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传统节日五色糯米饭习俗的源流与内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1
/ 2

广西壮族传统节日五色糯米饭习俗的源流与内涵分析

张洪基

南宁市武鸣区文化馆

摘要:五色糯米饭是广西壮族传统特色饮食,整合了广西人民对生活的情感与思考,是道德、信仰与审美元素的集合,凝聚着深厚而丰富的壮族民族文化。本文将探讨广西壮族传统节日五色糯米饭习俗的源流与内涵,探寻其中蕴含的原始崇拜信仰、生存信仰、审美观念、族群认同、道德规范等文化底蕴,促进人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使得人们深刻认知广西地区壮族族群。

关键词:传统节日;五色糯米饭;民族习俗;广西壮族

广西壮族文化习俗丰富多样,其中通过饮食表达的习俗突出了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蕴含了深刻而丰富的文化信息。其中五色糯米饭,是广西壮族传统节日的特色民俗食物。通过了解五色糯米饭能够深刻认知壮族族群深厚的文化底蕴。五色糯米饭以优质糯米为原料,从天然植物中提取食用色素将糯米染色,按照传统烹饪方法制成彩色糯米饭。广西壮族主要在传统节日期间制作五色糯米饭,如“三月三”节日,春节、中元节等。五色糯米饭主要是黑、白、红、黄、紫色糯米饭组合而成。根据村寨不同,“五色”会有些许变化。五色糯米饭晶莹剔透、色彩斑斓、油润香甜,广西不同的地区会饰以花生、芝麻,给糯米饭添加更丰富的口味层次。壮族群众将五色糯米饭分别装在五个碗里,寓意五谷丰登,将一片猪肉放在糯米上,寓意六畜兴旺。五色糯米饭作为广西壮族传统节日的特色美食,整合了广西人民对生活的情感与思考,是道德、信仰与审美元素的集合,凝聚着深厚而丰富的壮族民族文化。本研究从五色糯米饭的文化流源与内涵,探索壮族族群的原始崇拜信仰、生存信仰、审美观念、族群认同和道德规范。

一、五色糯米饭蕴含了广西壮族的原始崇拜信仰

广西壮族族群有着原始的自然崇拜,信奉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五行与颜色对应,正是五色,五色反映在传统饮食中,蕴含了壮族族群天人合一的信仰与思想。壮族民众意识到人和自然相互依存、相互融合,自然给人恩惠,人应尊重自然。壮民们使用天然的草木粮食,用生活智慧加以创造,制成五色糯米饭祭拜神灵。这一观念通过民族习俗印证并流传下来。广西的部分壮族村寨在秋季会进行祭奠仪式,恰逢金秋,各家各户制作五色糯米饭,配上米酒和其他菜肴,村寨所有男女老少都聚集在田野边,叩谢上天神灵赐予一年好时节好收成。大家将五色糯米饭撒在耕地和田野中,与神灵共享。壮民以五色糯米饭象征五谷丰登,期盼好的收成,粮食可以堆得像山岭一样高,可以装满湖海。以五色糯米饭为代表的壮族传统节日餐食,将壮民世世代代对原始神灵的崇拜,对自然赐予的敬重传递下来直至今日,仍然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关系,值得人们深思和学习。

二、五色糯米饭蕴含了广西壮族的生存信仰

五色糯米饭为糯米染色使用了枫叶、菠菜、黄栀、艾草、黄姜等蔬菜植物的汁液。糯米放入植物汁液中浸泡,蒸煮之后米饭带上了汁液的颜色,并有植物的芬芳香气,同时具备了一定的保健功能,让食用者更有食欲,强身健体。枫叶汁液对肠胃有益,有助于谷歌健康。红色及紫色常由红蓝草提取,能够活血化瘀、清热消毒。黄色汁液提取自黄栀、姜黄、黄花等,清热解毒明目。黄栀、姜黄都是药材,本身就具备良好的清热去火、破淤止痛作用。绿色燃料提取自艾草、菠菜,能够祛风消肿、促进代谢。白色糯米益气暖脾。壮民引入五色植物汁液,就有一定的强身健体需求,是一种朴素的生存信仰。广西夏天较长、冬天较短,炎热潮湿,周围环境细菌容易繁殖,而壮民通过长期生活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植物来强身健体。五色糯米饭展现了壮民的智慧,是人类利用自然植物保护自身的典范,是生活中的保健思想,体现了一种质朴的生存信仰。

三、五色糯米饭蕴含了广西壮族的审美观念

五彩斑斓的颜色和颜色的独特运用是壮族民族文化的一大特点。广西壮族族群的五色糯米饭使用五种对比强烈的颜色,这其中蕴含着壮民的审美观念。在壮民的观念里,黑色代表孕育生命的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要素。五色糯米饭中,黑色是主要颜色,其他颜色可能有所调整,但是黑色必不可少。壮族人民喜爱多种颜色,崇尚多种颜色搭配产生的美感,反映了壮族人民对多种样态的强大包容心理。绿色、紫色、红色等代表旺盛的生命力,是夏季的颜色[1]。黄色象征着丰收的喜悦,收获的幸福,代表着秋季。白色则象征平静安详,像冬季一样。黑色是土地,孕育万物,吉祥如意,代表春季。五色糯米饭代表四季平安,从视觉审美和使用价值上做到统一,五彩斑斓给人以视觉享受,清香可口的口味给人以味觉享受,是一种艺术审美作用极高的食品,是壮族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中的瑰宝。

四、五色糯米饭蕴含了广西壮族的族群认同

在特定的节日,为特定的目的,做特定的食物,是一种族群共同行动的展现,是族群认同的基本要素。广西壮族人民在传统节日制作五色糯米饭,这一习俗成为壮族群众烙刻在心中的集体记忆,延续了千百年之久。五色糯米饭不仅仅是供养身体的食物,更是将壮族人民联结在一起,构建族群认同感的文化符号。壮族儿童食用清甜可口的五色糯米饭,强化了民族内部的凝聚力,让壮族人民更加认同亲缘关系。现如今,五色糯米饭作为壮族的一大文化元素,不仅用于祭祖,也承载了待客交友,弘扬文化,展示民俗特色等作用

[2]。不变的是,五色糯米饭蕴含的民族文化底蕴愈加丰富,将壮族群众聚集一堂,每个家庭都参与进来,每位壮民都是族群的一份子,促进民族和家庭的和谐发展,发挥强大的凝聚力,让族群认同感随着一年年的传统节日活动,随着一次次共同品味五色糯米饭延续下去。

五、五色糯米饭蕴含了广西壮族的道德规范

每逢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壮民会制作五色糯米饭,带上米酒、“三牲”、香烛、纸钱等祭品,前往山中祭祖。将五色糯米饭等一色祭品安置摆放于祖坟前,点香焚烧纸钱,让祖先先品尝食物,而后家族成员聚集在一起分享祭祖食物。壮民道德规范中,对尊老极为注重。广西壮族人民有着良好的道德规范,对家族总最年长的祖辈和父辈都极为尊敬,奉为一家之长。壮民以农业立身,一代代借鉴父辈的生存经验,老年人的生存经验对族群延续生存是非常宝贵的财富。每到传统节日,壮民会宴请老人坐在尊位,形成良好的民风。三月三,壮族用五色糯米饭敬奉祖先,与祖先分享食物,按照本民族的道德规范处理祭品[3]。五色糯米饭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族群社会性的展现,是良好道德规范的体现。

结语:综上所述,各个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生发出不同的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其中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广西壮族世代居住于岭南地区,其独特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决定了民族的生产方式,形成了特色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五色糯米饭不仅是一道出现在节日的精美食物,也是承载着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的象征与符号。五色糯米饭将民族共同的情感、信仰、道德、社会认知传达出去,形成一道将族人联结起来的纽带。品味五色糯米饭,以及背后的文化,可以体会广西壮族的民族情感与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黄美新.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左江流域壮族五色糯米饭[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34(04):26-29.

[2]卢秀芳,文辉忠,覃梦琳,曾海,陆建平.正丁醇萃取-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五色糯米饭天然染色材料中的汞[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6,52(09):1068-1070.

[3]江风,韦丽娇,方海任.壮乡武鸣三月三  山水无处不飞歌——2015年中国壮乡·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旅游文化节侧记[J].文化月刊,2015(14):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