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神经发育迟缓儿童智力行为发育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8
/ 2

早期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神经发育迟缓儿童智力行为发育的影响

粟利平

桂林市妇幼保健院,广西桂林541001

摘要目的分析常规护理与早期个体化健康教育应用于神经发育迟缓儿童的智力行为发育中的效果差异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神经发育迟缓患儿展开分析,利用电脑随机数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教育与生活指导,研究组接受早期个体化健康教育。采用Gesell量表比较两组小儿护理后的发育商评分;采用韦氏智力测试比较两组小儿智力评分。结果两组小儿干预前,发育商及智力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各项发育商核心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小儿发育商差异显著;两组小儿智力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促进神经发育迟缓小儿更好地开展智力发育,提高小儿智力行为发育水平,实现远期健康效应,建议临床普及应用。

关键词个体化;健康教育;神经发育迟缓;智力行为发育;护理

精神发育迟缓(MR)是临床儿科常见的发育障碍病症,主要表现为小儿智力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并伴有一定程度的适应行为障碍。MR致病原因复杂,一般认为与母体因素关联密切,例如孕龄、基础性疾病、不良分娩结局等。MR会导致患儿难以适应外部环境,对其学习与生活造成严重障碍,且治疗难度大,给家庭造成沉重负担。因此,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患儿智力发育,抑制病情恶化,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发现,早期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帮助MR患儿改善脑神经恢复,有效提高小儿智力行为能力。本文对来我院就诊的小儿给予早期个体化健康教育,收获了家属的一致性评价,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76例神经发育迟缓小儿展开分析,研究组女16例,男22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6±1.3岁);对照组女19例,男19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4±1.7岁)。纳入标准:符合MR诊断标准;经影像学、神经心理学确诊;神志清晰;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聋哑患儿;精神疾病;脏器疾病;接受过相关研究。两组数据经综合比对,差异不突出(P>0.05)。

1.2方法

对照组:小儿来院就诊后进行常规健康检查、病因治疗与护理,给予促进脑功能恢复的药物控制小儿异常情绪与行为。

研究组:根据神经心理行为测评结果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开展对发育落后能区的早期个体化教育训练(1)运动能力发育迟缓小儿往往在相应发育年龄组比同龄小儿运动发育落后,表现为站立不稳,走路月龄发育迟缓,大脑运动神经发育成熟度延迟,针对小儿运动发育水平进行相适宜的运动发育干预康复训练,重点关注12到15月龄不能独站稳的小儿,由运动康复师制定运动能力训练计划并对训练效果进行发展评定。(2)认知功能发育训练 由专业治疗师根据小儿认知发育水平,合理设置3-4个训练题,每次训练30分钟,每周3次,连续密集训练12周以强化训练效果(3)语言发育迟缓:语言发展分为语言前期、词汇期、简单句期、复杂句期几个阶段。小儿神经发育迟缓之一其中表现为语言发育落后,小儿往往不理解他人说话,对简单言语听不懂,对他人说话无语音应答。无论小儿处于哪个阶段,首先要训练小儿对语言的理解力,之后再教其“仿说”,学会“仿说”后,家长再提问让小儿回答,诱导小儿“主动说”。举例说,家长怎样教小儿认识“笔”,在小儿不认识“笔”时,家长可以准备两支一样的笔,让小儿去匹配,也就是将笔放在一起。在小儿可以完成后,家长再将笔和别的物品放在一起,并对小儿说“把笔给我”,小儿选择正确后,再拿笔在纸上涂鸦,以游戏方式教其识别“功能”。向小儿说“把画给我”,在小儿选择正确后,予以充分鼓励。最后,家长可只拿纸,不拿笔,对小儿说:“来画画吧”,观察小儿是否懂得主动找笔,并判断小儿是否真正理解“笔”这个词,家长要确保小儿理解后再教“仿说”。期间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让小儿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教育家长注意不可操之过急。(4)社会适应互动:让患儿对口头指令做反应,使其可以理解简单指令如“请抬手”、“请张嘴”、“请把积木给我”、“请放下它”,并适当询问小儿“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如小儿能够正确理解指令,则可进一步提升游戏难度。如,将积木按照不同形状进行分类;将积木放到指定容器里等。(5)心理指导:MR小儿尽管主诉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但是对外部环境往往有更高的敏感性。在进行健康教育时更要保持充分爱心与耐心,以此增进小儿对环境的信任感、依赖感,每次教育互动时,面带微笑,温柔的向其解释各项操作,充分鼓励小儿,消除小儿焦虑情绪,取得良好的合作。

1.3观察指标

采用Gesell量表比较两组小儿护理后的发育商评分[1-2];采用韦氏智力测试比较两组小儿智力评分[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小儿发育商评分比较

两组小儿发育商评分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小儿发育商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时间

大运动

精细动作

认知

情绪

社会性发展

研究组

(n=38)

干预前

50.42±6.23

45.97±7.36

51.19±7.35

55.72±7.79

52.63±9.12

干预后

92.45±8.22

93.24±6.13

91.28±6.14

88.92±8.23

95.28±6.45

对照组

(n=38)

干预前

49.45±6.17

46.18±8.25

53.29±7.04

59.75±8.12

52.99±8.36

干预后

77.25±9.32

82.76±7.44

82.21±9.83

74.61±9.05

83.76±7.78

t组间治疗后对比

-

7.539

6.701

4.824

7.211

7.026

p组间治疗后对比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两组小儿智力评分比较

两组小儿智力评分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儿智力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38

51.36±7.43

66.28±5.27

对照组

38

52.04±7.78

57.36±8.45

t

-

0.389

5.521

p

0.697

0.000

3.讨论

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不仅在于体格的生长,更包括器官功能的完善。其中,神经发育及其影响下的智力行为发育,更是体现器官功能发育的重要表现,对小儿体格、精神、行为均有直接影响。一旦小儿神经发育迟缓更可能引发身体畸形与精神心理异常,小儿感知缓慢、视听能力不足、情感幼稚,缺乏想象与概括能力[4]

由于大部分MR患儿的病理表现为脑功能与结构改变,治愈难度较大,需进行病因治疗,减少脑损伤,并使损伤部分代偿,以预防病情发展,临床以早发现、早干预为治疗重点[5]

早期个体化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康复知识的传递,指导MR患儿形成独立意识,进而实现个体健康。婴幼儿早期的发音和语言表达,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固化健康教育行为,将教育内容融合到小儿的生活中,使其长期处在规范的教育环境中,有助于培养小儿的适应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因此,个体化健康教育的前提,必须要遵循小儿本身的发育规律。本研究中,研究组小儿发育商评分、智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对小儿预后认知改善效果较好,配合病因治疗改善效果更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一帆,娄丹,卢亚亚.2~3岁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发育商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17):98-101.

[2]张志卿,赵雨香.基于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测评量表的内容实施康复训练对运动迟缓患儿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9,40(3):219-221.

[3]陈敏,张蕾,胡耀芳,等.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73例儿童韦氏智力量表结果特征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20,18(7):1147-1149,1164.

[4]周骁,李红霞.不同性别神经发育迟缓患儿神经心理发育差异比较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8,28(8):706-708.

[5]李明,吴少萌,王春.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效果分析[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6):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