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青少年静脉采血晕针晕血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探讨青少年静脉采血晕针晕血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

李春燕,曾凤,李玲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经脉采血晕针晕血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单位接受的经脉采血青少年共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本批次对象平均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组在相关指标方面更优(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比较有效地改善青少年经脉采血晕针晕血现象。

关键词:青少年;经脉采血;晕血晕针

晕血晕针是现阶段经脉采血过程中尤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的过程中,相关个体会出现头晕、心慌、恶心和冷汗等感受。从晕血晕针发生的原因来看,比较常见的类型是血管迷走性晕厥型晕针,在个体感受到比较强的情绪压力,例如存在显著的疲劳、疼痛和惊恐等情况的时候,这一类型的晕血晕针情况最容易发生,对于正常的检查工作开展将会形成不良影响。本次研究之中我单位通过应用护理干预的措施对相关群体晕血晕针现象进行了探究,并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之中选取我单位收治的青少年共300例作为研究对象,相关个体均在我单位接受经脉采血。在探究过程中将本批次青少年以随机分组法平均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对比两组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在常规护理组进行经脉采血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在具体实施之前完成各项准备,其中包括静脉采血设备、人员等的准备,同时工作人员在具体落实的阶段,也需要以相关熟练的专业技能来实现有效的操作。护理干预组的工作开展是以上述内容为基础,着重加强对青少年群体心理、疼痛、环境、体位和相关症状出现之后的护理工作开展。首先,由于相关群体出现晕血晕针现象通常与其自身的心理状态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在工作之中进行其紧张、恐惧情绪的安抚,从而促进其各类负向情绪得到缓解,最终可以起到降低相关现象发生的作用。实际操作之中,护理工作人员可以以语言、表情等对其进行鼓励。其次,疼痛感也是造成晕血晕针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减轻相关群体在采血过程中的疼痛感,护理工作人员应当注意在实施操作的阶段,准确地找到静脉血管,并快速完成采血,尤其应当避免的是,针对同一个个体进行反复穿刺,在这种情况下将导致个体在疼痛感方面加剧,且将形成较为强烈的紧张氛围。此外,从既往的工作之中可以了解到,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晕血晕针现象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尤其是相关环境在温度、湿度和通风方面让采血对象感到不舒适的情况下,相关情况也比较容易发生,因此在工作之中应当尤其注重对环境的改善,确保相关群体处在相对舒适的环境之下。同时也需要帮助采血对象进行体位的调整。最后,如果相关群体发生晕针晕血现象,护理工作人员应当立刻对现阶段的采血工作进行中止,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青少年进行护理,例如通过进行吸氧、保暖和饮用温开水等方法,最终实现对其的有效处理。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之中,对重点对两组的采血效果进行观察,根据采血情况的差异,将效果划分为一针见血、出血、淤血、晕针晕血和不良反应等几个内容,通过对相关情况进行统计,以分析具体的干预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21.0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²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具体情况的统计可以发现,护理干预组在整体的经脉采血效果方面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经脉采血效果对比

组别

一针见血

晕针晕血

出血

淤血

不良反应

观察组(n=150)

147(98.00%)

0(0.00%)

3(2.00%)

0(0.00%)

0(0.00%)

对照组(n=150)

132(88.00%)

6(4.00%)

11(7.33%)

7(4.67%)

0(0.00%)

x2值

11.521

6.122

4.795

7.167

P值

0.00

0.013

0.029

0.007

3 讨论

静脉采血的过程中,晕针晕血是比较常见的现象,这一情况发生的具体原因也比较多样,包括具体对象的心理状态、周围环境等多种影响因素。在晕血晕针发生的阶段,相关对象通常会表现出头晕眼花、心悸、四肢无力乃至于意识恍惚等。这种现象发生之后,将干扰到工作人员正常的采血,同时较为显著的晕血晕针现象还会导致相关对象对医院的护理工作形成质疑,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晕血晕针的有效预防和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实际工作推进阶段,相关护理工作人员首先应当对采血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准确的把握,了解相关群体是否存在晕针晕血史,如果其存在此类问题,则应当尽可能避免在饥饿和疲劳的状态下进行采血,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范晕血晕针问题的作用。同时从既往的研究之中可以了解到,晕血晕针群体在发生相关症状的过程中,通常存在比较突出的负面情绪,尤其是在采血前的紧张、恐惧情绪等,对于晕血晕针的发生具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相关护理工作人员有必要在采血实施前以及实施过程中,对对象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帮助其完成对负面情绪的疏导,这种措施也能够比较有效地降低过程中出现晕血晕针现象的可能性。此外,实际的采血环境也是晕血晕针现象发生的重要诱因,为了防范这一问题,在实施采血之前相关人员也需要做好预案,对环境状况进行充分改善,最终提升采血质量和效果。

本次研究之中相关对象主要为在我单位接受经脉采血的青少年群体,这一群体身体状况相对较为良好,但同时其也存在较为突出的情绪稳定性差问题,因此其晕血晕针现象发生率较高,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选取方法为护理干预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干预组在进行采血的过程中分别采取了心理干预、环境改善和体位调整等措施进行,为了评价两种措施的具体效果,在本次研究之中主要记录相关群体在采血之中的各项表现,如是否一针见血,是否晕针晕血,是否出血和淤血,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等。通过本次的研究发现,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之后,相关患者的晕针晕血状况得到了比较良好的改善(P<0.05),提升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效。

综上所述,在青少年群体经脉采血的过程中,为了进行晕血晕针现象的有效防范,可以对其实施护理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徐德萍,周嘉燕,杨志霞,刘小凤.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静脉采血晕血晕针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07):165-167.

[2]马肖梅.门诊护理干预对静脉采血晕血晕针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6):124+130.DOI:10.16282/j.cnki.cn11-9336/r.2019.26.100.

[3]王慧.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晕针晕血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4):13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