源的控制,并将传播途径切断,对易感人群进行有效保护

[4]。同时对于流行性传染病患者则应及时进行诊断与治疗,并做好隔离工作。另外在居民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好对环境、水源的管理,定期接受身体健康检查,按规定要求接种疫苗,使机体免疫力、抵抗力提高,避免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提高机体健康水平[5]

    综上所述,通过流行性传染病控制与预防措施的有效落实,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增加人们对疾病知识的认识,实现疾病控制与预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海玲. 流行性传染病的控制及预防措施探讨[J]. 东方药膳,2021,1(5):128.

[2]张奎兴. 青少年流行性传染病的控制及预防方法研究[J]. 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275-276.

[3]唐玫. 流行性传染病的现状与预防控制策略[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9):291-292.

[4]陈明华,刘瑞芳. 探讨常见流行性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及预防控制策略[J]. 中国保健营养,2017,27(6):299.

[5]高越. 流行性传染病的控制及预防策略分析[J]. 心理医生,2018,24(32):326-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