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镁湿敷法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2

硫酸镁湿敷法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任磊(1)李向阳(2)王玉瑾(通讯作者)(3)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陕西西安,710004(1)

武警陕西省总队医院 陕西西安 7100542

西安交通大学校医院 陕西西安 7100493

【摘要】目的:研究硫酸镁湿敷法在预防化疗性静脉炎中的作用及原理。方法:将60例接受外周静脉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硫酸镁湿敷法)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0例,分析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出现Ⅰ、Ⅱ、III度化疗性静脉炎各7、3、1例,对照组则各为12、5、3例,两组疗效比较P<0.05。结论:硫酸镁湿敷法对化疗性静脉炎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操作简单,无相关不良反应,可以在恶性肿瘤的外周静脉化疗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硫酸镁;化疗性静脉炎;预防

外周静脉化疗是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是外周静脉化疗的同时化疗药物也会破坏正常的组织细胞,导致相应的并发症,其中化疗性静脉炎是最常见的化学性静脉血管炎症反应。有研究[1]统计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50%~80%,化疗性静脉炎不仅使外周静脉化疗患者承受了巨大的痛苦,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还会影响外周静脉化疗的连续性,严重者被迫中断治疗,从而影响外周静脉化疗的疗效。本次研究应用硫酸镁湿敷法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某医院肿瘤科接受外周静脉化疗的60例患者,男36例,女24例,年龄22~78岁,中位年龄55岁。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种、疾病程度、治疗方式及剂量均无明显差异,具可比性。

1.2 方法

硫酸镁湿敷法:①用硫酸镁粉50g溶解于100ml凉开水之中,配制成为50%硫酸镁溶液。②取5层纱布一块,浸入50%硫酸镁溶液,之后拧干至以不滴水为宜,覆盖于外周静脉化疗静脉穿刺点周围,上盖1层塑料薄膜以防水分蒸发,湿敷时间为30min/次。

两组均按常规在输入化疗药物前建立静脉通路(一般为深静脉置管或中心静脉置管),常规化疗后再加入生理盐水250ml快速静滴冲管。实验组除上述方法外,在建立静脉通道后,用硫酸镁湿敷法处理穿刺静脉周围的皮肤。外敷范围沿着穿刺点以上长15cm-20cm,宽6cm-8cm,每4h重复1次,直到化疗结束。每天对所有患者的静脉通道周围皮肤情况进行观察、评估。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化疗性静脉炎分级标准为:0度:化疗注药静脉走向皮肤及血管无任何改变;I级静脉炎: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Il级静脉炎: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III级静脉炎: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触及硬结。每天对静脉炎血管进行评估,观察其恢复情况,分析各级静脉炎恢复周期及治疗周期,间接判断各组治疗效果[3]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的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36.67%<66.67%)及损伤程度均明显低于对比组66.67%,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化疗性静脉炎发生情况对比(例,%)

组别

化疗性静脉炎

I级

II级

III级

实验组(n=30)

11(36.67%)

7(23.33%)

3(10.00%)

1(3.33%)

对照组(n=30)

20(66.67%)

12(40.00%)

5(16.67%)

3(10.00%)

3 讨论

化疗性静脉炎是化疗药物和患者自身血管状况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一般需反复多次的静脉穿刺和输注化疗药物,而化疗药物在输注期间容易刺激和损伤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溶解其机体内的细胞,导致溶酶体破裂,释放化学介质,使静脉血管痉挛,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引发静脉炎。化疗性静脉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局部组织发红、发热、肿胀或疼痛等,严重者可肉眼所见静脉血管走向的条索状红线,甚至出现局部硬结、穿刺口分泌渗出物,造成输液不畅、患者疼痛感加强等症状,一旦发生,将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造成巨大压力[5],因此需化疗性静脉炎患者的预防和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及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硫酸镁湿敷法预防化疗性静脉炎有效性。分析原因:硫酸镁湿敷法利用50%硫酸镁溶液的高渗收敛性,可以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增强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2]。同时因其有高渗作用,能促使组织炎性水肿在短时间内消退或减轻,改善机体微循环,使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加快,进一步促使炎性反应消退和局限。同时当硫酸镁渗透皮肤直至在患者血管中达到一定浓度后,还可调节细胞内外离子平衡、稳定膜电位[3]。而镁离子作为机体中含量较多的正离子,可起到保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且镁离子穿透皮肤能力较强,可直接作用于表浅静脉,采用湿敷可加强硫酸镁的作用。在硫酸镁湿敷法中,镁离子可以透过表皮激活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催化磷酸腺苷反应生成环磷酸腺苷,影响组织内的物质合成、能量代谢和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有效阻止细胞内炎症介质的释放

[4]

综上,硫酸镁湿敷法对于化疗性静脉炎有着良好的预防作用,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硫酸镁湿敷法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疗效显著,尤其适用于基层,且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建议推广与运用。

参考文献

[1] 朱红卫.喜辽妥软膏与硫酸镁治疗化疗药所致静脉炎的疗效研究[J].河北医药,2009,31(17):2245-2246.

[2] 邹玉梅,刘占玲.硫酸镁的临床应用[J].黑龙江医药,1998,11(5):287-288.

[3] 李峥,郭雅.硫酸镁冷湿敷在化疗中的应用[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1,16(3):99-100.

[4] 傅喜秀.50%硫酸镁湿敷预防去甲长春新碱致静脉炎的观察[J].中华实用医学杂志,2004,4(2):112-113.

第一作者:任磊,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各种良恶性肿瘤的外科、内科、放射治疗;常见泌尿外科及胃肠外科疾病的诊疗,电话:13571494399,邮箱:305022392@qq.com

*通讯作者:王玉瑾,女,主管护师;电话:17792248548,邮箱:99304169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