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治疗脑出血

/ 1

中医辩证治疗脑出血

李树斌

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医院 四川攀枝花 617061

中医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瑰宝,经历了几千年而不衰竭,在脑出血治疗中效果显著。主要是通过辨证施治,不仅能够“化瘀”,促进患者脑部血块消散,同时能够对患者机体五脏六腑进行调整,配合针灸、按摩等疗法,对患者大脑神经系统进行刺激,从而促进受损区域恢复。脑出血是临床重要为重病症,对人体大脑会造成极大的损伤,导致大脑区域受损,必须给予精准治疗。中医辨证治疗主要是根据不同患者个体情况、病情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在治疗脑出血及后遗症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1方剂治疗

1.1痰热内闭心窍型脑出血

此类脑出血患者通常起病急,且患者出现牙关紧闭、昏迷不醒、口噤不开等症状,患者肢体会收紧并频繁进行抽搐,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患者面部发红,身体发热,观舌苔有厚厚的黄腻,气息粗重且伴有严重的口臭,从脉象上呈现弦滑脉。

痰热内闭心窍型脑出血患者应该“泻热熄风、开窍化痰”,常用“礞石滚痰丸加减”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出现肢体抽搐,则可以加入1克羚羊粉、30克钩藤、12克天麻;对于神昏、烦躁的患者,可以加用清开灵注射液进行注射治疗。

1.2风火上扰清窍型脑出血

此类脑出血患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晕厥,出现迷蒙、神情呆滞、半身不遂等症状,舌红绛、舌苔有厚厚的黄腻,脉象:弦滑而数。

对于风火上扰清窍型脑出血患者,主要采用“镇肝、熄风、开窍”治疗,主要方剂为“羚羊钩藤汤加减”。如果患者神志昏迷,则可以加1付安宫牛黄丸,采用鼻饲的方式;若患者存在便秘症状,则可以加入6克川军;若患者痰多,则可以加20ml的竹沥水,每天用3次;如果患者存在抽搐症状,则可以加入10克僵蚕、6克全蝎。

1.3髓海空虚型脑出血

此类脑出血患者表现为头晕头疼,早期出现反应迟钝、健忘,发作时目光呆滞,后期偏瘫、骨骼痿弱。

重要通过“填精荣脑”治疗,方剂选择“大补元煎加减”,方剂组成为:12克生蒲黄、9克茯苓、9克志远、9克菖蒲、12克郁金、9克赤芍、9克白芍、15克丹参、15克太子参、8克熟地黄、30克桑椹、15克龙眼肉、10克紫河车。

1.4气血亏虚型脑出血

此类患者容易出现头晕、四肢麻木,严重情况会导致四肢痿废不用。且由于气血亏虚,所以患者容易失眠多梦、食欲不振。观舌苔呈淡白色,脉象沉细。

利用“补气养血、安神定志”的治疗方案。方剂选择“归脾汤加减”,方剂组成为:6克炙甘草、15克杏仁、15克莲子、12克烊化阿胶、10克龙眼肉、15克远志、15克茯神、10克当归、10克黄芪、15克白术、15克党参。

2针灸疗法

2.1对于中风脑出血闭证,主要针刺穴位选择十二井穴、督脉,通过三棱针进行点刺。如果患者存在口眼歪斜,可以选颊车穴、内庭穴、合谷穴、阳白穴、攒竹穴、承泣穴,起初可以对患侧进行施针,症状持续时间长则可以双侧施针;若患者有半身不遂症状,则可以取合谷穴、外关穴、曲池穴、足三里、阳陵泉、环跳穴,采用毫针泻法施针。

2.2对于阳闭痰热盛型脑出血患者,可以选十二井穴、丰隆穴、太冲穴、劳宫穴、风池穴、水沟穴进行施针。其中,十二井穴采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施针,其他穴位采用毫针泻法,所有穴位均不留针。

2.3 对于阴闭痰涎壅盛型脑出血患者,可以选水沟穴、三阴交穴、中脘穴、丰隆穴,采用毫针泻法,每次留针十分钟,每日行针一次。

2.4对于中风高血压患者,选择曲池穴、太冲穴、百会穴、足三里穴、风池穴,利用毫针泻法,每次留针15~20分钟,每日行针1~2次。

3贴敷疗法

3.1 中风突然晕厥

对于中风突然晕厥的脑出血患者,且患者出现人事不省,可以用50克巴豆、适量食醋、黄豆大的艾柱。将巴豆研磨成粉,然后将15克研磨好的粉末和食醋进行充分搅拌,以糊状为宜。用法为将糊状搅拌物贴到患者的肚脐位置,上面盖上生姜一片,并用艾柱进行炙,直到患者清醒。

3.2 口噤不开

如果脑出血患者口噤不开,则可以取1.5克天南星、15克冰片,将两种药物进行研磨,将研磨好的粉末充分调匀,用手指蘸取粉末敷在患者的牙齿上,每天进行3~8次。

3.3 由于中风脑出血导致口眼歪斜

对于此类患者,可以取15克炙甘草、10克黄芪、10克蔓荆子,采用研磨方式将其磨成细粉状,将三种粉末用醋(酒也可以)进行调匀,形成糊状,敷在患者的患处,并用纱布、胶带进行固定。每天定时进行换药。

4讨论

脑出血患者往往病情危急,对患者生命健康会造成严重威胁。中医采用辨证施治的方式,针对不同表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与方剂,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另外,脑出血患者容易出现后遗症,包括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目光呆滞、神志不清等,中医对此也有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够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帮助其恢复认知功能、语言功能以及肢体功能。

中医药在脑出血疾病治疗中往往能发挥自身优势,尤其是在近代中医不断发展中,利用针灸方式早期介入治疗、活血化瘀药物、中药针剂等,极大的丰富了临床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手段,为中医中药在内科临床应用打开了新局面。中药多角度、多靶点作用机理,确定了其在治疗脑梗塞、脑出血等问题中的优势,是今后心脑血管疾病干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