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30
/ 2

新型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叶云飞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000

摘要: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被用于建筑领域,其结构主要为大型屋面板和槽形板等,新型预制构件的生产与安装质量已经达到保障,并在住宅建筑施工环节突出了显著的技术优势。掌握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特点,明确构件施工、混凝土浇筑、构件吊装存储、外墙板安装、叠合板吊装等技术要点,全方位保障住宅建筑施工质量。

关键词:预制结构;装配式建筑;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构件吊装

引言:现阶段新型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已经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耐久性,而预制装配式结构的抗震性能尤为突出,将其用于住宅建筑工程中,有利于达到预期良好的施工效果,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发挥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

1 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特点

新型预制装配式住宅实际上就是将预制装配式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施工技术相融合,这类住宅结构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还是构件的生产与安装,所使用全部都是新型绿色节能材料,在解决以往住宅建筑过于分散问题的同时,还能实现住宅空间的动态分割。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1)建筑设计灵活,形式丰富。该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建筑形式更加多样,彰显建筑师合计的多元化特点,可满足不同人群对于建筑设计的实际需求,同时可根据实际住宅环境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突出住宅建筑的节能与环保效果。(2)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施工成本。住宅建筑施工期间,采用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设计工作,完成相应施工准备,以便人们提前了解住宅建筑施工对材料与资源的需求,从而提前制定材料标准,明确构件要求,防止材料采购过多而引发资源浪费。合理的规划设计能够降低资金的投入,降低建设成本。(3)材料具有多功能性特点,装配式施工可以用到多样化的材料,和以往钢筋混凝土与砌体材料不同,新型建筑材料可以改善施工环境。比如隔音材料能够强化住宅的隔音效果;防震材料可以提高建筑抗震性能;抗高温材料能够延长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1]

2 新型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2.1构件施工技术

2.1.1施工前准备工作

拼装构件前应依据图纸信息核对构件尺寸,对所有构件都要明确装配位置,按照吊装顺序编号核对。测量放线时,应在楼板的相应位置使用墨线弹出预制墙板与内外墙的位置线和边线,再弹出楼板水平与标高控制线,最后标准墙体型号即可。

2.1.2构件固定调校与斜撑安装

构件固定调校施工技术。在安装斜撑时,将构件吊装到相应位置,缓慢下落之后时刻保持构件稳定,经过垂直度与标高的校验才能安装固定斜撑。先固定钢板卡座,再固定斜撑一端,使其位于墙板处,另一端与楼板上预留的膨胀螺栓相连。期间还应加强斜撑与水平方向的角度控制,做好预制墙板斜撑数量的有效把握,表1为斜撑安装时的相关参数。

表 1 斜撑安装施工的参数控制

序号

项目

参数

1

预制墙板处斜撑固定位置

预制墙板2/3位置

2

斜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30°~45°

3

预制墙板上斜撑数量

2个以上

4

底部斜撑高度

40cm

5

上部斜撑高度

>200cm

2.1.3预制构件连接技术

首先,采用焊接连接方式,先做好钢板的预埋处理,再焊接预埋钢板,保证构件连接的实际效果。焊接连接方式常用于非结构形式下的构件连接,一般需加强对焊缝尺寸的把控,同时做好防腐处理,避免锈蚀对焊缝强度产生影响。

其次,采用螺栓连接方式,该方法主要依靠螺栓连接预制构件与住宅建筑主体结构,比如对预制楼体与外挂墙板采用螺栓连接方法,一般可分两次紧固螺栓,第一次紧固需依据螺栓的标准轴力80%初拧,第二次紧固可直接按照标准轴力终拧,防止混凝土浇筑时发生螺栓松动的问题。

再次,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方式,对剪力墙与柱竖向预制结构连接时,可采用该方法。将预埋在下层顶端的钢筋插入上层构件底部的套筒内,灌入高强度灌浆材料,实现上下部构件的连接。该方法的应用应确保连接钢筋的强度,灌浆时需做到连续灌注,不可中途间断,最后再完成封堵施工。

最后,采用后浇混凝土连接方式,安装构件后以浇筑混凝土的方法实现构件连接,完成叠合板施工。先对接触面凿毛,提高混凝土抗剪效果,再做好连接钢筋水平度控制与外露长度控制,从而保证构件连接可靠[2]

2.2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加工预制构件时,应依据相应制度,做好设备与工具的检修与维护,按照建筑作业要求,将振捣机的工作频率保持在8000rpm以上,在浇筑的同时消除气孔。浇筑时还要关注预埋铁件和铝窗外围、边角线位置,做到振动密实,防止钢筋和预埋件发生移动。加强对预制构件内钢筋的检测,查看钢筋结构,防止出现质量问题。做好喷漆操作,在构件外层覆盖隔离物,根据构件实际情况调整平整度,采取插入式混合的方式完成构件加工,谨防构件内部破坏。

2.3预制构件吊装技术

吊装预制构件时,施工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控制措施,具体如下:(1)正式吊装构件之前,由专业人员检查构件规格与外观质量,清理拼缝内的杂质和灰尘,调节垫片与螺栓,使其和竖向预制构件之间的拼装标高相符合,并在墙板的根部位置提前预留缝隙,加装钢垫片后进行预制墙板位移控制。沿着建筑外墙保温板设置海绵条,突出海绵条的保温效果,避免外墙底部注浆施工时遇到跑浆问题。(2)依据预制构件吊装要求,计算吊点位置与数量,保持构件吊装的受力均衡,防止因构件吊装失稳为发生坠落事故。(3)严格规范吊装顺序,提前做好试吊工作,要求吊装作业必须按照单元流水进行,吊装一个单元后再完成下一单元的吊装。(4)遵循慢起慢放与快升的吊装施工原则,运输加速度应当缓慢逐级的开展,不能越档加速。(5)将构件吊装到施工作业面时应停顿一会,安排技术人员依据图纸要求检查构件的正方面,随后在构件套筒和钢筋对正的位置放下构件,等待构件就位加固后再松钩。表2为构件吊装期间的相应参数

[3]

表 2 预制构件吊装施工相关参数控制

序号

项目

参数

1

连接钢筋定位钢板厚度

5mm

2

连接钢筋控制钢板孔洞直径

>连接钢筋直径10mm

3

预制墙板根部缝隙预留宽度

20mm

4

海绵条厚度

30mm

5

吊装作业调整位置与工作面高度距离

200mm

2.4预制构件储存与运输技术

采用适当的运输手段,根据构件实际情况与装卸操作确定运输方法,运输前在构件的周围填充缓冲材料,保障构件使用安全。为构件存储与运输营造可靠的环境,当预制构件类型不同时,应按照存储要求选择环境。构件运输通道位于车库的顶部,建议对车库顶板位置做好支撑回顶加固,使用间距为900mm的双向支撑,水平杆之间保持1200mm的间距,在立杆的顶部位置可以设置双钢管方管龙骨,要求龙骨与道路之间保持垂直。

2.5预制外墙板安装技术

合理设置外墙板的吊点,综合利用吊装施工技术,由于预制构件体积大,应按照构件造型和体积分点位完成吊装,提前计算后确定吊点位置,使用机械设备将构件吊装到指定位置。将预制构件和钢梁相结合,起到平衡调运构件的效果,确保吊点平衡。按照吊装顺序,在墙底预留20mm的缝隙,加入钢垫片后可提高此处摩擦力,避免墙板后期出现位移的情况。起吊后不能直接下落,而是要在与地面距离2cm的位置确认落点与控制线后再下落。如果选用安装斜撑的方式,要求斜撑角度处于45°以内,底部斜撑高度在45cm左右即可。将斜撑和螺栓相互固定,最大程度上保障墙体水平与垂直度不会给结构带来破坏。使用支撑托板的时候,一般可以左右方向上旋转调整托板,且托板的长度是可以按照要求伸缩处理的,在达到预计支撑长度后,还需以保证墙板节点浇筑与振捣符合混凝土设计要求后,才可以将之前的支撑系统拆除。

2.6叠合梁与叠合板吊装

作为预制式住宅的重要结构,叠合梁需要放在门窗洞口位置,作为此处的过梁与连梁存在,一般采用现浇混凝土的方法,将其与叠合楼板固定连接,使叠合联和剪力墙之间处于同一水平位置,预制构件两侧主筋与现浇剪力墙、墙中暗柱相互锚固。吊装叠合梁的时候应提前测设,从外挂板位置引测梁底标高,再弹出控制标高位置,吊装到指定位置后用夹具做好固定,同样在底部进行支撑,保持叠合梁水平与垂直度。吊装叠合板之前需要定位,然后固定,采用钢管与独立支撑体系,将支撑设置在叠合板底部,吊装后核查板缝高度,随后及时调整。处理楼梯板时应细致化,比如在梯段吊装之前安装调节休息平台板,避免后续工作受到影响。

总结:总而言之,预制式装配住宅建筑施工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现场施工作业量,所有构件都会在现场提前预制,随后运输到现场采用吊装的方式完成安装施工,从而节约了人力与物力,减轻了施工成本支出,也提高了材料生产利用率,这是我国住宅建筑施工的未来趋势,能够全方位的保障建筑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袁玉茂,张洋洋,冯钧亮.新型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J].砖瓦,2022(01):59-60+63.

[2]窦文鑫,房晓雨,李有飞.新型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四川建材,2021,47(10):123-124.

[3]高新春.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要点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9(07):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