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危害药品的管理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2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危害药品的管理方法探讨

许红,屈芮,陈显建,李国春通讯作者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恶性肿瘤作为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正极大地危害着人类健康。化学药物治疗是目前恶性肿瘤的三大常用治疗方法之一,目前已有超过60多种的细胞毒性药物用于临床肿瘤患者。我国卫生部于2002年印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医疗机构逐步配备危害药品防护的设备和物资,实现化疗药物的集中调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危害药品管理涉及危害药品的医嘱审核、排药、调配、成品输液核对及运送等环节,本文就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危害药品的集中管理方法进行探讨,为实现危害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危害药品;管理方法

引言: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是在符合相关标准的洁净环境下,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对静脉用药进行加药混合调配的药学服务机构[1-2]。按照我国卫生部于2002年印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我院PIVAS正逐步开展全院危害药品的集中调配工作,参照2021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结合我院PIVAS实际工作情况,对我科涉及的危害药品的库存管理、加药混合调配、成品运输、医疗废物管理以及危害药品溢出处理等环节不断优化,旨在为实现PIVAS危害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

1、危害药品的概念

根据2021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阐述,危害药品是指能产生职业暴露危险或者危害的药品,即具有遗传毒性、致癌性、致畸性,或对生育有损害作用以及在低剂量下可产生严重的器官或其他方面毒性的药品。我科主要涉及紫衫醇注射液、注射用紫衫醇(白蛋白结合性)、注射用奈达铂、依托泊苷注射液、卡铂注射液、多西他赛注射液等抗肿瘤药物。

2、PIVAS危害药品的管理

2.1危害药品的库存管理

鉴于危害药品的性质,我科危害药品按专人专柜管理。由专人负责危害药品的计划与收药工作,保证足够的库存以供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危害药品放置于专柜中,与普通药品分区放置,需要冷藏的危害药品放置于专门的医用冰箱内。危害药品标签设为黄黑相间的警示标志,与普通药品标签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3]。药品标签前放置由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推荐的高警示药品标志。对于一品双规规的危害药品,如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0.2g和1.0g,同时放置“多规”字样的警示标志;如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和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等听似、看似药品则放置有“听似”、“看似”图案的警示标志,为排药人员起到提示作用,同时放于药柜不同层,减少危害药品的排药错误。

专人负责危害药品的效期管理,严格执行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制度,保证危害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用于存放危害药品的药柜内配备“危害药品溢出处理包”,内含一次性防护服、手套、一次性口罩、护目镜、专用垃圾袋、纱布、无纺布、吸水纸巾、海绵、小铲子、镊子、75%乙醇、含氯消毒液等。

2.2危害药品的排药管理

为减少危害药品的破损、溢出等情况,PIVAS危害药品均未拆零;并且鉴于危害药品的性质,危害药品的排药也不再适合常规的按“药品优先”排列的输液标签进行的零散排药。由临床科室发送至PIVAS的危害药品医嘱,由临床药师适宜性审核后打印危害药品排药汇总单,由排药人员统一总排,并在通风橱内进行拆零,同时保留托盘等最小包装,避免在转运至危害药品调配间途中的破损、溢出等情况。需避光保存的危害药品放置避光袋。

2.3危害药品的调配管理

我科危害药品调配间的生物安全柜采用Ⅱ级B2型,调配前30min开启危害药品调配间和生物安全柜的净化系统。按PIVAS调配更衣流程进行洗手更衣,戴一次性帽子和医用外科口罩,穿连体隔离服,头发不外露,隔离服外再穿一次性防护服。戴双层无菌手套,内层在防护服袖口内,外层在防护服衣袖外,确保手腕皮肤不外露。

调配前在生物安全柜台面上铺一张医用防渗垫,调配过程中所有危害药品均放置于防渗垫上。调配危害药品前,仔细核对医嘱信息:药品名称、规格、用量与所排药品是否一致;同时查看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静脉推注还是微泵输入,明确后采用相应的调配方法进行调配。连续调配危害药品30min应更换无菌手套,若调配过程中出现手套破损等情况,应立即更换。

危害药品的调配严格按照负压无菌技术进行,溶解粉针剂型时,将溶媒缓慢沿瓶壁注入瓶内,对于难容药品,可在将药粉充分浸润后采用上下缓慢倾倒或在防渗垫上轻轻来回滚动的方式进行助溶。危害药品的安瓿剂型,掰开前轻拍安瓿瓶顶,减少瓶颈上部药液的残留,同时避免掰开时药液的飞溅,更减少空气中药液的弥散。注射器抽取危害药品药液时,不得超过注射器的四分之三,并且在抽取过程中尽量避免空气的抽入,一则气泡的带入容易影响药物剂量的准确性,特别是非整支用量的医嘱;二则气泡过多,势必要增加排气泡的操作,则容易增加危害药品在空气中的弥散。

2.4危害药品成品输液的配送管理

对危害药品的成品输液质量核对无误后,在危害药品调配间内进行单包装封袋处理,由传递窗递出交由打包人员进行扫描分科,并逐一贴上“高危药品”警示标识,需避光的药品则套上避光袋,放置于有危害药品警示标识的专用周转容器内,由经过危害药品溢出处理培训的人员送至病区,并与病区护士当面签字交接。运送过程中配备危害药品溢出处理包。

2.5危害药品医疗废物管理

危害药品医疗废物与普通医疗废物应分开处理。危害药品调配过程中的空安瓿和使用过的注射器(带针头)等损伤性医疗废物均放置于一次性利器盒内,调配结束后封闭利器盒。医疗废物不得超过利器盒的四分之三。其余一次性防渗垫、纱布、无菌手套、一次性防护服等医疗废物均放置于双层医疗垃圾袋内,采用“鹅颈式”封口。再次检查医疗垃圾袋,若出现刺破、渗漏等现象,应立即更换处理。在外层医疗垃圾袋贴上“危害药品医疗废物”标识,交由医院相关负责部门统一处理。

  1. 讨论

PIVAS的建立对危害药品的调配人员提供了相对安全的调配环境,采用全排的Ⅱ级B2型生物安全柜,能极大的减少危害药物的呼吸道及口腔吸入;不断完善的危害药品防护措施也极大的减少了调配人员皮肤与危害药品的接触[4]。但承担大量的危害药品调配工作,无疑也增加PIVAS危害药品管理的难度,对PIVAS危害药品的库存、调配及医疗废物等流程实行规范化管理,并增加PIVAS员工危害药品职业防护、危害药品溢出处理流程及危害药品规范化调配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合格的危害药品成品输液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危害药品给调配人员带来的职业伤害。

参考文献:

[1]王嵘娟,何勇,廖剑桥.三位一体院感管理模式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5):178-180+185.

[2]Helder OK,Kornelisse RF,Reiss IK,et al.Disinfection practices in intravenous drug administration[J].Amer J Inf Contr,2016,44(6):721-723.

[3]刘桂萍.医院药师参与高危药品管理的途径与方法[J].海峡药学,2014,26(10):173-175.

[4]邱小莲.静脉配置中心配制化疗药物的危害与防护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