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眼部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心理特征及优质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分析眼部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心理特征及优质护理措施

周丽娟  ,陈爱芬  ,朱巧燕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第九〇三医院    310000

【摘要】目的 分析眼部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心理特征,研究优质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80例眼部整形美容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04月-2021年04月,采取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和研究组(行优质护理),各40例。比较两组心理特征、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SAS(焦虑)、SDS(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眼部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常见心理特征包括腼腆自卑型、崇拜追星型、恋爱结婚型和职业需求型。结论 应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特征予以针对性优质护理,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发挥整形美容真正价值。

【关键词】眼部整形;心理特征;优质护理;满意度;SAS、SDS评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以及审美水平的提高,整形美容需求越来越多,大部分女性存在不同程度容貌焦虑,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然而根据不同需求整形美容患者心理特征也千差万别,临床常见心理特征大致包括腼腆自卑型、崇拜追星型、恋爱结婚型和职业需求型四个类型,为保证手术效果,应以此为依据,制定个性化围术期护理方式,掌握心理特点,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满意度[1]。基于此,本文选取本院80例眼部整形美容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04月-2021年04月,在了解心理特征基础上予以不同护理措施,并对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现阐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80例眼部整形美容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04月-2021年04月,采取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和研究组(行优质护理),各40例。其中参照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3:37;最小18岁,最大50岁,中位数25岁。研究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4:36;最小19岁,最大51岁,中位数26岁。基本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符合比较标准。纳入标准:①患者知情实验内容。②临床资料与一般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无法正常表达诉求的患者。②不符合眼部整形手术指征的患者。

1.2方法

1.2.1参照组

本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做好眼部整形术前护理准备,开展健康教育,让患者明确整形手术后恢复期、护理注意事项,合理安排生活工作,术前开展心理疏导,缓解紧张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术后予以眼部护理、饮食护理、睡眠护理、伤口护理,定期更换敷料,坚持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切口感染,促进眼部恢复,改善眼部美观程度,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1.2.2研究组

本组患者予以综合优质护理:

(1)术前健康教育:整形手术前向患者说明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以及整形效果,提高患者认知度,做好心理准备,指导患者做好术前准备,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2)心理干预:评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了解心理特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予以心理疏导,引导患者正确看待眼部整形美容,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腼腆自卑型患者心理干预:术前耐心解答患者疑惑,消除对整形手术疑虑,对自卑患者予以鼓励,增强信心,说明整形风险及可能发生的术后并发症,减少心理压力;整形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记录手术进展,观察患者表情,如果患者面露痛苦应及时予以安慰,减小操作力度,缓解痛苦;术后予以生活护理,并关注情绪变化,引导患者对病情恢复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第二,崇拜追星型心理干预:此类患者存在盲目追星问题,力求与明星具备相同眼部形态,但此类患者一般不存在眼部缺陷,对此,护理人员术前应予以开导,提供参考建议,但最终需要尊重患者意愿;术中与患者多交流,缓解紧张、恐惧心理;术后表述成功性,并进一步对患者开展心理教育,切勿盲目崇拜明星。

第三,恋爱结婚型和职业需求型心理干预:术前消除恐惧感,表明手术风险,预估整形效果,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术后予以精神支持,减少担忧。

1.3观察指标

1.3.1对比消极情绪:分别采用SAS、SDS自评量表对在不同护理方式下患者消极情绪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分数越低代表护理效果越好[2]

1.3.2对比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在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满意程度进行评估,总分一百分,八十分(含八十)到一百分为满意,六十分(含六十)到七十九分为基本满意,五十九分及以下为不满意[3]

1.3.3对比心理特征:包括腼腆自卑型、崇拜追星型、恋爱结婚型和职业需求型四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方差同质性检验方法,变量资料以“t”计算用(±s)示。定性数据用x2核实,以(%)表达。各组数据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P<0.05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满意度

   研究组满意度更高(P<0.05)。详见表1。

表 1 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研究组

40

20

18

2

95.00

参照组

40

20

10

10

75.00

/

/

/

/

6.275

P

/

/

/

/

0.012

2.2比较两组心理特征

经对比,研究组患者心理特征为腼腆自卑型20例,占比50%,崇拜追星型8例,占比20.00%,恋爱结婚型7例,占比17.50%,职业需求型5例,占比12.50%,参照组依次为21例、9例、7例、3例,占比分别为52.50%、22.50%、17.50%、7.50%,可见整形美容患者心理特征大多为腼腆自卑型,与其他类型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比较心理状态

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心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心理状态[n(±s)]

组别

例数

SAS(分)

SDS(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参照组

40

55.23±3.25

47.73±2.45

56.35±2.02

45.56±2.55

研究组

40

55.28±3.24

35.74±2.56

56.42±2.14

38.24±2.48

t

/

0.069

21.400

0.150

13.051

P

/

0.945

0.000

0.881

0.000

3  讨论

目前眼部整形美容较为常见,不同人群对眼部整形美容需求也有所不同,围术期也会产生不同心理状态,负面情绪会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因此护理人员应加以正确引导,予以优质围术期护理,提高患者认知程度,正确看待眼部整形,提高自信,实现自我价值[4]。本次将优质护理应用于研究组,常规护理应用于参照组,护理后研究组各项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参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5.00%,说明患者对优质护理认同度更高。

综上所述,应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特征予以针对性优质护理,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发挥整形美容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超,刘春平.眼部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心理疏导中的沟通艺术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20,29(1):137-140.

[2]姜忠贇.眼部整形手术患者心理护理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4):222-223.

[3]张璐璐,赵芳,冯阳.闭目正念训练在眼部美容整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美容,2020,10(4):78-81.

[4]张超,刘春平.眼部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心理疏导中的沟通艺术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20,29(1):13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