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工程与现代资源水利建设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南水北调工程与现代资源水利建设分析

于彤  ,张璐

德州市水利局  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面积广大,总体上可以分成北方和南方两大地区,南北方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北方地区受到资源分布、人口、整体环境等因素影响,在经济方面较南方地区稍有逊色,这导致了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因此,发展北方广大区域,尤其是西北地区,是当前发展改革的重中之重。南水北调工程主要目的是为了统筹南北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分配,将降水较多的南方地区水资源引流到北方,为北方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提供基础性支撑。南水北调工程是使南北方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重要举措,通过这一策略也能够科学有效地提高我国经济整体发展质量。

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现代资源水利建设;内容分析;策略研究

引言:当前经济、科技高速发展,人的生存和生产都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能否合理利用关乎着整个国家的未来。南水北调工程以及现代资源水利建设能够使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相融合,将有限的水资源合理划分运用,最大程度上降低南北方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综合提升我国整体的发展水平,避免因自然环境条件的不可控性,影响各地区经济生产能力的提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水资源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现代资源水利建设的现状和意义,综合探究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和现代资源水利建设的未来发展策略。

一、我国水资源分布、发展现状

我国水资源相对匮乏,由于人口较多,水资源的供需分配不协调;我国疆域辽阔,水资源在空间上体现出地区分布不均的特点,水土资源不匹配;受我国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时间分布不均,整体上为夏秋多,冬春少,年内与年际分配的差异也较大,旱涝灾害频繁。首先,我国水资源的总体水量在全球水量中占比较小,但是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水资源无法满足人口日益增长的现状,人口平均用水量极低。其次,水污染以及用水浪费现象日益严重,工业生产、水产养殖等部分经济行为会排出大量废气废水,水资源质量急剧下降。当前我国水价极低,与电价呈现大约1:1的比例,而在很多西方国家,水价与电价之间的比例可以达到6:1,可想而知,我国水价偏低严重,直接导致了水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国水资源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其中存在的各部分问题也不容忽视。

二、南水北调工程的基本内容

南水北调工程的构想方案起于1952年,由毛主席在视察黄河的过程中提出,后期在通过多次比较调整后,最终确立了以东、中、西三线为主的工程设计,南水北调工程的发展历史较为悠久,也积累了较多经验,其中东线工程起于江苏扬州,流经山东省内,主要是为华北地区服务;中线工程主要解决北京周边的用水问题;而西线工程目前还处于勘查阶段,未正式成立项目建设。

1.东线工程

东线工程主要贯穿了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安徽五个省份,覆盖区域面积广,主要用来解决华北地区的干旱缺水问题。而对于德州而言,南水北调途径德州内部,为德州的干旱缺水带来了直接有效的解决对策。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建设中,德州地区积极探索,将“武城县”、“夏津县”作为建设主干道,将建设工程大致分为水源积蓄、污染淤积治理、排洪截流、灌溉用水处理等等。这一工程的建成和发展,为德州市的经济建设带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德州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因此不断提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德州地区的建设也获得了较大的成效。

2.中线工程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开始,中间途径唐白河、方城垭口,借助河南省内的隧道,横穿黄河,继续北进到达北京的水源地。线路较短,覆盖范围也较小。

3.西线工程

西线工程目前还处于勘查阶段,还没有设定明确的建设目标,西线工程的建设规划中主要解决中国西北广大地区的缺水问题,以内蒙古、青海、宁夏、甘肃等地为主,将长江四川流域的水资源作为工程的起点,抽调后将水注入到黄河中,提高黄河的水量,借助黄河干流和支流为西北各地区输送水源。

三、现代资源水利建设的分析

1.现代资源水利建设的主要内容

现代资源水利建设不仅是为了满足各地区用水需求,还是以水资源促发展的重要措施。现代资源水利建设包括对水资源运用的多个方面,例如,防洪、发电、养殖、旅游、航道运输等等。南水北调工程就是现代资源水利建设中最为成功且重要的一部分。因此,现代资源水利建设能够充分将水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不断满足当前社会日益增长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2.现代资源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

现代资源水利建设首先解决了各地区的用水问题,使部分饮水用水难的地区能够有水可用,满足基本生产和生活需要。其次,现代资源水利建设也为各地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例如,开展养殖产业、借助水道开展运输和旅游等等,提高了河道沿线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动了水利建设相关邻近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强当地群众的生活幸福感。以山东省内的德州地区为例,德州地区地表水相对匮乏,而地下水的质量较差,无法当作正常饮用水,更无法满足当地正常的生产生活需要,而德州市为了解决这一基本问题,只能通过引用邻近的黄河水,但是黄河流域在德州境内的分布较为分散,德州部分地区地势相对低洼,黄河水无法被抬高引入,带来了很多饮水难题。自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以来,不仅改善了原有的用水饮水水质,还改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沿线群众随时随地都能喝上安全、健康、放心的饮用水,可以随时开展各项生产活动,当地群众的幸福感、满足感不断提升。

四、现代资源水利建设的发展策略

1.加强社会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适当调节水价,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社会对于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关乎整个现代资源水利建设,当前我国很多地区仍然存在十分缺水的问题,尤其是在气候条件本就干旱,且人口相对密集的华北广大地区,由于南方和北方相比较来说,南方水资源更加充足,这就导致了部分南方民众在水资源利用中过于浪费,要切实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就要从群众抓起,从宣传教育入手。首先,可以在用水量较大的区域及时张贴宣传标语和广告,引导群众合理高效用水,形成节约用水、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意识。其次,我国在水资源使用的定价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水价调整,水价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保证水资源正常利用的基础上,提高利用效率,倡导“一水多用”等理念,切实提高我国整体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珍惜当前仅有的水资源。

2.完善相关水资源保护法,建立起坚实的法律屏障

当前我国对于水资源的法律规定有所缺失,部分民众过分损害水资源来获取个人利益,却得不到法律的制裁,导致这类行为愈演愈烈。例如,工业废水大量排放、化湖面为耕地等等行为,给水资源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完善水资源相关法律法规这一举措是当前规范民众行为、保护水资源不受危害的唯一途径。要通过详细规定水资源利用形式、危害水资源的各类行为等条例,对社会起到警示作用,降低危害水资源现象的发生率。只有建立起法律的坚实屏障,才能确保水资源的长久可持续利用。

3.现代资源水利建设要始终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我国北方的辽河、海河、淮河、黄河的地表水资源开发已经远远超出了河流的使用极限值,不仅地表水被使用殆尽,地下水资源也被开采过度,使我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大打折扣。南方地区虽然水量丰富,但部分江河、湖泊的水质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污染较为严重,有些区域受污染影响已经正常使用。因此,在现代资源水利建设中要优先考虑到可持续发展这一策略,要根据各地水资源的实际利用和发展状况,制定不同的发展放安全,力求各地区的水资源都能够实现可持续化发展,使水资源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结束语:人类的发展是需要水源长久支持的,若失去了水资源,人类社会将会逐渐走向衰落,甚至灭亡。科学合理安排水资源,将有限的水资源进行最大程度配置,是当前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战略性工程,也是现代资源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对水资源的调控是决定国家经济是否能够长久稳定发展的核心,国家在进行水资源总体调配时,也要注重对民众水资源知识的宣传,提高民众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受我国气候环境影响,要加快经济整体发展,就要缩小各地区的差异,统筹兼顾,共同发展。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于德州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灵活处理和运用水资源,提高已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借助“长江北调”之水来大力谋发展,促进步,不断提高德州在山东省内乃至全国的经济竞争力和城市地位。

参考文献:

[1]赵存厚.南水北调工程概述[J].水利建设与管理,2021,(06):5-9.

[2]刘辉.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回顾与展望[J].治淮,2020,(12):23-26.

[3]钱德强,许召新,殷雪明.南水北调工程与现代资源水利建设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20,(09):9-10.

[4]郭天华.现代水利建设项目的规划与设计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2):204.

[5]白旭.现代水利建设项目的规划与设计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5,(06):39.

[6]李殿和.现代水利建设项目的规划与设计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