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燃料入厂验收系统管理及优化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3

智能燃料入厂验收系统管理及优化措施研究

卢达

大唐鲁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火力发电厂燃料成本占发电总成本比重较大,做好燃料入厂重量与质量验收工作,将有效降低燃料成本。本文根据火力发电厂智能燃料入厂验收系统实际运行情况,分析探讨入厂验收系统在运行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并分析研究合理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智能燃料;入厂验收;计量;采样;制样;化验;

1 引言

火力发电是我国最主要的发电方式,主要利用煤炭作为燃料生产电能。据统计,燃料成本占到火力发电厂生产成本的70%80%[1]。随着煤炭资源越来越紧张,煤炭价格持续上涨,火力发电厂的生产经营压力越来越大,燃料成本的降低将有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火力发电厂智能燃料系统的使用,有力的促进了燃料管理工作的智能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燃料数据的全流程、痕迹管理,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不断深挖燃料潜能,降低燃料成本。燃料管理工作由粗放式管理逐步迈入精细化、信息化管理。燃料的入厂重量和质量验收工作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向前为燃料采购提供合理的采购方案,向后为配煤掺烧提供合理的掺烧方案,有效地提高燃料的采购、验收、掺烧等工作管理水平。

入厂验收系统主要包括重量验收和质量验收两部分,可划分为计量、采样、制样、化验四个模块,四个模块的有机结合确保了燃料的重量数据与质量数据的准确性,确保火力发电企业不发生亏吨亏卡现象,避免出现经营性风险与廉洁性风险。

2 计量模块研究分析

计量模块属于无人值守、自动称量,依靠IC卡识别车辆信息、自动计量,数据直接、实时上传至智能燃料系统。计量模块主要包括电子称量衡器、IC制卡、射频识别、车号识别比对、视频抓拍与监控、语音提示、LED屏提示、道闸、红外线对射防砸等设备。

整个计量工作属于无人值守、有人监督状态,电子称量流程规范化、标准化,提高车辆计重效率和准确性,避免了人工操作出现的错误和误差,避免人为干预计量数据[2],防止计量数据出现作弊。

2.1 计量模块运行现状

车辆进入厂区后,司机持发货单到制卡室办理IC卡,由制卡人员手工输入车牌号、毛重、皮重、车辆尺寸等信息,匹配相应的来煤计划与供应商,完成车辆信息的录入工作。车辆驶入计量区域,射频识别装置读取IC卡信息,抬起道闸,车辆上衡,系统自动监测计量称重完毕,语音及LED显示屏提示该车辆允许驶离地衡,数据传至只能燃料系统,自动完成计量工作。

2.2 计量模块存在问题

1)制卡、回卡工作需要通过人工办理,每班须两名工作人员,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2)手动录入车辆信息,易造成信息录入错误,录入时间长,导致车辆入厂等候时间长、车辆积压严重,厂区门口道路出现堵车现象,影响企业社会形象。

3)人工制卡导致供应商信息泄漏,容易发生人员违规违纪现象。

4IC卡片识别效率差、信号接收装置故障率高,导致重复多次刷卡、刷卡识别过程浪费较多时间,制约车辆计量及采样、接卸时间。

5IC卡属于易耗品,日常使用中需要定期更换,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2.3 计量模块优化措施

1)将车辆IC卡射频识别系统改造为车号自动识别系统,通过自动监测、识别车牌号,与智能燃料系统内车辆信息自动匹配,取消人工制卡环节,减轻人员工作量,避免人为干预。

2)车辆入厂后自动识别车号入厂、无需等待,提高了车辆入厂效率,有效避免了车辆积压现象。

3)开通车辆信息批量导入功能,避免逐车手工输入信息,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也利于车辆的合理调运。

4)开通应急处理模块,当系统故障时,可以手动输入车牌号,与智能燃料系统内车辆信息自动匹配,避免车辆无法过衡。

5)取消IC卡射频识别系统后,现场设备明显简化,检修维护工作量降低,无需购买IC卡,减少物资采购费用。

3 采样模块研究分析

煤的形成过程极为复杂,由死亡的植物枝叶和根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等作用转变而成的,同时开采中煤炭破碎后颗粒度不均匀,导致其物理、化学性质差异很大。在煤炭品质验收过程中,采样部分对煤炭品质验收结果的影响最大,几乎达到80%[3],由此可见,采取有代表性的煤样将是煤质验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在煤炭采样过程中,为了采取具有代表性的煤样,除了必须遵循采样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制度外,还应考虑实际中存在的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影响[4],综合考虑,方可确保所采煤样代表整批煤炭的真实情况。

汽车煤机械采样装置主要包括机械部分和控制软件两部分,包括螺旋钻采样头、破碎机、一/二级皮带、斗提机、缩分器、集样器、除铁器、控制系统等设备。机械采样装置可以实现随机布点、全深度采样等功能,采样代表性高,但是仍存在采样死区,易发生不法供应商在底部、拉紧等部位掺假行为。

3.1 采样模块运行现状

车辆进入机采区域后,通过IC卡识别车辆信息,机械采样装置接收智能燃料采样方案(包含采样位置和点数),采样头按要求行至采样位置进行采样,采样完毕后进行初级破损、缩分,落入集样桶内,通过扫描设备二维码,自动匹配合样桶,完成同一批次煤样的合样工作,全程避免煤样集样操作错误。车厢平均分成

18个面积相等的采样区域,根据采样方案设置采样点数、区域,随机采点、全深度采点,确保采样的准确性。

3.2 采样模块存在问题

1)子样称重装置布置在集样器上部,该装置处易发生粘煤、卡涩堵煤现象,无法确保所称煤样全部进入集样桶,导致系统子样重量与实际子样重量不一致。

2)采样方案设置不合理,仅简单根据车辆载煤重量进行采样点数的分配,未考虑车型对采样深度、采样量造成的影响。

3)车辆定位系统不精确,导致实际采样区域与采样方案布置区域存在较大偏差。

4)控制软件为机采厂家提供,与智能燃料系统兼容性差,智能燃料系统下达指令执行不到位,采样机实际采样信息反馈不准确。

5)采样头接料仓设计偏小、型式不合理,造成接料仓内煤样积压堵煤,煤样卸样不流畅,粘煤混样现象时有发生。

6)设备落煤管、一二级皮带、破碎机等撒煤、堵煤、粘煤严重,易发生煤样混样现象。

7)机采设备对车厢底部、拉紧处采样效果差,使车厢底部、拉紧位置成为采样死区,给不法供煤商提供可乘机会。

8)缩分器旋转采样部位磨损严重,无法采集二级皮带煤流底部煤样。

9)采样过程中扫描、定位、采样头移动、缩分、破碎、弃样等各个流程设置不合理,采样时间偏长,降低采样效率。

10)采样头触底保护可靠性差,易造成厢底损坏或上部行车损坏。

3.3 采样模块优化措施

1)子样称重装置应布置在集样器底部,确保称量准确,子样称重装置不与煤样发生接触,避免子样称重装置堵煤造成煤样混杂。

2)优化采样方案的精确性算法,根据车辆净重,与缩分系统联锁,按照一定的重量比例进行采样缩分间隔的自动调整,可有效避免大小车、高低车现象。

3)更换车辆定位方式,采取激光、红外等多种方式进行车厢尺寸及高低的定位,准确扫描车厢位置,确保车厢分区准确,采样点位执行准确。

4)由智能燃料软件开发方对采样设备控制软件进行更换,覆盖原设备PLC控制系统,确保智能燃料系统下达的指令100%执行。

5)更换接料仓型式及大小,避免出现粘煤堵煤现象。

6)对采样头触底保护传感器安装位置、高度、报警值等进行试验优化,提高触底保护的真实可靠性。

7)加强设备维护检查,分析堵煤粘煤原因,通过维护或设备的更换,彻底消除堵煤积煤现象,消除煤样混杂现象。

8)修改采样、破碎、缩分等流程工作顺序、时间间隔,降低采样时间,提高采样效率。

9)研究汽车煤人工定点定量采样方案,根据不同车型卸煤后形成的煤堆形状制定不同的采样方案,确保采样点可以涵盖车厢上、中、下部、拉紧等位置,减少随意采点形成的煤样误差。

4 制样模块研究分析

煤炭制样的目的是通过破碎、混合、缩分、过筛、研磨、空气干燥等环节将采集的煤样制备成可用于煤炭化验分析的煤样[5]。在煤炭品质验收过程中,制样部分对煤炭品质验收结果的影响较大,达到16%[3]

制样设备主要包括颚式破碎机、锤式破碎机、联合制样机、磨样机、破碎机、缩分器、标准筛、烘箱、十字分隔板、刮板、标准铲等设备。

4.1 制样模块运行现状

当机采煤样或人工煤样到达制样室后,由采样人员、制样人员共同进行煤样的交接,通过扫描二维码,在智能燃料入厂验收系统完成煤样的交接登记,按照系统给定的制样方案依次完成制样的各个步骤,最终到达具备煤炭化验分析的样品,送至化验室进行分析化验。

4.2 制样模块存在问题

1)制样破碎设备磨损严重,破碎粒度达不到要求,影响制样设备精密度。

2)制样设备后期投入少、长时间未更换,制样效率大大降低,样品的代表性得不到保障[6]

3)来煤矿点较多、样品数量较多,制样工作紧张,导致制样工作无法精细化操作,存在一定的制样误差。

4)制样设备每年校验一次,日常的水分散失、精密度校验等频次偏少,不利于监测设备工作状态。

5)制样工作内容增加,设备增多,导致设备空间布局不合理,工作环境恶劣,影响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4.3 制样量模块优化措施

1)加强设备日常维护检查,及时更换磨损件,确保设备精密度不降低。

2)加强设备后期投入,及时更换先进设备,提高煤样制备的代表性。

3)合理控制来煤矿点,避免煤样品种过多,使制样人员及设备超负荷运行,导致煤样偏差变大。

4)加强日常设备的校验工作,及时发现设备偏差情况。

5)合理增大制样工作空间,满足工作需求。

5 化验模块研究分析

在煤炭品质验收过程中,化验部分对煤炭品质验收结果的影响较大,达到4%[3]。影响虽小,但我们不容煤炭化验忽视,因为化验结果是煤炭结算的最终依据[7]

化验设备主要包括全水分仪、测硫仪、热量仪、工业分析仪、测氢仪、灰融仪、鼓风干燥箱、智能马弗炉、天平等设备。

5.1 化验模块运行现状

现煤化验室全水分仪、天平、水分仪、测硫仪、热量仪、工业分析仪、测氢仪、灰融仪等设备均已接入智能燃料系统,样品的重量、化验数据等实时传入智能燃料,数据全流程可跟踪,随时可分析数据的准确性、是否存在异常,是否存在人为干预等,同时入厂化验结果与入炉化验结果、机组燃烧运行情况等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入厂煤炭品质是否验收到位。

5.2 化验模块存在问题

1)设备使用年限偏长,故障率较高,频繁发生实验中仪器故障现象,导致试验失败,实验数据延迟上报,人员加班现象。

2)天平、工业分析、测氢仪等属于不同厂家,与智能燃料系统兼容性较差、数据传输产生异常。

3)数据通过数据库进行中转传输,易发生数据库修改现象。

4)室内空气对流、温度湿度控制不佳,影响精密仪器的稳定性和精密度。

5)仪器未更新换代,仪器精密度不佳。

5.3 化验模块优化措施

1)加强设备日常维护检查,及时更换磨损件、传感器,确保设备精密度不降低。

2)完善数据接口方式,提高数据兼容性,确保数据直接、实时传输至智能燃料系统,避免中转传输。

3)规范数据库使用,采取技术措施防止数据库修改;完善数据修改审批制度,数据修改流程痕迹管理,避免随意人为修改。

4)优化各实验室通风系统,确保温度、湿度稳定,避免出现异常温度、湿度变化。。

5)加强设备后期投入,及时更换先进设备,提高化验设备的精密度。

6 总结

通过对智能燃料入厂验收系统在运用中产生的问题分析,合理制定整改措施,逐步通过逻辑优化调整及技术改造、设备更换等,消除验收系统存在的隐患问题,再依靠完善的燃料制度、有效地监督体系、良好的廉洁教育、信息的透明公开、智能化的应用,确保公平公正做好煤炭入厂验收工作,杜绝出现异常煤质入厂,杜绝出现人员违纪违法现象。

总之,做好燃料入厂验收工作有助于火力发电厂降低燃料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小虎,数字化燃料管理系统技术研究[J],南方能源建设,2017(1):53-56.

[2]吴娜,周航,电子汽车衡无人值守自动称重管理系统[J],衡器,2013(9):46-49.

[3]韩建辉,钱锋,关于煤炭采样方式及问题的探讨[J],山东化工,2019(22):117-119.

[4]张雄,如何保证煤炭人工采样的代表性[J],煤炭技术,2015(1):341-343.

[5]朱小勇,张员根,煤炭采样制样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2017(16):72-74.

[6]尚英莲,关于煤炭企业采制化管理的分析探讨[J],2016(6):209-210.

[7]樊丽华,刘 炜,谈如何控制煤化验数据的准确性[J],2012(4):97-98.

[8]王艳阳,刘旺强,阳城电厂汽车衡无人值守系统简析[J],中国计量,2011(5):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