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重症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5
/ 2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重症护理干预

王丽媛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中心 610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重症护理干预措施的影响[1]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重症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疗效。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重症护理干预[2],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疗效,提高患者的护理体验,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荐运用。

关键词重症护理;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损伤

急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发病率较高。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心肌损伤、高血压、急性广泛性心肌梗死等。如果患者在发病期间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对生命带来威胁。本文主要分析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重症护理干预措施的影响[3],以下为具体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7例,女13,年龄59~81岁,平均70岁;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0~80岁,平均70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并不大,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相关护理人员应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各方面的护理指导,尤其是在饮食方面,哪些饮食不能吃,哪些饮食可以吃。对患者进行合理指导,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消毒、通气等常规护理工作。

观察组采用重症护理干预:

(1)呼吸护理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于其他疾病患者。因为他们的呼吸道分泌物比普通人多,所以他们呼吸困难。为改善这一状况,应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积极对患者实施吸痰护理,防止呼吸道痰顺利排出。此外,护士还应指导患者如何正确咳嗽和咳痰,轻轻拍打患者的北部以促进痰的排出。

(2)舒适护理

为了减少病人的不适感,医生或护理人员在巡视病房时应轻拿轻放、快速,为病人创造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这在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应尽可能进行系统、舒适的护理,特别注意保持病房内良好的通风。病房内的光线和湿度应及时调整,在护理过程中,体位应最能满足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舒适度。护士必须密切观察心力衰竭患者的非言语行为,及时满足心力衰竭患者饮水、吐痰、擦汗等护理需求。

(3)心理护理

因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极易出现焦虑、不安等情绪,甚至有些患者会产生恐惧、害怕等情绪,对疾病的预后带来不好的影响。护理人员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多与患者沟通,让患者知道治疗的目的,配合治疗,增强治疗信心,消除焦虑和紧张。同时,还要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咨询,安抚他们的不良心理。

(4)抢救护理

由于部分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需要抢救护理,主要为配合主治医师抢救,首先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可根据医生指示建立两个通道进行药物输注。掌握抗急性心力衰竭急救药物的使用及使用中及使用后的不良反应。在使用相关药物前,应仔细观察患者是否有药物不良症状。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良现象,应及时有效解决。做好常规心电监护工作,提前准备好除颤器、呼吸机等所需急救设备,医务人员必须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调查表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满意为95分以上,一般满意为82-94分,不满意为81分以下。

(2)比较两组护理效果,评估等级分为三项,疗效显著:经积极治疗和护理24小时后,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症状得到明显控制。有效:经积极治疗和护理48小时后,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症状得到控制。无效:72小时积极护理后仍出现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1.4统计学方式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t为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通过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要高,两组数据有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名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

观察组(n=30)

17(56.67)

10(33.33)

3(10.00)

90(27.00)

对照组(n=30)

15(50.00)

8(26.67)

7(23.33)

76.67(23.00)

X2/t

11.738

P

P<0.05

2.2比较两组护理疗效

根据比较,观察组护理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所示。

表23两组护理疗效比较(%

组名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n=30)

18(60.00)

10(33.33)

2(6.67)

93.33(28.00)

对照组(n=30)

15(50.00)

9(30.00)

6(20.00)

80.00(24.00)

X2/t

11.666

P

<0.05

3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其生命构成严重威胁。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严重呼吸困难、咳嗽、大量粉红色痰痰、血压下降、心率和脉搏加快、两肺充满罗音和喘息音。治疗原则为将双腿置于双腿内坐下,给予高流量氧气,皮下注射吗啡,静脉注射速尿20~40mg,氨茶碱注射。为提高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质量,应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强化护理干预,结合患者个体病情,重视患者的心理咨询、饮食护理、日常舒适护理和急救康复护理,从而稳定患者的身心状态,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治疗预后。加强重症监护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4小结综上所述,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重症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疗效及患者护理体验,应用效果良好,可推荐运用。

参考文献

[1]舒左惠,尚利芳(通讯作者).急性心力衰竭的重症护理干预措施探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0(S01):2.

[2]王忠芳.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重症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10):264-264.

[3]杨梦,沈立秋,黄敏敏.急性心力衰竭的重症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探究[J].饮食保健2021年16期,172页,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