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飞机维修现状及维修风险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民航飞机维修现状及维修风险管理

武驷

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   6502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出行也变得更加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民航飞机的飞行次数越来越多,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和问题也越来越多。为了保证乘客和空乘人员的安全,工作人员有必要在飞机起飞前对飞机进行维护和故障排除。因此,加强维修风险管理的研究,可以有效降低维修风险,保证飞机的维修质量,保证民航飞机的正常航行。

关键词:民航;飞机维修;风险管理

飞机的维修水平直接关系到飞机的整体质量,与飞机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有着很大的因果关系。近年来,航空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为航空公司和相关工作人员敲响了有力的警钟。为了提高航空维修整体质量,航空公司需要加强对民航飞机维修风险管理的深入研究,分析影响维修质量偏差的因素,采用合理、科学、适用的风险管理措施。

1飞机维修现状

1.1资金投入不足

结构复杂的特点使得飞机的运输成本较高,民航企业首先在进行升级时就会花费大量的资金,其次进行维修则要花费大量的管理费用,据调查,飞机的维修费用高达航空公司总成本的五分之一左右,而维修费用可达升级费的三分之二,因此维修负担沉重。这就要求民航企业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购买飞机零部件进行维修,以保证飞机能够正常工作。但在实际维修过程中,一些企业过于注重经济效益,维修投入资金不足,导致飞机零配件储备不足,无法及时更换,严重阻碍了民航维修行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给民航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进一步造成资金储备不足,甚至无法保证备件供应,形成恶性循环。

1.2维护系统不一致

维修制度的不统一一直是制约民航维修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民航企业的并购转型中,两家企业往往有着不同的维修制度。目前国内民航企业的维修制度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委托合资飞机维修企业进行管理和维修,另一种是直接在企业内设立维修单位进行维修。这两种维护系统之间有很大的区别。但很多企业在兼并转型后,往往没有及时的维修体系来处理问题,导致多名专业维修人员无法有效适应维修体系的混乱,最终导致跳槽、转行,造成了人才流失问题,对民航维修服务的发展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1.3高水平的维护人员稀缺

因为一架飞机是由许多相互连接的部件组成的,一个小部件的故障就可能导致整个系统故障,从而增加维护的难度。在实际情况中,民航飞机在机场停留时间非常短,一般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民航飞机进行全面调查。这体现了维修人员高水平的重要作用,如果维修人员维修水平不足,他们只通过结合民航飞机定期维修的经验来确定民航飞机的故障和问题,很难实现精确定位和定位问题的原因,导致忽略了微小的损坏。这种故障检测方法不能快速、全面地发现民航飞机的安全隐患,大大增加了故障的风险。另外,专业素质高的维修工程师也非常少。民航企业要培养能力强的维修人员,就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花费大量时间对维修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2提升民航飞机维修风险管理的措施

2.1加强人员培训

作为民航飞机维修工作的主体,飞机维修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着飞机维修的整体效果,对民航飞机维修风险管理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民航企业应积极加强飞机维修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飞机维修人员的素质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利影响。首先,要加强飞机维修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飞机维修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其充分认识到民航飞机维修风险管理的意义,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飞机乘客的安全,使飞机维修工作更加有效。其次,要加强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合理细化培训内容,对不同类型的飞机故障进行介绍和分析,不断提高飞机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使其能够正确处理飞机故障,有效保证飞机运行安全。

2.2提高维护管理水平

维修管理是影响飞机维修风险管理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民航企业在完善飞机维修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提高飞机维修管理水平,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尽快建立飞机维修管理制度。飞机维修管理制度包括飞机维修人员管理、飞机维修工作管理和维修质量管理等内容,因此建立合理完善的维修管理制度是对飞机维修风险的全面有效管理。另外,管理制度的有效建立可以有效加强对维修人员的管理,保证维修人员能够按照技术标准操作,保证维修人员在维修后进行良好的质量检查,从而提高飞机维修的效率和质量,降低维修过程中的风险。二是建立飞机维修管理者的层层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维修部作为民航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独立的部门,也是民航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管理部门下,根据不同的维修类别设置不同的维修小组,维修小组由多个维修小组组成。因此,建立逐层监督管理的维修管理制度,有利于飞机维修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

2.3建立统一的维护标准

在以往的民航飞机维修风险管理中,飞机维修标准不够统一,极大地影响了民航飞机维修工作的进展和发展,难以保证民航飞机维修工作的整体质量。因此,为了实现民航飞机维修风险管理的目标,有必要建立统一的民航飞机维修标准,使飞机维修人员能够按照要求操作,有效保证飞机维修质量。建立民航飞机维修统一标准,可以考虑三个方面:(1)飞机维修人员在制作工单或工卡时,需要明确内容,不能用定性的词语,积极采用定量的语言;(2)确保民航飞机维修过程中各专业的衔接。在民航飞机维修中,经常用到其他专业知识,所以在制作工单或工卡时,要加强不同专业之间的联系,以保证民航飞机维修过程的专业性;(3)确保飞机维修手册的内容具体详细,安排专人进行现场监督,避免飞机维修人员漏修、错修等恶劣情况发生,有效保证飞机维修质量。

3结语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满足了人们对高质量、高效率出行的要求,使得民航企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民航维修行业的重要地位逐渐凸显。虽然现阶段还存在一些不足和漏洞,但这些不足和漏洞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有效处理和改进的。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民航维修行业将结合时代和先进科技的需求,通过建立民航维修联盟,实现信息化管理,实现企业管理机制的完善,实现利用新技术提高企业维修水平。

参考文献

[1] 江孝杰.民航飞机维修风险管理对策浅谈[J].内燃机与配件,2019(23):150-151.

[2] 陈金.民航飞机维修风险管理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32):2-3.

[3] 栾魁乐.民航飞机维修风险管理[J].中国航班,2019(10):0002.

[4] 穆晓彬.民航飞机维修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航班,2020(32):83-84.

[5] 甘镇原.民航飞机维修风险管理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8):3094.

作者简介:武驷(1990.12.05),男,汉族,云南昆明人,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飞机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