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的治疗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的治疗效果

王春梦

眉山市人民医院,四川眉山,620000

摘要】目的:观察在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泪膜中应用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76例,就诊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通过使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和观察2组,分别38例。分别使用玻璃酸钠及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治疗法。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低,观察组BUT指标高于对照组,FL评分、泪液分泌长度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泪膜中使用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治疗方式,缩短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使泪膜更具稳定性,避免角膜出现严重的损伤。

【关键词】白内障;干眼症泪膜;玻璃酸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有效率

    白内障术后干眼症属于一种眼表炎症性性疾病,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发病率,从而导致泪液质量出现严重的异常情况,给患者的身体带来极大的不适感,引发严重视觉障碍的产生,泪膜稳定性不强,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眼表组织干燥情况,损害了患者的视功能,在发病后应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当前倡导给予患者玻璃酸钠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联合治疗方式,在本次研究活动中将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数量为76例,就诊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通过使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和观察2组,分别38例。对照组中男女为20例和18例,年龄范畴为38-75(58.6±3.3)岁。观察组中男女为19例和19例,年龄范畴为39-76(57.9±3.1)岁。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白内障术后干眼症诊断标准:以《干眼的诊断与治疗规范》为依据,需要满足一下3种情况:①出现≥1项以下几种症状者,分泌物增多、异物感、视疲劳、不适、眼睛干涩、疼痛、流泪、视物模糊、痒感、眼皮沉重。②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1分。③泪膜破裂时间(BUT)<5s,泪液分泌试验(Sit)≤5mm/5min。

1.2方法

对照组,玻璃酸钠治疗法,给予患者玻璃酸钠滴眼液(国药准字H20203143,江西珍视明药液有限公司),每日4次,每次1滴。

观察组,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玻璃酸钠治疗法与对照组一样,在此基础上增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国药准字S20020016,桂林华诺威基因药业有限公司),每日4次,每次1滴。

1.3观察指标

(1)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包括畏光、眼部干涩感、灼烧感、疲劳感。(2)观察两组BUT(泪膜破裂时间)、FL(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液分泌长度指标,在结膜囊中滴入2%的荧光素钠,在裂隙灯下对BUT指标进行观察,在患者下眼睑中外1/3交界部位处的结膜囊中放置测试滤纸,要求患者应确保双眼处于闭合状态,于5min之后取出,对滤纸的浸湿长度进行测量。FL(角膜荧光素染色),在患者下睑结膜囊中放入荧光素染色试纸,使用裂隙灯对患者的角膜情况进行观察,以角膜着色情况为依据对FL进行评分,其中重度(3分):角膜上皮片状着色;中度(2分):弥漫点状着色;轻度(1分):散在点状着色;无(0分):无着色。(3)临床治疗效果:显效:裂隙灯检查正常,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有效:裂隙灯检查情况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裂隙灯检查结果未改善,临床症状未消失[1]

1.4统计学处理

SPSS22.0软件,临床症状改善时间、BUT、FL评分、泪液分泌长度指标用(±s)表示,用t检验;治疗有效率用(%)表示,用检验,差异显著(P<0.05)。

2结果

2.1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

表 1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s)/(d)

组别(n=38)

畏光

眼部干涩感

灼烧感

疲劳感

观察组

4.36±0.75

5.22±1.13

4.15±1.53

4.66±1.65

对照组

6.89±1.45

7.89±2.45

6.56±1.75

6.75±4.16

t值

8.415

9.146

8.653

8.542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2两组BUT、FL评分、泪液分泌长度指标对比

观察组BUT指标高于对照组,FL评分、泪液分泌长度低于对照组(P<0.05)。

表 2 两组BUT、FL评分、泪液分泌长度指标对比(±s)

组别(n=38)

BUT(s)

FL评分(分)

泪液分泌长度(mm)

观察组

12.32±2.84

0.45±0.12

10.37±2.02

对照组

10.35±2.65

0.98±0.13

12.76±2.86

t值

3.247

18.015

4.376

P值

0.00

0.000

0.00

2.3临床治疗效果

    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

表 3 临床治疗效果[n(%)]

组别(n=38)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

26(68.42)

10(26.32)

2(5.26)

36(94.74)

对照组

12(31.58)

18(47.37)

8(21.05)

30(78.95)

X2

10.316

3.619

4.145

4.145

P值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白内障术后干眼症作为临床上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引发该种疾病的产生与使用了麻醉剂有直接关系,会降低泪膜的稳定性。同时在手术的作用之下,会损伤患者的眼表上皮,术后患者的炎症反应及创伤较多,会降低泪膜的稳定性,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出畏光、眼部干涩感、灼烧感、疲劳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2]。当前倡导在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中使用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治疗方式,其中,玻璃酸钠属于一种黏性多糖,会分布在房水及玻璃体中,本身的生物相容性较好,溶液会随着切变力的改变从而发生改变,对角膜上皮细胞层的连接伸展具有促进作用,对眼起到了润滑及保湿作用[3]。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作为一种单链多肽,使角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及分化速度得以加快,对角膜上皮的损伤修复具有促进作用[4]

    研究结果显示,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低,观察组BUT指标高于对照组,FL评分、泪液分泌长度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玻璃酸钠本身的亲水性较好,对纤连蛋白的沉积及释放具有促进作用,使角膜上皮细胞增生得以加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本身具有修复及再生功效,可快速修复角膜组织,对角膜上皮细胞增殖移行起到了刺激作用,使微环境更为稳定。在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中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起到互补作用,缩短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并且能够起到保湿及润滑作用。

    综上所述,在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中使用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治疗方式,缩短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使泪膜更具稳定性,避免角膜出现严重的损伤。

【参考文献】

[1]温蓓.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老年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21,28(06):771-772.

[2]李小珩.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09):104-106.

[3]薛兆武.探讨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采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J].北方药学,2020,17(01):15-16.

[4]张晓飞,张秀芝.玻璃酸钠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泪膜的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02):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