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与考核指标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1
/ 3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与考核指标研究

刘宏伟,(1)      ,张凤(2)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冶金与建筑工程系,山东 济南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冶金与建筑工程系,山东 济南

[摘要]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如何保证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本文通过探讨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得出以下结论:要想使教学质量评价督导工作更加科学有效,首先要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其次是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和评价主体;第三是建立多维立体的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机制;第四是构建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评价理念。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考核指标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技能人才。如何保证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也是高职院校长远发展的关键问题。近几年高职院校在数量方面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教学质量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有效保障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关键是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教学质量评价方式科学合理,评价结果就会客观准确,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就会提高,就能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与考核存在的问题

1、教学质量评价内容与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完善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评价中要侧重于教师和学生的技能评估和人文素养。但是目前高职院校过多地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积累和教师的教学基本能力。缺乏对教师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的评估。没有与学生的就业相衔接,缺乏对毕业生就业与创业能力的考核。教学质量评估的内容和指标不够科学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难以准确反映教学质量的实际效果,这就导致评价结果失真性严重。

2、教学质量反馈不够及时,缺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评价不是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需要及时反馈评价结果才能达到逐步改进教学质量的目标。然而,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中,评教工作一般安排在期末集中进行,评价结果反馈滞后,评价结果作用淡化,甚至没有反馈这一环节。评教时注重打分排序。忽视了评价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反馈找出不足进而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真正目的。

3、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作用淡化失真

高职院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侧重于对教师的打分。分数往往与教师的职称晋升、评优评先、工资奖金等福利待遇挂钩。一方面教师本人关心的是分数的高低,而不是通过评估反馈如何改进教学质量与效果。另一方面学生评教怠倦,敷衍了事,随意打分,分数不够客观真实,很难反映教师的真实水平。

4、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缺少企业、社会、家庭等第三方主体的参与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质量怎么样?最终是由用人单位来验证,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用人单位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是最客观和公平的。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一般包括学校督导部门、学生、和院系领导对教师打分而定,这些评价方式容易受感情影响而打感情分,不能真实反映教师的真实教学水平,社会用人单位作为第三方主体全程参与评教会比较客观真实,而且侧重于对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的考核。学校的评估往往注重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缺乏相应的指标和方法检测学生学到了什么?会什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一节课上也很难体现出来,这就要课后或更长的时间跟踪调查,目前缺乏长期的课后跟踪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

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与考核的原则

1、评价内容与指标科学全面原则

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应尽可能多角度全方位体现高职院校独特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保证评价内容和评价结果科学有效。既有反映教师教学水平的指标,也有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指标;既有过程性评价指标,又有终结性评价指标。教学质量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质量评价遵循动态科学原则,评价内容指标、方法、手段等要体现全面、多元化原则。

2、评价方式公开公正公平原则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一般是由校级、系级和学生评教三部分组成,评价方法以综合打分的方式进行。由于学生评教怠倦,不负责任,或凭借对教师的表面印象进行打分,所以分数失真严重。系领导评价教师也带有一定的感情分,有失公正。所以导致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不够客观公正。因此,要想准确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水平必须遵循客观公正公开公平原则。

3、及时反馈有效利用评价结果原则

目前高职院校在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时,大都注重结果性评价,不重视过程性评价,从而导致评教结果反馈滞后。评教工作一般安排在期末集中进行,从时效看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利用评教结果指导改进平时教学质量的提高,失去了教学质量评估的真正目的。所以,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随着教学质量的考核与监控及时与教师跟进反馈,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引入企业、社会用人单位及家庭等第三方评价主体参与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一般是由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院系两级主体参与,侧重于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评估,至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很少进行评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型技术人才。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很少进行评价。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体现出来的,引入社会用人单位和企业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的高低,也有利于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和学校的长远发展。

三、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

教学质量评级与考核是否科学合理关键是要有一套完整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评价指标要全面客观地反映高职院校的学科专业及学生的特点。考虑到高职院校各专业特色和教师、学生的现状,又要照顾到实践课程的个性化评价要求。鼓励教师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潜能,目的是对教师具有激励作用。共性和个性相互结合。真正体现评教指标的客观、全面和公平性。

第一,评价指标内容既有反映教师理论知识水平指标又有反映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相关指标;第二,建立学校和二级院系两级评价指标体系。学校一级评价指标具有综合性、全面性特点;院系二级评价指标考虑到各专业课程和教师的具体情况;第三,平时课堂督导评价与期末集中督导评价相结合;第四,既要有对教师教学能力、专业水平评价的指标,也要建立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指标,同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素质能力定期和不定期考核以检测学习效果。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要随实践及时调整改进,使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更能反映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能促使评价指标更加可靠有效,从而推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和评价主体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院系两级评价主体,侧重于教师理论授课水平的评价,不能全面地反映教学质量水平的高低,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检验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要落实培养人才的能力和水平上,而且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直接反映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能指出教学中的问题。所以,在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引入企业、社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社会评价主体参与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这样会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公平。比如,在对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时,邀请部分企业技术人员和学生家长到校听课、评课,并给出指导意见。在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时争取企业和社会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教师多方面、全方位汲取教学建议,促进学校、企业、家长多方联系,增强了解与合作,建立多元全面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三)建立多维立体的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机制

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评价结果不是最终目的。如何发挥评价结果的指导作用?这就要及时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反馈。多维立体的评价反馈模式就是要及时跟进关注评价过程和结果的落实情况。具体要做到:第一,构建多层次全方位一体的信息化反馈平台,建立联系企业、社会用人单位、家庭等信息交流和反馈平台。多种评价主体充分发挥各自的评价结果和意见,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改进方法,真正提高教学效果。第二,通过反馈,教师、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制定改进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和模式。第三,多维立体的反馈机制包括时间、空间和主体的及时跟进。定期和不定期的跟踪监控,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评价反馈在评估前、评估中、评估后都是有必要的。评估前的反馈可以使教师明确目的和要求,让教师有充分的准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评估中的反馈可以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随时改进。评估后的反馈可以使教师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所以通过合理的评价反馈模式有利于教师、学生和督导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融合,从而形成和谐的教学工作氛围,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机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四)构建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评价理念

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要树立长远意识,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不能只注重短期效益。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关系到学校和师生的长远发展,在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时,多关注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是否具有长远意义,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是否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否做到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一个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了解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也就提高了,学校的声誉也随之提高,招生就业问题也就解决了。这样高职院校形成良性循环,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都得到了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安之铸.教育科学与系统科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78-97.

[2]孙昌龙.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8(1).

[3]罗彦明,等.医学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的实践与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0(O1).

[4]江东平.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要素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3).

[5]骆兰,薛艳,唐国强.论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高教探索,2006.(6):55-56.

[6]商丽浩,张亚萍,中美两国大学学生课程评价表的案例比较.江苏高教,2005,(2):49.

[7]王丹慧.高校绩效管理教师评价制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1.(19)

[8]雷珊珊.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可行性建议[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