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呼吸道护理相关因素的监测与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2

气管切开呼吸道护理相关因素的监测与管理

艾小梅,陈丽通讯作者,杨姚,邹治云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650032

摘要:目的:探究气管切开呼吸道护理相关因素的监测与管理。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气管切开治疗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护理过程中对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标记,并且对引发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的。结果:共31例患者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分析患者出现感染时环境、操作、灭菌等方面的变化,得出引发患者感染的主要原因是消毒和灭菌不彻底。结论:在完成手术切开治疗后,需要护理人员做好对患者所处环境、医疗器械及其他密切接触物品的消毒和灭菌,才能尽可能降低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率

关键词:气管切开;呼吸道护理;检测与管理

气管切开对病情危急的患者有着良好的急救效果,因此在对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应用十分广泛。但气管切开必然会破坏患者气道,进而使分泌物增加,在操作过程中极易造成气道堵塞,大幅提升病原菌感染率[1]。气管切开的普适性和良好的急救效果让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放弃,因此如何控制感染的发生率就是当前气管切开治疗方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对气管切开呼吸道护理相关因素的监测与管理进行分析,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2021年3-11月在本院接受气管切开治疗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4例,女性66例,年龄范围16~71岁,平均年龄(45.32±3.17)岁。此次研究对患者的观察持续时间为术后15天。

1.2方法

为对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详细研究,需要对患者进行加强监测管理,并做好对环境的控制,具体措施如下:(1)在患者手术完成前,先对患者后续入住病房进行彻底消毒,再对室内温湿度进行调整,暂时依据医院原有案例安排温湿度,在患者入住病房后在进行调整;(2)对患者直接接触的气管套管必须做好消毒杀菌工作,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气管套管安装前必须做好对手部的消毒,确保无菌操作;(3)对患者呼吸进行辅助的多种医疗器械也需要提前做好消毒并定期更换吸引管、负压吸引瓶;(4)需要保证患者手术创口处的敷料的清洁干燥,做好对伤口的护理和消毒,及时更换敷料;(5)护理人员使用合适的吸痰管对患者进行吸痰,并严格控制操作时间[2]

2.结果

表2-1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原因

原因

感染数

占比(%)

病房消毒不及时

9

29.03

器械消毒不当

7

22.58

吸痰操作失误

6

19.35

管道消毒不彻底

4

12.90

伤口清理不彻底

5

16.14

合计

31

100.00

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入住病房后的环境、操作、灭菌等方面的分析,判断引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主要包括病房清理不及时、器械消毒不当、吸痰操作失误、管道消毒和伤口清理不彻底。

3.讨论

在此次研究中对护理的监测管理进行了加强,而根据最终的结果显示在160例患者中仍存在31例患者出现下呼吸道感染情况,这证明了针对气管切开治疗的护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为了做好对护理过程做好监管,建立护理监督小组对护理人员护理过程中的操作进行监督审核,确保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措施达标[3]。再针对本次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一分析处理:(1)病房环境问题,环境本身存在大量细菌,加上护理人员会在病房内对患者进行多项护理,还有患者家属对病人的探视这些因素让病房内的细菌数量增加。因此需要控制患者家属的探视频率,在护理人员工作过程中做好工作完成后的灭菌,保证一定的采光或使用紫外线灯对病房环境的细菌数量进行控制。(2)气管套管直接与患者接触,必须定时清理,做好消毒灭菌才能更好地对下呼吸道感染的情况进行控制,将原有的传统煮沸消毒调整为使用25%金星消毒液浸泡法进行消毒这种消毒方法的灭菌效率更高,也不会对人体组织产生负面影响,也能很好的清理空气中的异味[4]。(3)患者手术创口很容易受到感染,原本的护理方案主要针对患者切口处的敷料进行更换但手术创口四周的皮肤仍受到一定的污染,手术创口最容易与空气接触发生感染,其次是患者可能未进行消毒直接触摸伤口造成感染。在更换敷料过程中注意对手术创口的清理,做好消毒杀菌,提醒患者不要直接接触伤口,伤口发生感染会延长恢复时间。(4)气管切开治疗后由气管套管辅助患者进行气体交换,空气进入人体的方式发生改变,患者鼻子对空气中杂质的过滤作用和上呼吸道对空气的升温加湿作用都无法发挥,空气直接进入呼吸道,造成强烈刺激。因此患者所处环境必须保证温度和湿度适宜,尽可能地减轻空气不经过上呼吸道的处理对患者下呼吸道的影响。而对空气的过滤功能只能暂时由气管套管代替,在对患者气管套管内套管清理时,注意患者下呼吸道是否受到直接吸入的空气影响,呼吸道内是否存在大量分泌物,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5]

气管切开治疗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影响非常大,良好的护理能大幅提升患者的恢复效果,缩短恢复时间,因此必须重视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的各项护理,这不只是需要护理人员单方面努力,只有患者和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护理,才能更好地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气管切开治疗完成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极高,护理人员必须与患者及患者家属密切配合,护理人员做好对患者的呼吸道护理,重点关注消毒杀菌,熟练掌握吸痰方式才能更好地提升患者恢复效果。

参考文献

[1]胡玉娜,桑秀芹,朱曙敏.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呼吸道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6):305-306.

[2]杭晓慧,季翠玲.优质护理在气管切开和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5):90-91.

[3]沙楠楠,刘明兴.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风险因素识别对提升护理质量的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5):119-121+125.

[4]韩海霞.综合护理对气管切开术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20):3371-3372.

[5]陆田霞.呼吸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0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