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6日冷水江市暴雨成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2021年5月16日冷水江市暴雨成因分析

康艳青1,龙田辉1,周玉文2,刘热雄1

(1.冷水江市气象局 417500;2.湖南省永州零陵区气象局 425000)

摘要:本文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21年5月16日冷水江市暴雨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是在低空切变线、高空槽以及西南低空气流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冷水江市处在东部槽的槽底短波槽的槽前区域,并且处在西南急流入口位置,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外围低层西南暖湿气流越来越强。低空急流不断向冷水江市一带输送暖湿气流以及水汽,促使大气不稳定层结比较显著,同时形成强烈的上升运动,这些均推动了本次暴雨天气形成和发展。此次冷水江市暴雨天气的水汽主要源于我国西南方向。在低空西南气流的影响下,水汽沿着南亚、我国广西、贵州通道朝着湖南省源源不断地输送,为冷水江市此次暴雨天气的发生带来了丰富的水汽条件。冷水江市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结构,垂直速度场上中低层也具备上升运动,为暴雨天气的发生带来动力机制,在天气发生过程中,冷水江市存在较强的不稳定能量,这非常适宜于暴雨天气的发生。

关键词:冷水江市;暴雨;成因

引言

冷水江市位于湖南中部,资水中游,雪峰山东麓,地理坐标处于27°30′49″~27°50′38″N,111°18′57″~111°36′40″E之间, 面积439平方公里。境内整体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量特别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46.2mm。暴雨是冷水江市发生几率很大的一类灾害性天气,特别是夏季较多,经常给冷水江市交通运输、电力系统、农业生产等领域造成极大的危害。基于此,加强冷水江市暴雨天气过程的预报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对2021年5月16日冷水江市的一次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以深入掌握冷水江市暴雨天气的形成机制,为进一步提升暴雨预报预测水平提供指导。

1天气实况

受低空切变线、冷空气影响,2021年5月16日冷水江市市普降暴雨,部分大暴雨,并伴有雷电、大风,平均气温较15日下降5℃左右。全市降水量51.1mm(铎山镇花桥村)~121.7mm(三尖镇),空间分布西南部多、东北部少,平均面雨量85.9mm,一小时最大降水量48.9mm(三尖镇16日01:10~02:10);极大风速27.9m/s。共有受灾人口19474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93人,需紧急生活救助人口323人、需过渡期生活救助人口139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90公顷,成灾面积360公顷,绝收面积30公顷;严重损坏房屋29户56间,一般损坏房屋185户318间;直接经济损失1808万元、其中房屋及居民家庭财产损失420万元、农林牧渔业损失348万元、基础设施损失643万元、其他损失397万元。

2环流形势

2021年5月15日20时,500hPa形势场上亚欧中高纬为两槽一脊的大气环流形势,于西伯利亚中部以及蒙古国东部分布着西部槽,一条弱脊分布在乌拉山以西地区,低槽分布在乌拉山以东的西伯利亚东部以及亚洲东岸,东部槽南伸断裂对我国东北至华中、华南一带造成影响。冷水江市处在东部槽的槽底短波槽的槽前区域,并且处在西南急流入口位置,5880gpm线通过冷水江市区,925 hPa至500 hPa处都存在西南急流;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 北界处于北纬23度一带附近,外围低层西南暖湿气流越来越强,为强降水的出现给予了良 好的水汽条件以及能量供应。5月16日08时,冷水江市依然处在槽前,5880gpm线北抬;700 hPa低 涡 位 置和500 hPa基本重叠,低槽曲率较大,冷水江市处在冷式切变线前方,急流轴前端。受东亚大槽引导南下的冷空气 以及增强北抬的副热带高压外暖湿气流的共同 作用,冷水江市发生了暴雨天气。

3主要影响系统

2021年5月15日20时,700 hPa处分布着一风速辐合,850 hPa切变线处在冷水江市一带,和地面准静止锋区域保持一致。925 hPa切变线处在江西、湖南一线,冷水江市受暖气团控制,切变线附近发生短时强降水。5月15日20时左右,850 hPa切变线处在江苏中部—江西西北—湖南中部至贵州东南一线,冷水江市处在等比湿线区域内,湿度条件很好,并且有急流出现,低空急流不断向冷水江市一带输送暖湿气流以及水汽,促使大气不稳定层结比较显著,同时形成强烈的上升运动,这些均推动了本次暴雨天气形成和发展(图1)。近地面形势场,在湖南北边的湖北和陕西一带有1个冷高压系统形成,有低涡分布在西南地区,槽线由四川东南朝西北延伸至湖南、江西一带。5月16日08时,850 hPa切变线依旧在冷水江市一带存在,且处湿区。降水落区位于切变线南侧、低空急流北侧。

图1   2021年5月15日20时850 hPa形势场

4物理量场分析

4.1水汽条件

暴雨天气的发生需要丰富的水汽条件[1]。通过对此次暴雨天气发生之前2021年5月15日20时水汽通量场进行分析了解到,在低空西南气流的影响下,水汽沿着南亚、我国广西、贵州通道朝着湖南省源源不断地输送,为冷水江市5月16日凌晨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带来了丰富的水汽条件。

4.2动力条件

通过对2021年5月15-16日冷水江市涡度、散度和垂直速度场进行分析了解到,5月15日20时涡度以及散度场显著增强趋势;冷水江市850~200 hPa中低层属于正涡度区,同时有一正涡度中心分布在200 hPa高空,这意味着上升运动发展比较显著,850 hPa以及200 hPa正涡度中心越来越大,这表明上升运动越来越强;5月15日20时,300 hPa属于正散度区,700~850 hPa低空位于负散度区;5月16日08时,200 hPa高空属于正散度区,冷水江市850 hPa分布着一负散度大值中心,其主要结构特点是高层辐散、低层辐合;此外,5月15日20时垂直速度场上中低层也具备上升运动,600 hPa以下都属于上升运动区,600 hPa上升速度超过0.7 hPa/s。通过这些分析可知,冷水江市境内的动力辐合抬升条件呈不断增强变化态势,这为本次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较强的动力条件[2]

4.3不稳定能量条件

在此次暴雨天气发生之前,2021年5月15日20时,冷水江市上空特征为下层暖湿,上层干冷,K指数达到35℃以上,冷水江市存在不稳定层结,假相当位温处于高能区,为强降水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不稳定能量。

5结论

(1)此次暴雨天气是在低空切变线、高空槽以及西南低空气流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冷水江市处在东部槽的槽底短波槽的槽前区域,并且处在西南急流入口位置,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外围低层西南暖湿气流越来越强。

(2)低空急流不断向冷水江市一带输送暖湿气流以及水汽,促使大气不稳定层结比较显著,同时形成强烈的上升运动,这些均推动了本次暴雨天气形成和发展。

(3)此次冷水江市暴雨天气的水汽主要源于我国西南方向。在低空西南气流的影响下,水汽沿着南亚、我国广西、贵州通道朝着湖南省源源不断地输送,为冷水江市此次暴雨天气的发生带来了丰富的水汽条件。冷水江市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结构,垂直速度场上中低层也具备上升运动,为暴雨天气的发生带来动力机制,在天气发生过程中,冷水江市存在较强的不稳定能量,这非常适宜于暴雨天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剑明,章新平,袭秀峰等.湖南湘中地区一次暴雨及大暴雨过程分析[J].干旱气象.2013,31(1):118-125.  

[2]周春花,张驹.2012年8月四川盆地东部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J].髙原山地气象研究.2013, 33(3):31-36.

作者简介:康艳青(1969.06)女,汉族,湖南省新化县人,本科学历,副高级工程师,从事气象服务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