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推进军队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3

高效推进军队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于丹丹,董晓明,宋佳平

大连舰艇学院  辽宁大连  116018

摘要:军队院校实验室是支撑军校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的基本保障。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需要建设强大的军队院校实验室。本文围绕新时代教育方针下军校实验室担负的使命任务,分析其现状,并从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对军队院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进行探索。

关键字:军校实验室;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安全管理

目前全军院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教育方针正稳步推进。海军院校肩负着助推海洋强国战略、从近海防御走向远海防卫战略以及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军的重担,所以加强军队院校统筹管理、推进军校教育不断深入改革,提高办学水平迫在眉睫。军校的人才培养由三个主要环节组成,一是理论教学活动,二是实验实践教学活动,三是部队演习实战活动。理论教学是基础,演习实战是目的,实验室的实践教学活动实现学校的理论知识和部队实际作战紧密结合,为提高学员实战水平、部队作战能力、实现强军目标做出相应的贡献。

1 军队院校实验室现状分析

1.1管理体系共享不足、实验室开放共享水平较低

目前大多数军队院校实验室都是学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体系,实验室通常由校内二级单位自行设计、建造和装修,存在数量较多、规模较小、功能单一、投入分散、管理困难等问题,直接容易导致各系之间建立功能重叠的实验室,经费重复花费,造成资金浪费,没有集中力量办大事。实验室之间的资源共享也严重不足,不同的系部有不同的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整个学院整个海军院校之间没有建设统一互通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内部设备借用、转让流通手续繁琐困难,使得实验室管理人员宁愿重复购买也不愿意互相流通借用,实验室开放共享水平较低,造成实验室资源浪费。

1.2信息化程度较为落后,与军队、社会连接性不够

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方式信息化程度不高,依靠各实验室分管人员进行分散管理,实验室资源利用不合理,教学内容守旧,教学装备陈旧,实验室教学、科研成果没有服务于部队发展,不能满足部队实战需求。实验室针对装备、设备、危险源、实验用品等管理也大多数采用原始的纸质登记,人工管理的方式容易产生疏漏,也不便于查询档案。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军校实验室也应该多向地方高校实验室学习,实现管理方式转变。

1.3管理人员队伍需科学配置

实验室教员高层次人才数量偏少且后备数量不足,中青年经验不足、数量不足且成长路线受限,实验室教师开放交流力度不足人员流动性也较低。另外,实验室编制较少,大多为任课教员或者科研人员兼职,工作超量,任务繁重。这使得管理人员的投入到实验室管理的精力有限,而实验室工作量在晋升发展方面又很难得到认可。这对实验室的管理和科学发展很不利。

1.4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亟需改革创新

保障实验室安全和师生人身安全是军校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条件和坚实基础,实验室安全工作是军队院校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大多数实验室存在安全管理不到位、运行模式落后、管理制度缺失、规章制度执行力不强、缺乏监督检查规范制度,且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不够完善,责任没有落实至各安全责任人。大多数军校实验室已出台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但是随着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已经出台的管理办法没有紧随国家的相关规定以及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际进行更新完善。实验室安全培训有所欠缺,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较为薄弱。缺少专职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兼职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不足以胜任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同时实验室安全基础设施、安全监测监控设备、消防设备、个人防护用品等方面投入有所欠缺,遇到突发事故时仍然无法及时解决问题。                                                                                                                                                                                                                                                                                                                                                                                                                                                                                                                                                                                                                                                                                                                                                                                                                                                                                                                                                                                                                                                                                                                                                                                                                                                                                                

2  探索实验室建设新模式

牢牢抓住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满足“为战育人”的部队需求。以进一步提升军队院校实验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按照科学规划、院校协调、海军建设的整体方式,打造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开放共享、安全运行的一流军校实验室。加强体系布局,创新发展实验室开放共享机制,逐步完善实验室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军队院校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实体装备、设备、实验器材与模拟器、智慧教室相结合,重点推进实验教学实体平台建设,持续推进虚拟实验教学资源和平台建设,实现“虚实结合、协同创新”,为实验室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在已有的教学科研资源基础上进行创新升级,提升实验室教学科研的技术水准。加强实验室管理人才建设,注重团队建设,结合军事需求,完善育人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切实保证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行,更好的为教学科研服务。

3  军队院校实验室创新管理建设

3.1 优化管理体系、实现实验资源共享

从学院整体管理出发,改变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用全局意识和发展眼光,将学院的实验室统筹布局、统一规划,以功能划分种类,建立实验室管理系统,有效避免几个系部之间各自为政,建立过多重复的实验室,实现全学院的实验室之间统管共用。所有实验室装备设备和实验用品在实验室管理系统上统一管理调配,提高实验室场地和设备的利用率,为学院节约实验室经费。同时,实验室可以将原有的封闭式实践教学的管理模式改变为开放模式,建立实验室预约机制,课余时间学员或者教员可以自行预约实验室进行装备或模拟器实验活动。对现有设备进行登记,建立台账,这些设备可以满足学生综合实验、创新实验、毕业设计等需求,学生可以在系统申请使用、登记使用时间,实现信息化管理。

3.2加大军校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

一方面实验室信息化建设能够提升实验室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对于军校实验室来说,不仅涉及较多的武器装备、模拟训练器材、科研设备,还涉及到教员和学员的教学以及科研活动,传统的管理模式较大程度上限制了信息的交流速率,某种程度上影响科研进度,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克服这些困难。信息化建设可分为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教学。

实验室管理信息化主要是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系统。以实验教学课程为基础,为实验室、教师、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信息化实验教学管理平台。包括实验教学信息管理,实验课程排课及预约、实验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几个部分,涵盖实验教学的各个部分。

实验室的水电安全、个人防护、安全设施等检查指标也可以实现信息化管理,通过文字、照片的形式实时记录检查信息;利用先进技术,实现全区域、全天候、无死角的而视频覆盖,建立湿度、温度烟雾感应报警系统,提高安全管理效能;对于实验室的装备设备采用固定资产标识,信息化管理系统登记在册,明确安全责任人;危险源等级关联显示,实验药品谁使用谁登记。科学有效规范实验室管理标准,使得实验室管理信息反馈更迅速,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实验室信息化教学。智慧教室是融入了智慧手段的学习空间,是实验教学场所,需要和实验教学设计深度融合。建立科学的智能控制、教学应答系统,增加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同时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实现教学环境的科技化、实操呈现形式的多媒体化和信息资源的多样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军校本科教学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成多媒体、装备三维建模、编程、人机交互等诸多高新技术,对教学过程中的复杂有伤害性的或者不可逆的实战操作项目进行抽象和简化,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能力和实践新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3.3 优化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人才是信息化时代军队发展的重中之重,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军队院校也越来越重视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实验室应实现专人管理,避免权责不明,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在完成基础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邀请部队业务专家参与本科生、研究生的实验课程改革项目,以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理论掌握能力、实际装备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学员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以此探索军队院校实验教学的改革方法。

从顶层规划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带头人—骨干教师—新教员”的梯队结构,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合理结构优势。构建多维度培训体系,实验室教师队伍专业性比较强,建设包括学历提升、定期业务培训、国内外研修培训等培训体系,加强对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鼓励实验室人员走出去,学习其他地方和军队院校实验室的优秀管理建设经验,切实提高队伍专业化建设和整体素质。同时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增强实验室学术开放程度,提升实验室人才队伍的生机活力,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队伍建设的优势。知新招录优秀地方文职人员,给年轻人机会,保持队伍的创造力和活力。改进和完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类型的不同考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考评方法,创造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人才考评方法,对于吃苦耐考艰苦奋斗的同志要积极做出正向激励。

3.4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化建设保证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化。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实验室进行综合管理,完善实验室的管理机制。建立符合学院实际情况的科学化、规范化的规章制度,使实验室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实验室的管理制度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硬件更新而不断发展完善的,实验室硬件建设不断更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理念也要不断更新。在学院级的安全管理制度基础上,各个系部按照不同的实验室特性制定符合实验室特点的合理且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对人、装备、教学、科研、安全进行全面管理。在梳理现有教学保障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修订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实验室使用规则》《实验室应急处置预案》《实验室装备场所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的原则理念,建立规范的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系部、学院定期组织安全大检查,常规项目与特殊项目检查相结合,以检查促建设,全面消除实验室安全隐患,建立实验室安全检查及追责体系。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建立有的实验室安全培训制度,经过专业培训方可准入实验室,切实有效提升师生的安全意识。

4 结语

军队院校是课堂育人主渠道,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是其主要任务,结合学校办学定位,聚焦“立德”“为战”,军校实验室作为支撑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的基本保障条件,工作重点也自然要顺应新时代教育方针。

在军队编制体制调整的大政策下,军队院校实验室要紧扣“信息化、标准化”的核心要义,紧紧围绕使命任务,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对军队院校的建设和管理进行探索,高效进行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以及安全管理方面等全方位深层次的建设,以保证在新时代教育方针下,完成实验室教学、科研、服务部队三大职能使命。

参考文献

[1]杜晓坤.关于加强军队院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创新发展的研究与探索[J].科技与创新, 2018(16):34-36.

[2]潘高峰.加强军队院校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

2020.4(16):382-383.

[3]胡谋法,张路平.军队院校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高教论坛,2021.2(2):21-23.

[4]叶剑新,骆轶姝.“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探讨[J].纺织服装教育.2019.6(34-3):280-282.

[5]陈亮.高校实验室实行信息化管理的实践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20(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