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养殖中常见疾病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牛养殖中常见疾病防治

赛力克·吾达尔别克

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畜牧兽医站,新疆塔城,834500

摘要:当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饮食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牛肉因其营养价值较高,脂肪含量相对较低,深受人们的青睐,已经成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肉制品,消费数量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为了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规模化牛养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通过发展规模化牛养殖产业,能够更好的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健康发展。但随着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传染性疾病呈现高发流行的态势,很多疾病发病较急传播速度相对较快,如若没有做好有效的防范工作,势必会对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所以都需要我们注重做好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最大程度的保障牛健康生长发育,提高牛肉品质。本次研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牛养殖期间的常见疾病和防治措施,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牛;常见疾病;防治措施

1牛流感

1.1发病原因

牛流行性感冒又被称为牛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养殖管理不当,卫生环境相对较差,圈舍潮湿不堪,牛群受到冷应激刺激导致身体抵抗能力下降之后,就会给流感病毒的传播流行提供条件。该类疾病的发生流行特征是传播速度相对较快,发病十分突然,在很多地区大多呈现地方性流行或者散发流行,发病流行率相对较高,但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发病之后患病牛主要表现为精神状态逐渐变差,不能正常采食,反刍能力逐渐减弱,不断的咳嗽,呼吸频率加快,从口腔当中流出大量的唾液状泡沫内容物,体温逐渐升高,一般在发病一周左右,牛群会逐渐恢复健康[1]。在开展疾病诊断过程中,可以结合外在临床表现流行特点,做出初步诊断,要想确诊,还可以打击患病牛的新鲜血液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合抗体的消散情况、升高情况来判定病情。

1.2防治措施

针对牛流行性感冒,为了缩小感染范围,应该及时将患病牛单独隔离并做好污染确实的彻底清理和卫生消毒工作。养殖场的各个区域以及养殖管理用具、养殖环境可以选择使用5%的漂白粉溶液或3%的热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在发病期间要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各消毒一次,清理环境当中残余的病毒,切断病毒的传播渠道,防止疾病继续传播蔓延。在日常养殖管理期间应该注重加强牛群的科学管理,要保证整个圈舍干燥整洁,具有良好的防寒保暖特征,防止贼风侵袭。另外还应该保证不同年龄,不同品种,不同来源的牛群分开养殖,避免混合养殖导致病原快速传播,使得该种疾病的传播流行率逐渐增加。目前牛流行性感冒没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也没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针对该种疾病只能够结合患病牛的外在症状实施对症治疗。临床上牛流行性感冒治疗主要以控制预防感染,调节胃肠道机能,增强身体抵抗能力为主要治疗原则。对于高热症状的患病牛可以进入注射30%的安乃近注射液10~20mL,或者使用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10~20mL,肌肉注射,每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3天能够取得很好的防治成效,缓解患病牛的高热症状。同时让患病牛可以口服黄芪多糖,增强身体抵抗能力。将黄芪多糖粉剂添加到饲料当中,添加量为1g/kg体重,每天服用两次,连续使用5~7天,同时为了预防继发感染,肌肉注射青霉素和链霉素800万IU和600万IU,每天使用两次,连续使用2~3天。

2牛布鲁氏杆菌病

2.1发病原因

牛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感染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属于国家二类冻疫病的范畴,大多呈现慢性发病经过,对繁殖阶段的牛群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流产,种公牛出现睾丸炎,腱鞘炎或者关节炎,典型的病理特征是全身性的弥漫性网状内皮细胞组织增生和肉芽肿结节的形成。一般情况下牛布鲁氏杆菌感染与养殖户的对外引种行为密切相关。在牛引种过程中,如若没有进行有效的产地检疫,引进的牛群当中携带有布鲁氏杆菌,再加上没有进行妥善有效的检疫检验,病原就会通过多种渠道向外传播,导致感染范围逐渐扩展。另外牛群的流产物没有得到妥善有效的处理,直接对外排放也会造成部落流行。该类疾病的潜伏周期通常在2~4个月,母牛流产是最主要的症状,常常发生在妊娠的第5~8个月,产下的犊牛大多死亡或生产出较弱的犊牛,流产时繁殖母牛会表现出明显的分娩症状,常常伴随生殖道炎症,阴道黏膜会出现米粒大小的红色结节,流出灰白色的粘性分泌物。流产之后患病牛表现为胎衣滞留,持续从阴道当中流出大量的恶露,排出乌灰色或者棕红色的内容物,持续周期在2~3周,经常会出现子宫内膜炎或者乳房炎,大多数母牛只能够流产一次,主要以初产母牛流产为最为常见[2]。公牛常会表现为睾丸炎、附睾炎、阴茎红肿、睾丸萎缩逐渐坏死。在进行牛布鲁氏杆菌病诊治过程中,可以结合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血清试管试验来确定病情。

2.2防治措施

牛布鲁氏杆菌病是一种威胁较为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目前该种疾病没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发生流行之后,应该想检测为阳性的牛群及时淘汰处理并将检测为阴性的牛群作为假定健康牛放置在隔离舍当中单独隔离养殖,并对假定健康牛群进行多次血清检测,连续三次没有检测出隐性带菌瘤后表示净化完全,并将假定健康繁殖母牛生产下来的犊牛单独分离,向犊牛提供消毒过的乳汁,并在整个培育期间注重做好血清检测,直到连续三次检测全部成阴性,该批次的毒牛能够作为后备母牛直接养殖,对整个牛群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另外在日常养殖管理期间应该坚持自繁自养的养殖管理模式,不要从疫区引进牛群,不能够从发病的地区购买饲料和各种畜产品,引进的牛群必须落实严格的检疫制度,隔离观察一个月以上,确定健康之后才能够混合养殖,并做好定期检疫,及时发现患病牛及时淘汰

[3]。另外应该注重做好针对性的管理,检测为阳性的牛群,应该及时进行隔离,并由专人进行看管,定期卫生消毒,严禁患病牛流动,避免和其他家畜频繁接触。不能够挤奶和销售,并做好阳性牛群的扑杀无害化处理。疫病防控人员和饲养管理人员在开展牛布鲁氏杆菌病防控期间,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进入污染圈舍时,一定要佩戴好口罩,穿好防护服装,出来之后应该及时更换衣物并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在疫情发生流行期间,及时淘汰患病牛,做好消毒灭援是切断病原传播渠道的关键举措。消毒灭源工作需要在当地畜牧兽医卫生监督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为了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蔓延,应该对污染的圈舍环境选择使用1%的消毒灵或者10%的生石灰乳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患病牛排处的腹泻物、流产产下的胎衣、粪便以及各种污染垫料、养殖管理用具都需要进行全面的清理和严格卫生消毒。对于受到威胁地区的养殖场应该定期选择使用牛专用的布鲁氏杆菌苗对牛群进行疫苗免疫接种,增强牛群的身体抵抗能力,有效预防该种疾病在养殖场中再次传播流行。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牛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为了有效开展有疾病的针对性防范,就需要对牛群进行科学的养殖管理,一方面要保证牛来源比较明确,做好严格有效的消毒处理工作,定期开展疫苗免疫接种,加强抗体水平监测,将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原则充分用到牛养殖的各个环节。同时在日常养殖管理期间也应该随时监测牛群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清理圈舍当中的污染物,保证牛群能够健康生长,避免疾病的发生流行,以此来推动养殖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彦,张琴,赵永超.牛适度规模养殖疫病防治分析[J].中国畜禽种业,2020,16(11):124.

[2]史冬梅.牛病流行特点及防治[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24):158-159.

[3]于雪峰,于洪宣.黄牛养殖及疫病防治措施分析[J].畜禽业,2021,32(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