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3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苏珊

成都理工大学经济学在读 610000

摘要: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不提升的背景下推动我国乡村发展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而面对你这样的形势乡村经济发展也迎来更多机遇。特别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经济发展备受关注,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更好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平稳发展,从而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论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简要阐述了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意义,结合当前阶段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针对性的有效发展农村经济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

引言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党中央把农业农村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新高度,为我国农业农村提出新的发展要求和发展目标,可见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亿万农民生活质量的高度关心。下面就现在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找出相应对策,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让农民有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一直以来,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农业生产和发展问题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指导“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始终是国家关注的重点,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长期以来,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国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为我国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广大农民也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收入持续攀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解决“三农”问题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把优先农业农村发展看作是现代化建设的重点,顺应了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解决当前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矛盾的必由之路。(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间的矛盾。在我国农业和农村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尤为突出。农业是立民之本,农业强,国家强;农民富,国家富。想要改变农村发展现状,推进农业经济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尤为必要。通过加强乡村治理能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城乡经济要素流通,才能解决矛盾,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2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2.1农村经济体制不健全

现如今,一些农村地区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运行体系,当前运用的管理机制缺乏较强的规范性,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从目前农村经济整体发展状况来看,在农村监督、管理和激励方面建立的机制还不太完善,尤其是没有建立健全的会议规章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在没有完备的管理章程和制度的情况下,相关决策权依旧掌握在少量人手中,非常不利于民主制度的建设,同时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针对上述问题,为尽快进行妥善解决,不断优化农村经济运行体系十分有必要,这样能让各项规章制度越来越完善,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2农业产业结构单一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阻碍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现有的农业结构比较单一,缺乏深加工能力,许多农产品只是以原材料的价格售卖出去,缺少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其利润大打折扣,农民的经济利益也受到严重损害。农民缺乏相关的技术与资金搞产品深加工,农产品在他们的手上只能以低廉的价格售卖出去。农业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不仅是个人的问题,还是一个整体的、上层建筑的问题。我国没有改善农业产业结构的特别资金扶持政策,农民无法从政策上获得优惠,而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则需要大量的资金、设备和技术,所以对于农业农村个体而言,想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非常困难。同时,金融体系在农业农村上的服务产品较少,办理难度较大,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

2.3特色产业经济优势不明显

经济快速发展是我国企业出现经济负担的重要诱因之一,其中众多小微企业经济管理质量不高、管理流程滞后也是造成企业经济负担的重要因素之一。鉴于此,政府部门与企业税务管理部门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经济管理体系,在结构上实施适当减税工作。经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导致相关企业与国家机构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流失和浪费现象。与此同时,政府需要建立完整的经济管理机制,减少暗税、偷税、漏税出现的概率,减缓经济负担的增长频率,推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例如,云南省玉溪市的区域特色产业经济的发展在近些年不断地发展,但是其特色产业经济优势却不明显,重点也不够突出,经济产业具有很大的雷同性。

2.4农民素质有待提升

乡村振兴战略要想得到长期发展,就需要群众的大力支持。但是从现阶段来看,大部分农民生产水平低下,阻碍了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首先,互联网技术使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信息化设备被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中,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少了生产时间,但同时也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部分农民对信息化设备缺乏足够的认知和了解,意识落后,不愿接受新技术。其次,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有效的指导,导致生产水平偏低。

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经济发展模式

3.1改进乡村经济发展理念

乡村经济发展模式需融入先进的发展理念,为乡村经济发展模式推陈出新创造条件,使乡村在端正态度、意识强化、思想先进的基础上有效开展经济活动。电商是深挖乡村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平台。为使更多乡村文创产品、农副产品、旅游产品涌入电商平台,乡村居民需要改进发展理念,充分利用电商模式,助推乡村经济发展。树立“互联网+”意识,在学习IT技术的过程中形成互联网思维,将当地特色产品放在电商平台上销售推广,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开展营销,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分享产品,依托网络拉近乡村地区农副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提高成交率,从而提高收益。应推行精细化经济发展理念,关注乡村经济建设细节,用严谨的态度看待乡村经济转型。在乡村经济发展模式求新图变的过程中精打细算,将影响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纳入考量,包括污水排放、占用耕地、乡村人口流失等,确保乡村经济发展考虑更加周全。值得一提的是,精细化经济发展理念不能成为乡村经济建设畏首畏尾的借口,态度严谨与经济发展模式变革并不冲突。应通过精细化的分析与布局,解决乡村经济发展现实问题,预见并规避乡村经济发展风险,确保乡村经济发展模式精准、细致、严谨,为提高乡村经济建设有效性奠定基础。

3.2增强农业科技支撑力度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偏低,面临着科技水平低的尴尬局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想要实现农业经济发展,首要条件便是增强我国的农业科技支撑力量。为此,必须重视现代化农业建设,以科技为支撑,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的科技水平,实现成果转化、自主创新,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科学技术的支持力量,更好地实现农业优化升级、提质增效。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科技创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优势力量,加大机械设备的应用力度,研发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加快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3.3加强宏观制度设计与战略规划

在制度建设方面,乡村政府需要重视农村共享经济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完善,这些政策应当契合乡村振兴战略方向,尤其应当和数字乡村、绿色乡村以及乡村金融方向的乡村振兴政策与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宏观战略优势,为乡村共享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与积极战略引导。与此同时,这些政策应当在宏观方向之下结合当地自身的特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为地方共享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补齐发展短板。在此之外,政策的制定应当全方位、涵盖多个方面,涉及金融、财政、土地、组织建设等多个层面,并实现不同方面政策相的互相配合,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3.4依托区域丰富的资源,培养特色的产业集群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化的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只有将本国经济发展形式进行转变和调整,才能够保证我国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自党的十九大开始,我国政府正在积极探寻当下的国际经济发展趋势,逐渐以迎合世界市场的角度颁布了扩大国家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多种制度,利用经济制度、货币制度调整等多种形式共同助力于经济结构变化。以上的众多措施都展现出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但是,根据市场研究能够看出,经济回升阶段的稳定性较差,经济结构的科学性较弱,一部分领域中出现资源剩余的不良现象。

3.5优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产业结构

农村个体户应该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参与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队伍中去。从对农业粮食农作物生产水平的管理转移到粮经饲多元化产业结构的经济管理模式上,以一元化农业产业结构的经济管理模式为基础,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立起多元化的农业产业结构,利用各地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化农业,进行绿色农业的培训,形成绿色农业规模群,以提高农业农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当地农业的竞争优势。各地农业应根据地域特点形成自身的优势品牌,形成地域品牌效应,形成地域优势产业集群。要提高农副产品在农产品中的占比,通过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拉长产品的产业链。建立起特色农副产品产业集群,形成由原料、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一站式农产品平台。通过先富带动后富,先培养一批农副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然后以传帮带的方式,再培育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加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产业模式,延长产业链条,实行一条龙服务,减少中间环节,节约生产成本,让各个融入组织均享受到全产业链带来的效益,增加各方收益,实现互利共赢,最终实现生产的标准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3.6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在农村经济发展历程中,农业生产发展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环节,与国家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不管是哪个时期,国家都特别关注农业生产,这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力推手。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必须要高度重视农业发展,推动农业更快地升级和转型,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效率的不断提升,为农村统一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如果想要更好地推进农业的快速升级和转型,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第一,做到对症下药。各个农村地区应该立足于本地实际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和依据,制定符合农业发展需求的针对性的策略,大力加强建设农业种植业的步伐,针对农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要树立发展的眼光,将大量专业农业技术人员集中起来,对农业发展方案进行科学设计,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二,充分发挥和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借助先进的农业科技,大力发展和建设特色农业,认真规划和建立农业加工企业,保证企业内部系统的完善,组建一体化的生产链,聚集种植、生产以及加工等多个环节,从而更快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三,充分利用越来越发达的网络信息,将社会发展方向作为依据,对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不断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3.7强化现代农业人才支撑

人是最珍贵的资源,想要推进农业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业,加强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支撑,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完善农业专业人才的引进机制,更好地激活农业经济发展的潜在力量,为农业发展提供人才力量。

结语

乡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夯实经济基石,而乡村振兴战略是乡村经济发展的依托。为使乡村经济高效发展,需坚持党的领导,保持乡村特色,提高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在乡村经济发展中,应坚持循序渐进、融合发展、以农民为主等原则,改进乡村经济发展理念,丰富发展方法,完善发展体系,在助推乡村经济优质发展的同时,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陈远哲,鲍正德,余万.“共享经济”下的农业[J].中国农业信息,2018(2):21-23.

[2]蒋文婷.论农产品如何利用共享经济模式发展[J].财经界(学术版),2015(23):9-13.

[3]张彩荣.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探讨[J].财会学习,2020(8):225-226.

[4]郭文斌.乡村振兴视角下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洛阳:河南科技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