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模式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优化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模式的探讨

孙思

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在我国货物运输中,铁路运输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方式,再加上铁路运输具有价格低、安全稳定和经济性等优势,也因此在国内各行业的货物运输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从铁路货物运输来讲,其组织模式影响着货物运输的成本、安全以及效率等多方面的内容,尽管当前国内铁路运输网络覆盖范围比较大,且货物运输频率相对也比较高,但在货物运输组织模式上还不够成本,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进而阻碍了铁路货物运输的进一步发展。笔者就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模式的优化作用展开了认真剖析,进而探讨了优化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模式的方法,旨在进一步提升铁路货物运输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国内铁路货物运输事业的健康与稳定发展。

关键词:铁路运输;货物;组织模式;作用;分析

0 引言

    当前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准快速提升的背景下,我国铁路货物运输规模也在逐步的扩增,传统的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模式已难以与人们的运输需求相符,因此要求铁路部门能够对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模式进行大力优化与改进,弥补原有组织模式中的不足,以实现自身运输竞争力的提高。

1 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模式的优化作用

1.1有利于铁路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发展时代,随着快递业和公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樖我铁路货物运输的优势越来越小,再加上现今大多客户对于货物的运输都追求时效、安全和便捷,这就导致之前大多通过铁路货物运输市场进行交易的都逐渐转移到了公路和航空的运输上面来,这就给铁路货物运输带来了极大的困境。所以,想要进一步提升铁路货物运输的速度和时间的稳定性,就需要真正从技术和组织管理两个方面着手,但就目前来看,铁路货物运输在技术上面并未取得较大的突破和发展,因此,这就务必从铁路运输组织管理模式方面加以优化和调整,尽可能从货物运输的时效性方面着手提升,以促进铁路货物运输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1.2直接影响到铁路货运公司的自主经营问题

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铁路运输公司的自主经营能够很好地适当市场的实际需求,成为了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但铁路货运公司想要实现独立的经营,就必须正确认识并真正解决货物运输公司和铁路货物运输组织二者存在的矛盾问题。从货运公司的角度来看,公司想要取得生存与发展,就需要尽可能去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帮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但事实上,铁路货物运输往往会受到铁路运输组织模式的影响和制约,进而难以将其运输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所以,铁路货物运输公司就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对自身的经营环境做进一步改善,而想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具备一定的铁路运输组织模式的控制权,换句话来讲就是货运公司应当具有对机车、车辆以及车站等具备一定的指挥和调度的权力。但因国内铁路货物运输具有跨区域、长距离等特点,所以,想要一家货物运输公司来完全国内的所有货物运输是不切实际的,然而又无法将所有的货物运输公司整合成为一定公司,从而实现对货物运输全过程的控制。因此,从资产的层面来讲,想要真正对铁路货物运输实施全面的控制是无法实现的,这就要求货物运输公司务必对自身组织模式加以优化,以便更好地实现对货物运输火车的出发时间、运行路径以及到达时间等实施综合的管理,不断提升铁路货物运输的时效性。

2 优化铁路货物运输组织管理模式的有效方法

2.1 以规划型运输组织方式作为参考

现阶段,规划型运输组织方法是欧洲一些国家比较常见的一种组织管理模式,这种组织管理模式与国内实行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各路组织管理模式的重点是制定列车的运行图。该组织管理模式下所制定并确定下来的列车运行图是不能对其作出更改的,这就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不管是铁路网部门,还是货运公司都是不能对其运行图作出修改的。在这种环境下,对于列车的指挥主要就是管理和维护好列车运行的秩序,以确保所有的列车完成能够按照既定的运行图来进行运作。在这种组织管理模式下,可以有效地缓解了列车调度人员的工作压力,只需要确保列车得以正常运作,并不需要做出任何的调度,也不需要干涉任何东西,而是只需要在出现突发的自然灾害、大规模事故或是线路故障时,才需要调度人员结合列车运行图制定时所约定的特殊处理方式来保持列车的运行秩序即可。该组织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对于列车运行图的制定来讲,往往需要充分了解货物流量,并以此来基础展开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要求货车实施定点集结,列车定时发车,严格按照既定的路径运行,各结点站间车流要保持良好的衔接关系,所有列车编组内容均要有详尽且具体的规定和要求。这种组织管理模式适用在欧洲一些较小的国家且货物量较小的情况下实施,且应用效果良好。然而,对于我国来讲,由于国土面积非常大,再加上铁路网络环境过于复杂,在应用这种组织管理模式时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管是从数据分析,还是从运输节点设置方面都非常复杂,所以,想要按部就班这种组织管理模式是难以实现的。但我们可以以此作为借鉴,进一步加大对货物流量的研究和分析,进而具有针对性地优化自身的组织管理模式。

2.2以集中型运输组织模式作为参考

集中型运输组织模式最早是俄罗斯提出来的,其主要是以原本的铁路运输管理模式为基础做进一步的级别调整,由原先的四级管理调整为三级管理结构。该管理模式是以某地区的中心范围内组织直达列车的运输,这样的管理模式可以使货流的产生到消失都应用直达运输的方式来展开。其主要划分为两种模块,一是中央调度指挥,二是地区调度指挥。中央调度指挥主要对铁路运输全程的组织工作协调、监控等展开实时的集中指挥与管理。地区调度指挥则需要对某个区域内干线货流、车流的运输情况实施组织与管理。这种组织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技术作业量,同时,还可以有效缩短货物运输所需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使铁路货物运输的时效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2.3规划型和集中型组织管理模式相结合

从上述分析可知,不管是选用哪一种组织管理模式,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国内铁路货物运输网络较为复杂,在这种环境条件下,不管是应用哪一种管理模式均不能很好地满足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的实际需求,所以,多们可以将上述两种组织模式相互结合起来,再结合国内自身实际需求建立起适应国内发展需求的组织模式。事实上,上述两种组织模式间并不存在冲突关系,经过研究分析可以发现,二者还存在一定的相辅相成循序渐渐的内在联系。就现阶段国内的实际情况来讲,可以先运用集中型运输组织模式,以对当前现有的组织模式作进一步的改革与创新,而现行的区域调度指挥则可以从管线范围和今后铁路货运公司划分来实现匹配,再以生产力布局来对基地站的数据做适当的更改。这样一来便可以实现国内运输组织模式的集中化。当集中化管理完成以后,还应当对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模式作进一步的创新,利用规划型运输组织模式来对中央调度指挥的列车运行图作加以确定,并以此为列车运行的重心,以便后续的指挥得以按照运行图来进行,只需要维护好列车运行的秩序即可,这样可以使列车运行图的作用得以有效地弱化,进一步提升铁路货物运输的质量和效率。

2.4构建起完善的铁路货物运输物流信息化组织管理模式

在对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模式实施优化时,要求能够合理、准确的评估铁路货运生产能力,以便于能够全面掌控货物运输中车辆性能、线路情况以及设备状态等信息,为后续的优化工作提供有效参考。因此应当要构建起完善的货物运输物流信息化组织管理模式,全方位收集铁路货物运输的相关信息,从而有针对性的编制运输计划。所以铁路部门应当要积极构建起综合物流网络,同时结合市场客户的具体需求来进行相应完善。不仅如此,还需要构建起系统的物流信息数据交换平台,深入分析并探索特定客户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内的建设问题。这样一来铁路部门便可结合具体货物运输状况来优化其运输方式,同时能够根据突发事件来进行及时的应对与调整,切实提升货物运输的效率与质量。

2.5设置可持续发展的货物运输组织管理模式

铁路部门应当要积极转变以往的资源限制型货物运输模式为资源适应型,以推动铁路货物运输行业的长远发展。所以应当要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货物运输组织管理模式,让组织管理模式有调度指挥型朝着计划主导型转变。详细来说就是在编制运输计划过程中,根据各个区域以及线路来采取相应的运输组织模式。具体制定运输组织计划过程中,要求能够保证其和列车运行、货流以及车流等相关组织工作相符,以便于能够高效衔接铁路货物运输的流线。基于该类模式,铁路货物运输企业在落实货物运输计划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其效率以及效益,同时保证货物能够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指定地点。在运用该种模式时,铁路部门还可在整体路网内同时结合使用计划主导型与调度指挥型的运输组织模式,以有效过渡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模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内铁路货物运输想要取得进一步发展,并充分发挥其货物运输的优势,就需要对自身运输组织模式加以改革和创新,不断优化自身的组织模式,并以此来提升铁路市场的竞争力,促进铁路货物运输得以更加持续与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斯明.运输结构调整背景下徐州铁路货运发展对策探讨[J].铁道货运,2019,37(10):40-44.

[2]王保华,何世伟.综合运输体系下快捷货物运输网络资源配置优化模型及算法[J].铁道学报,2017,39(2):10-16.

[3]许振东,倪少权,朱倩.基于运到时限的蒙华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模式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8,16(1):131-137.

[4]庞硕.浅谈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管理的创新路径[J].科学与信息化,2019(7):162-163.

[5]范文华. 铁路货物运输组织问题的探讨分析[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20, No.599(10):58-58.

[6]韩策策. 铁路货物运输发展趋势与优化对策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 019(00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