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役进口分散控制系统国产替代可行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1
/ 2

在役进口分散控制系统国产替代可行性分析

刘朋

福氏新能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天津市300380

摘要:近年来,国产DCS在百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千万吨/年炼油装置、大型煤化工装置上都实现了工程应用,其主要技术性能与可靠性指标已基本接近国外同类先进产品水平。

关键词:在役进口分散控制系统;国产替代;可行性

1实施国产替代应遵循的原则

1.1意识持续强化原则

国产替代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发展和自主可控生态体系的完善,是个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的过程,期间员工和主管部门的思想意识是国产替代成败的关键因素。在实施过程中,主管部门很容易由于员工阻力、协作人员意识淡薄、国产软件不稳定、国产替代行动见效慢等原因,对国产替代行动左右摇摆、意识松懈,致使推广替代工作出现不进则退的反弹现象,因此持续加强对员工、主管部门等关键岗位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国产替代、信息安全、自主可控等战略意识的宣贯和研讨培训,巩固推广成果、强化里程碑总结改进意识,保持清醒的国产替代战略头脑尤为重要。

1.2供需协作推广原则

国产软件替代是国有企业需方全面应用国产软件及关联软件的过程,与软件供方紧密连结,在替代推广上建立战略合作,共谋当前形势下国产替代稳步推进之策,搭建平台促进研用互通,双方亲历国产软件应用替代难点问题,不仅有助于国有企业国产软件推广工作顺利实施,也有利于增强软件供方责任心和使命感,促进本土软件产业加速升级完善。3.3以点带面辐射原则在国产软件推广和替代中,应注重3个方面“以点带面”。(1)在技能学习带动方面。倡导国产软件培训受训员工回岗作为所属单位储备讲师,内化所学知识和技能并基于业务实践开发课程,将理论知识、国产软件技能分级传导给本单位人员,构建自给自足、自学习模式。(2)在推广示范引领方面。鼓励集团所属单位参照集团组织的国产软件推广思路,因地制宜地分级组织本级及下级单位的国产推广行动,起到逐级带动更多基层员工作用。(3)在榜样行为带动方面,建立推广和替代优胜单位评选与经验分享机制,发扬先进带后进作用,用一个单位的成功推广替代经验,带动兄弟单位逐步完成企业整体替代计划。

2国产化替代方案

2.1在役进口DCS存在的主要应用风险

(1)DCS稳定运行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爆发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等突发事件,美国对中兴、华为、大疆、大华、海康威视等中国企业实施禁售,严重威胁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供应链安全。如果局势进一步恶化,出现对进口DCS的禁售,将影响在役DCS的运行和维护,系统的损坏部件无法及时替换,将导致DCS无法正常运行进而影响各行业的生产。从中长期看,将影响DCS的升级改造,老旧系统无法得到升级,DCS超期运行会影响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生产企业新的技术、新的工艺也将无法得到实施。因此,若在供应层面没有“备胎”计划,将会对企业生产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可能造成企业“停摆”,严重影响企业运营安全。

(2)DCS软硬件供应和服务保障存在隐患

近年来,由于国家间的利益冲突,存在较大的断供、停止维保和技术服务风险,在建项目或者生产扩容无法开展的风险突显。一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形成联盟,对中国实行严格的出口限制政策,势必对进口DCS的后期运维和服务造成较大影响。

2.2系统级替代方案

系统级替代方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统筹确定替换对象。由相关管理部门统一做好规划,制定系统级替换方案。对于在役10aa以上的DCS,采用国产成熟DCS进行整体更换。基于对生产装置的资料梳理、分析,按项目、分装置制定替换方案,明确组态设计、现场调试、利旧部件、预算成本、装置停车时间等关键要素。利用装置大修时间,分批次替换系统。优先对存在应用问题或扩容需求的进口DCS整体替换,力求对生产的影响降至最低,达到最经济的效果。2)落实优质资源保障项目实施。针对各项目、各装置特点,由国产DCS厂商组建专门负责国外DCS替换改造项目的工程服务团队,确保安全、平稳、高质量完成系统替换。中国石化早在2008年起历时2a实施了仪表控制系统安全隐患治理,国产厂商和企业用户均积累了丰富的改造工程实施经验,形成一套进口DCS替换项目的工程实施执行程序。在设计资料梳理、适应性的装配设计、控制程序解读、质量保证、FAT测试、进度控制等方面都能较好地满足石化行业DCS替换的实施要求。3)可行性分析。进口DCS系统级替代方案属于成熟方案,已在现场多次实施,技术可行。系统级替代的优点:一是国产系统成熟,在功能、性能、可靠性方面均优于或相当于进口DCS,应用可靠性高、稳定性好、维护容易,不容易出安全事故;二是采用IEC611313规定的标准编程语言组态,方便原系统组态的移植及复用,并支持工控编程唯一的全球标准PLCOPEN编程标准,使编程接口标准化;三是自主可控的国产系统可显著提高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性;四是采用通用型I/O卡可有效降低升级时接线复杂度及设计复杂度。

2.3子系统级替代方案

以逐步替代进口控制柜或控制器方式替换进口DCS的方案,存在一定风险。首先对运行故障较多或者需要扩容的进口DCS整体替换成国产DCS,淘汰下来的进口DCS部件,如主控制器、卡件等作为统一库存,调配给其他同型号在役DCS作为备件或扩容用部件。当无法采购备件时,可以选择性能可靠的国产产品,按照子系统替代方式逐步进行国产化。子系统替代方案注意事项如下:1)替代方案。由国内厂商提出切实可行的替代方案,采用其成熟国产DCS控制器,通过OPC协议与进口DCS进行通信,实现子系统级替代。如通信接口采用和利时公司HH800I工业网闸,支持OPC,ModBus-TPC等多种工业通信协议,是专用的工业级通信设备,通信实时性优于传统通信站,接近DCS内部站间通信水平。2)可行性分析。一是方案已初步验证可行,国产DCS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已多次与进口DCS通过OPC连接通信,可实现准确通信,技术成熟、可靠性较高。通信接口采用成熟产品HH800I网关,兼具通信接口功能与信息安全功能,具备通信可靠,延时小等特点,并具备信息安全能力;二是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工程验证,为达到成熟稳定的替换效果,可以进行现场工程试验以进一步验证使用效果。

2.4卡件级替代方案

当无法获得任何进口卡件的风险时,可与国内优秀DCS厂商开展联合攻关,研究国产卡件在进口DCS中替换进口故障卡件。利用DCS支持ProfiBus-DP及ModBus总线协议的特点,使用该总线协议进行进口DCS控制器与国产I/O卡件数据通信测试,由于国产卡件和进口系统基于第4期刘旸.在役进口分散控制系统国产替代可行性分析30ProfiBus-DP及ModBus现场总线协议进行信息交互,通过工程实践,探索实现国产I/O模块与进口DCS兼容,实现所需功能。

结束语

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发挥规模优势,应建立中石化DCS企业标准。对DCS的系统结构、通信协议、画面组态、操作界面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定,执行统一标准;通信采用通用协议,使产品硬件实现互换,产品软件实现一致,从而消除少数几家供应商断货风险,消除供应商备品备件垄断销售。

参考文献:

[1]杨刚.定量评估DCS的可靠性[J].石油化工自动化,2014,50(02):15.

[2]刘安琪,王效天,董梅.DCS与SIS在功能安全领域的对比分析[J].石油化工自动化,2017,53(02):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