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到肺炸,是真的?!中医护理教你呼吸功能锻炼

/ 2

气到肺炸,是真的?!中医护理教你呼吸功能锻炼

刘静

南江县中医医院(635600)

很多人生气的时候都会说“我肺都要被你气炸了!”很多时候会以为这只是形容愤怒的一种夸张的说法,但实际上,肺真的能被气炸。那么,肺是怎样被“气炸”的?

我们生活中说的肺气炸了,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就是气胸,也被叫做爆肺、肺膜穿。简单来说,就是因气体进入胸膜腔而引发的一种积气状态。从临床上来看,患者大多存在胸闷、干咳、呼吸困难等情况。通俗地说,就是肺破了,肺里面的气体跑到了胸腔里。我们的胸膜腔是有胸膜壁层和脏层构成的,是一个不含空气的密闭的潜在性腔隙。任何原因导致的胸膜破损,空气进入胸膜腔都可以被成为气胸。这种情况下,胸膜腔内的压力升高,甚至存在负压变成正压的情况,导致肺脏被压缩,静脉回心血流受阻,导致不同程度的肺、心功能障碍出现。

临床中对气胸的分类包括人工气胸、创伤性气胸和自发性气胸。其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是自发性气胸。对于单纯性气胸患者来说,因其气量较小,少量气体会被自行吸收,所以并不存在临床症状,或是仅仅有轻微症状。所以,有些人发小火的时候也会觉得胸闷、不熟读,但还不至于“气炸肺”。

此外,这些生活中的小事也可能会引发气胸:

1、剧烈运动。短时间内爆发力量的运动,比如拳击、杠铃、拔河等都有可能导致肺内气压升高,我们体内一些“较弱”的肺泡会变成肺大泡,一旦破裂,就会引发气胸。

2、情绪激动。比如大小、大笑、吵架等。

3、经常吸烟。香烟中含有很多有害物质,我们薄弱的肺泡壁会受到损伤。

4、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结核患者是气胸高发人群。

5、外力牵引动作。比如上臂高举、引体向上、提拉重物等,特别是容易发生在又高又瘦的青年身上。

6、屏气。通常是在便秘的时候,如果排便用力过度,是存在引发气胸的可能的。

除此之外,人们生气的时候不仅会“气炸肺”,心脑血管、血压、肝脏等都有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一定要少生气。

生气了,全身都会跟着病

《黄帝内经》中提到“百病生于气”,中医中认为“气”指的是人体的“气机”,共有九中状态,因此称为“九气为病”。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怒”,会对人体的气机产生很大影响。基于此,我们也可以说,人体的很多疾病的出现与生气是有密切关系的。

(1)气到心梗。当我们处于生气状态下,心脏收缩能力加强,大量血液涌向心脏,很容易导致出现心肌缺血、心慌、胸闷的症状,甚至会引发心绞痛、心肌梗塞。这种情况下,心脏需要加倍工作,进而引发心律不齐、心肌缺血等。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还记得因为辅导孩子做作业而被气到心梗的家长吗?

(2)气大伤肝。中医认为,肝性喜顺畅、火大,怒则伤肝。生气会导致肝气不畅、肝胆不和。所以,生气的时候是真有可能会肝疼的。

(3)气到肠胃功能紊乱。我们常会说“都气饱了”,这是因为胃部血流量减少,供血不足使得肠胃蠕动困难,出现食欲不振、肠胃功能紊乱的情况。从中医角度来看,气不顺,则胃不和,不思饮食。

(4)气到乳房出现肿块。对于女性朋友来说,生气这种情志内伤导致肝郁痰凝,或是因生气导致气血瘀滞、肝脾失调,所以可能会出现乳房肿块。

管好脾气,才会健康

总生气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很大影响的。适当的情绪宣泄,对于保持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想要少生气,又想有效调节情绪,可以学习一下中医护理中的呼吸功能训练。

对于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说,大多是采用浅且快的上部胸式呼吸。这种呼吸通常需要呼吸肌进行辅助,但呼吸效率较差,很容易出现呼吸肌疲劳,呼吸困难的情况。尤其是对于慢阻肺疾病患者,因其肺部膨胀过度,膈肌下移,导致收缩效率下降,且因常会出现气道感染情况,支气管平滑肌与弹性纤维结构被破坏,支气管软骨萎缩变性,支撑能力基本消失,患者的吸气量受到直接影响。但在呼吸功能锻炼干预下,患者的通气状况会得到显著改善,进而缓解其呼吸困难情况。

1、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法可以使得患者的膈肌肌力与耐力得到显著增加。患者需要保持卧位姿势,半屈两膝,放松腹肌,分别将两只手放在前胸与上腹部,用鼻子缓慢吸气,膈肌收缩下降,腹肌松弛,使腹部的手有向上抬起的感觉。呼气的时候,膈肌收缩,腹部的手有下降的感觉。患者需要每天锻炼2-3次,每次重复8-10次,以此帮助患者养成缓慢且平稳的呼吸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呼吸用鼻子而不是用嘴,而且要缓慢且深长。腹式呼吸会增加能量的消耗,呼气肌、吸气肌都会参与到收缩运动中。特别是呼气肌的主动参与能够使得膈肌、腹肌、肋间内肌、下胸部肌肉都进行活动,对于收缩舒张功能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可促进排出肺内气体,使无效通气量降低,进而大大增加有效通气量,保证机体所需氧气充足。膈肌下降1cm,胸廓容积可增加250-270ml。患者掌握腹式呼吸后,可以将缩唇呼吸方式融入其中,进而使得呼吸运动的效率与力量得到增加,充分调动通气潜力。

2、缩唇-腹式呼吸

将缩唇与腹式呼吸方法相结合。患者需要保持坐位或立位,进行缩唇呼吸,在用鼻子吸气的同时,尽量突出腹壁,收缩膈肌,呼气的时候需要将内收腹壁,松弛膈肌,以不感觉费力为适度,呼吸频率应控制为8-12次/min。开始的时候为每次10min,每天2次,后续可逐渐增加治疗的时间与次数,恢复自然呼吸习惯。缩唇呼吸时,会出现呼气末正压,以此防止患者的软骨被已经破坏了的细支气管在呼气中因失去放射牵引和胸内负压而出现过早塌陷的情况,最大限度使肺内的功能残气量减少,进而使得健康肺组织的通气与换气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与此同时,对部分萎陷肺组织在术后的早期腹胀是非常有利的。简单来说,缩唇-腹式呼吸方法可以使得呼吸肌耐力得到显著提升。

3、控制性深呼吸法

患者需要保持坐位、卧位或侧卧位姿势,放松全身肌肉,缓慢深吸气,直到最大肺容量后,屏气2-5s,后逐渐延长至10s,然后慢慢呼气。每天早晚各做1次,每次需连续做10-20次。这种方式能够使得患者的肺活量与肺泡通气量大大增加,进而使得机体交换功能提高。护理人员需要先向患者进行展示,直到患者掌握。

4、人工阻力呼吸训练

选择容量为800-1000ml的合适的气球,患者在进行一次正常深呼吸后,需将气球嘴含在嘴里,用最大力将肺内气体吹入气球中,直到不能再吹为止。此训练,每天需要训练3-5次,每次时间应控制在3-4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