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高程的滁州市LUCC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基于不同高程的滁州市LUCC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韩响

池州市贵池区土地收储中心 安徽省池州市  247000

摘要本论文基于20172021年滁州市遥感影像和滁州市DEM数据,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测算法,测算不同高程下的生态体统服务价值,分析滁州市2017~2021年生态效应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海拔150m以下,林地,草地主要分布在海拔150m-350m;(2)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随海拔增高生态服务价值增加;林地在海拔150m-250m之间增加,其他等级均在减少;草地随着海拔增高生态服务价值减少。3生态效应方面,各高程等级LUCC 的生态效应指数大致呈现随高程等级增加而减少的特征趋势。

关键词LUCC;高程约束;生态服务价值;生态效应;滁州市

1.引言

1.1选题背景与依据

滁州市由于人口大量增加,土地利用也变化剧烈,人地矛盾尖锐。本文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模块对滁州市2017至2021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其变化规律,为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区域经济的高效快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2.研究基础与方法

2.1研究区域概况

滁州市地处安徽省最东部地理区域为北纬31°51-33°13,东经117°09-119°13下设琅琊区、南谯区、来安县、全椒县、定远县、凤阳县等区县,代管天长市、明光市两个县级城市,国土面积135.23 ,全市地貌大致可分为丘陵区、岗地区和平原区和水域四大类型。

2.2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

12017~2021滁州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特征分析。

(2) 滁州市2017~2021年生态效应变化规律研究。

(3) 结合滁州市的土地利用实际情况,提出提高生态服务价值的土地利用对策。

2.3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1)数据源

研究采用的数据包括滁州市全境的TM遥感影像图20172021、滁州市DEM数据。

2)遥感数据处理

主要步骤是

利用ERDAS软件对TM影像图进行监督分类以及重分类的处理,解译分类后导入到ARCGIS10.0中提取所需的各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

②DEM数据分级

ARCGIS10.0软件中,利用Spatial Analyst模块中对DEM数据进行重分类,分为以下五级:第一级[-211,50),第二级[50,150),第三级[150,250),第四级[250,350),第五级[350,386)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与分级后的DEM数据空间叠加

ARCGIS10.0中利用Spatial Analyst/Zonal Analys模块得出不同高程等级的数据,对结果进行分析。

2.4研究方法

2.4.1 RSGIS分析方法

收集滁州市20172021年的遥感影像,DEM数据,利用ERDAS遥感软件对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对影像进行解译获得基础数据,从而得出滁州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序变化特征。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滁州市土地利用/覆被数量变化分析

本文结合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特点通过遥感影像处理和GIS软件的矢量化提取得到的滁州市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覆被数据,并对研究区两期遥感影像解译分类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和运算,可获得各种土地利用/覆被类型面积及其变化量的数据并进行一系列分析。

滁州市区域的土地利用系统结构变化:耕地从2017年的306364公顷增长到2021年398142公顷,增加了91778公顷,林地作为生态系统运行的重要因素,由2017年-2021年减少了68413.8公顷3.2研究区高程约束下的LUCC及其生态效应分析

3.2.1不同高程等级的土地利用/覆被数量特征及其变化分析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与分级后的DEM数据空间叠加得出不同高程分级区域土地利用/覆被特征数据。

2017年和2021年各高程区土地类型面积差异很大,其具体变化如下:(1)2021年 50m以下耕地面积占该区域的71%,为该区域的主要土地类型,其次是水域占第一级土地利用总量的24%,其他四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比例较小;海拔50m-150m之间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60%,为该区域主要土地类型;草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250m-350m之间;在150m以上,林地逐渐成为成为高程分级下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海拔350m以上区域基本只有林地分布,随着海拔的增加,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面积都在逐渐减少,林地的面积先增大后减小。(2)2021年在海拔50m以下耕地面积占该区域比例60.6%,水域面积占该区域比例30%这两种地形是这个高程段的主要土地类型;建设用地面积主要分布在海拔50m-150m之间;林地的面积在50m-150m达到最大,但在150m以上林地分布比例逐渐增大,成为各个区域的主要土地利用方式;草地则集中分布在150m以下区域。

3.3究结果分析

(1)各种土地地利用/覆被类型在不同高程等级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耕地,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海拔150m以下,林地,草地主要分布在海拔150m-350m在2021-2021年间,耕地,建设用地,水域面积变化主要集中在海拔150m以下,其中耕地,建设用地增加;林地变化则集中在250m-386m海拔之间。

22021-2021年间,各高程等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各异,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随海拔增高生态服务价值增加;林地在海拔150m-250m之间增加,其他等级均在减少;草地随着海拔增高生态服务价值减少。

参考文献

[1]张健.安徽东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D].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35

3):352-358.               

[2]李名勇,晏路明. 基于高程约束的区域LUCC及其生态效应研究_以福州市为例 [J].地

    理科学2013(01)75-78.  

[3]郝红梅,郝永利,田党生.基于RSGISLUCC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动态核算[J].国土资源遥感 2011,914:115-120

[4]刘昌蓉,张礼中.黄爽兵.川西北某县域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

    技2013115):43-47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