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资源库在护理综合实训课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3

微课资源库在护理综合实训课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胡增青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  广东茂名  525400

摘要:微课以某个知识点作为核心制作,有利于学生真正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以及相关护理措施,使学生和老师共同进步。同时教师可根据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及进度,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总结课堂知识点,将所学知识融入知识体系并进行课后拓展。本文分析了护理综合实训课程中微课资源库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微课;资源库;护理综合实训

现如今,电脑和手机已普及,通过互联网进行教学具有明显的实践意义。微课的主要载体为视频,可展现教与学的过程,相比常规教学方式,微课的优势在于灵活性及碎片化,通过精短的视频进行教学,方便学生反复观看学习,且内容丰富,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探究了护理综合实训课程中微课资源库的应用价值。

一、研究背景

传统护理实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自主决策能力不足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面引导不足,学生也多通过机械、反复的模仿对护理技能进行掌握,缺乏主动思考意识。在实际的临床护理中,护士直接与病患进行接触,护士缺乏决策能力将无法对特殊情况进行及时而有效的处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应变能力缺乏  传统实训模式教条化严重,流程、步骤、程序和情景设定都是固定化的,学生只需要认真地观察和模仿。但是,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病患的情况相对复杂,在突发状况面前,学生往往因缺乏一定的应变能力而不知所措。

(三)医患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重视不够   在护理实训实操阶段,经常以人体模型作为实践对象,这样就造成了实训场景和真实情景的脱节,学生与患者、医护团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无法全面掌握患者总体情况,也无法有效地实现团队合作。

(四)知识和技能的拓展和延伸不足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对个案展示和操作,只是有利于学生对临床护理个案及相同情况的解决方法进行认知和掌握。学生无法对相关的护理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进行互联互通,也无法将相关理论和技能在其他案例中进行拓展和借鉴,学生对知识和技能运用的灵活度和延展度不足。

因此,通过微课进行教学是改变当前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本文就此展开探究。

二、研究方法

选取两个班,共70名学生,按教学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5人),对照组予以常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由教师进行实操指导示范,让学生按教师教学内容学习。研究组予以微课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习能力、学生满意度及考核优秀率。

研究组予以微课教学模式:(1)教师科学规划教学方案,除进行常规教学之外,在教学中增加日常护理中的注意事项、规范操作等有关解读,同时制定好学生的学习时间及学习阶段。(2)开始教学前,教师将备好的微课通过智能设备播放给学生,内容主要是本科难点及重点,通过微课的形式可增添学生兴趣,同时可结合临床病例作相关参考及讲解,确保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3)将微课传至网络平台,学生可将其保存到自己的设备,以便后期复习知识,达到资源共享;(4)学生在温习微课知识时,可向教师提出自己未理解透彻的问题,可在网络平台留言;(5)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收集发现问题,进行调查与处理;(6)教师通过平台交流、探讨和引导,使学生获得知识,提升学习质量及效率;(7)课程完毕对学生进行考核,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作出评估。

三、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学习能力,包括行为、评价、意识、沟通、策略五个项目,每个项目满分为50分,分值高说明教学效果理想。

(2)比较两组考核优秀率,分为不合格、合格、良好及优秀四个级别,优秀率=优秀/总人数×100%。

四、统计学方法数据

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研究组考核优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两组学生优秀率对比[名(%)]

组别

人数

不合格

合格

良好

优秀

实验组

35

1(3.03)

5(15.15)

7(21.21)

16(48.48)

对照组

35

2(6.06)

1(3.03)

10(30.30)

24(72.24)

/

/

/

/

4.062

P值

/

/

/

/

<0.05

五、结果讨论

目前我国护理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缺乏先进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微课属于特殊教学形式,因其精短的教学内容及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已被护理教学所接受,通过方便快捷的微课,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微课还具有实用、多样、智能等特点。微课教学的方法及步骤,不仅是对传统教学的创新,同时也是对教学水平的提升。护理知识内容相对乏味枯燥,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中可能比较吃力,而微课内容较为丰富,可将临床典型病例作为知识点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临床实际内容,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相结合,减少临床护理医疗风险。除此之外,因微课知识点明确且具有较高自由性,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可快速找出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同时还可参考微课中举出的典型病例并将其用于实际护理,可增强自身信心,快速适应临床护理。微课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有:

1.微课可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兴趣,学生普遍存在主动性较差,如果能在教学中播放一段微课教学视频,可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其思维,因临床护理知识点较繁琐,患者情况较复杂,许多教师无法进行充分讲解,但微课可将图像、文字、声音等融于一体,可满足学生听、看等感官需求,有利于理解知识点、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微课视频,营造出真实情景化、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

2.占用空间较小,微课占用空间通常为几十兆且格式多样化,学生可将其下载到手机,方便随时学习观看,不受空间约束,可有效解决部分学生因基础差、课上听不懂或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提问教师等情况。

3.探讨式教学具有互动性、针对性、反馈性较强的特征,学生可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于教师,教师可随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而改进教学内容及方案,提升教学质量。

4.讨论教学中,学生对某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或者质疑对方的观点时,体现竞争性,同时为了更好解决这一问题,又需要小组成员的合作,共同探讨,达成一致的意见,体现了合作性。

5.微课不仅能将课堂中已学过的难点重点进行复习,还可将临床护理中的经验技能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学习观看,进而减轻教师教学压力。本研究显示,研究组学生满意度及考核优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就说明,通过微课教学可提升学生满意度及考核优良率,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因此,在临床护理教学应将探讨式教学与微课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无限潜能,推动临床护理教学发展。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微课联合探讨式教学模式,效果显著。

六、建议

(一)护理综合实训教学内容

综合实训教学,需要学生在对生活护理、急救护理等技术进行学习的同时,整理和归纳相关专科护理知识,结合真实临床案例,在实训过程中,突破基本护理与专科护理的概念界限和技术障碍,强化两项技术的融合发展,加强综合性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运用。护理综合实训教学项目多为护理技能项目和临床护理技能项目,更契合临床环境和情景,目的明确,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护理综合实训教学内容设计注重案例分析和临床情景的设定,贯穿教学和护理过程始终,以科学、规范、严谨为原则,严格护理的程序和步骤,重视对护理观念、思维的引导,加强对护生护理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护理综合实训教学方法

强化实践操作是创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训教学效果的切入点。在护理综合实训教学中,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强化护理各专科及相关专业知识的运用、结合、转化和拓展,也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技术层次和岗位要求等方面进行分类和设定,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实践需求,增强其自信心,循序渐进提升其综合能力。

1.临床实际操作观摩与展示。临床实际操作演示和教学片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通过临床实际操作演示和教学片教学,学生可以熟悉和掌握临床护理的步骤和程序,可以对理论知识进行检验和完善,为真正的临床实践做好准备。

2.利用模型进行演练。在护理综合实训教学中,根据教学任务和目标,利用人体模型进行实际演练,可以锻炼护士的专业技能,提高技术的规范性,也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行改正,对护理技能进行完善和提升。可以通过教师和学生“一对一”、“一对多”或者分组的形式进行人体模型演练,重点对临床护理切合度较高的心肺复苏、肌肉注射、急救止血、骨折固定等专业技术进行练习和评估,提高护生的专业技能及应急反应能力。

3.临床情景设置实训训练。严格按照护理综合实训教学目的和要求,以临床护理实际情形和案例为依据,采取“情景教学”“案例分析”等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以科学性、实际性、应用性、综合性为原则,模拟、设置或者安排临床护理实训场景。具体而言,护理综合实训临床情景训练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各不相同,对学生能力培训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在教师临床案例展示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案例展示,学生对临床问题处理程序和方法形成雏形印象。在临床情景呈现阶段,向学生抛出问题,学生接收相关信息,进行护理知识储备的搜索,积极展开个人自主思考和探究。在教师施教阶段,学生形成问题解决思路,掌握临床护理问题解决办法。在强化操作阶段,需要学生自己动手,运用综合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操作,在实际操作中丰富和完善个人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在操作技能评价和综合评判阶段,可以通过客观地评价和反馈,发展自身不足和弱项,进行专项强化训练,实现自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三)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要注重护理综合实训的过程和成效,要体现实践效果、综合能力运用的整体性评价,以结果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方式相结合,全面、客观进行评价。对于专业护理技术操作严格按照规范的流程标准进行逐项评判,确保护理技术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在进行临床情景实训考核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院现实的处理标准进行过程性考核,对医用品的准备、技能的运用、程序及步骤的精确等全过程进行测评,并对学生的临床护理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医护知识宣教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全面考量,在考核评价中,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职业素养,以及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双连,张一,郑春燕,等 教师联动授课模式在医学整合课程教学中的探索 . 基础医学教育, 2019 ,21 (12) :943-945

[2]王莉.全程考核教学法应用于体检科护理实训课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4):155-156.

[3]郭艳,陈少云.微课结合静脉穿刺虚拟训练系统教学法在护理实训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09):104-105.

科研项目: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护理综合实训》“微课”资源库的创建和应用研究,项目编号: 200331084552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