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下乡村振兴环境设计战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30
/ 2

新发展理念下乡村振兴环境设计战略研究

杨尚臻, 李冰

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摘要: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阐述坚持新发展理念这一基本方略时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也相继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更是对其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党和国家如此重视乡村振兴主要是基于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环境设计专业 人才培养 环境设计与乡村文化

引言:

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实用的艺术专业,指通过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从而打造优美的生活环境,涉及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人类工程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等多门学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进的关键在于弄清楚影响综合类高校环境艺术专业教育的本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完善专业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等,准确找出存在问题,针对性地实施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方案。

  1. 乡村振兴战略中综合类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资源相对薄弱

综合类高校相较于专业类艺术院校,最大的劣势就是资源匮乏,学校没有能力去给本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资源。也就导致大部分学生没有办法拓宽眼界增长见识。

教学方法

当下社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新兴并快速发展的专业学科,具有传播速度快、灵活多变和个性鲜明的特点。目前的专业课本,虽然每个人都有,但它的知识侧重于基础性理论教学。各个高校在规划教学计划时,往往都是以单一的教学方法为主,通常偏重理论知识,受到疫情影响,缺少实践活动。按照这样的教学计划安排,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设备资源

有些高校缺乏资金资源,因此各种实践教学需要用到的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进度跟不上,设备更加稀缺,导致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机会很少,很可能造成学生知道这幅图应该怎么画,但却不会实际操作的现象。而外出考察的机会对于学生来说就更加稀少了 ,从而造成学生眼界狭隘,创新意识低等后果。所以,学生空有一身武力却无用武之地,导致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难以得到落实 ,导致学生在上学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大多都是停留在纸上,实际应用能力很低。

解决办法

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

管理的控制工作是为了让实践活动符合计划。只有拥有完整的教育计划,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科技的创新,高校需要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增加教学的实践活动,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市场所需为目标 ,制订完整的教学计划和考核机制从而促进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例如,对学生进行评定时,采取课内学分 与实践学分加权平均的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而为培养社会和国家所需的优秀人才和栋梁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大资金投入合理配置资源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教学设施。。如果空有一番理论,而不去实践,那种只是纸上谈兵,对知识的理解也并不会有所加深。所以增加学校的资源设备,建立实习基地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首先,可以通过与各大乡村建业公司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习中了解乡村建设计划,从而生对乡村建设做出更好地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增加学生到乡村实践的机会。暑期开展下乡活动,进行实地调研,让学生们在下乡过程中感受风土人情,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同时,更好的投入乡村建设之中。

  1. 环境设计与乡村文化关系评述

文化传递

环境设计专业帮助乡村文化物态呈现乡村文化物态呈现及传递方式主要通过建筑、景观、公共小品及设施等,以上物质文化元素的传递相对直接明了,是乡村文化传递的重要载体,可通过视觉、触觉直接捕获。大部分乡村物质文化元素未经过系统的设计与整合,呈现相对杂乱,统一性及整体性欠佳。环境设计是一门复杂的学科,涉及的学科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设计学、人类工程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社会学、史学、考古学、宗教学、环境生态学、环境行为学等。学科所涵盖内容是对乡村文化物态体现最好的诠释,本专业能够系统整合分析空间物质元素形成文化标识强、整体统一的空间环境,以上涉及的乡村物质文化载体是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必修课,科研研究方向上也是该专业主要研究点,环境设计专业介入乡村文化能够较好地将乡村文化通过其专长物态体现。

文化塑造

乡村文化塑造需环境设计专业综合介入乡村文化塑造通过有形的物化元素及无形的精神文化传递,无形的精神文化语言需要通过有形的物化元素进行体现,将乡村的风俗习惯、乡民信仰、乡间道德伦理、当地特有的语言、艺术等通过设计语言汇总。物化元素的体现方式需要专项研究、综合设计,环境设计专业是介入物化元素有效传递文化内容的对口专业,所研究方向包含乡村建筑、景观、小品设施等,综合性及全面性较高。据乡村文化塑造内容及环境设计专业涵盖内容,乡村文化塑造需环境设计专业针对性介入。

  1. 环境设计乡村振兴之路

文化保护

地域文化保护文化塑造的前提是基于原有文化的保护,可乡村进行整体调研分析,将现有文化进行分类汇总,将文化物质元素有效保护再造,非物质文化元素通过相关媒介载体进行间接保护传承。基于环境设计专业视角可将具有文化底蕴的物质元素进行保护基础上的再设计,增强其文化标识性。将非物质文化元素,如民间故事传说、民间艺术、乡规民约、风俗习惯、民俗节日等通过主题空间的形式进行物态宣传与保护,推动乡村文化的建设。

空间再造

空间再造乡村文化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动态变化,可通过空间再造的方法将相应物质文化元素进行空间定格。空间再造为文化交流学习及重塑提供空间支撑,是乡村文化内容的延展,能够反映乡村文化的精神内核。空间再造应体现其多功能性,有目标有意识地进行室内外空间设计整合,为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提供有效场所。多功能乡村公共配套空间再造应满足村民休闲、娱乐、阅读、交流的基本需求,丰富农民日常生活,活跃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以此留住乡村文化,再寻乡愁,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谐发展。

  1. 结语

生态兴,则乡村兴。乡村生态环境的优劣状况是影响乡村可持续发展、加强乡村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乡村绿色发展理念、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文化引领农村风气,乡村文化重塑需要相关专业介入的同时还应注重乡村社会的基础秩序,加强高校专业知识教育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1】潘力.“地方重塑”与美丽乡村建设【J】.公共艺术,2013

【2】赵淑清.再造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J】.人民论坛,2018

作者简介:

杨尚臻,男,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

李冰(通讯作者),女,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