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预防晚期胃癌患者PICC 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6
/ 2

循证护理对预防晚期胃癌患者PICC 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胡翠姣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 肿瘤三科 湖北 武汉 43003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循证护理对预防晚期胃癌患者PICC 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晚期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留置PICC置管,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数据。结果: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为0.00%,对照组为20.00%,前者低于后者(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留置PICC管晚期胃癌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PICC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晚期胃癌;PICC ;循证护理;常规护理;术后并发症

胃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中老年人群更为高发,该类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就诊时病情已进展至晚期,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晚期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6~10个月,Ⅲ期1年生存率甚至不到15%,Ⅳ期长期生存者极为罕见,晚期胃癌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需采取积极治疗[1]。化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晚期胃癌常见的一种方式,PICC管是指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是化疗患者常用的一种输液途径,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PICC管虽在化疗中具有重要意义,但PICC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需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2]。循证护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护理方式,在临床上诸多疾病的护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显著效果[3]。本研究即分析探讨了循证护理对预防晚期胃癌患者PICC 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晚期胃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20例,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44~82岁,平均年龄63.28±8.45岁)和研究组(20例,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43~82岁,平均年龄63.84±8.38岁)。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②无其他严重脏器疾病;③临床资料完整;④同意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非转移性恶性肿瘤;②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衰竭;③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作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遵医嘱治疗、病情监测、基础护理、日常维护等;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具体如下:

1.2.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成立循证护理小组,护士长对小组进行统一管理,对组内成员职责进行分工,并开展循证护理相关知识培训,培训完成后统一进行考核,增强护理人员对该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2.2确定护理问题。根据既往临床护理经验、结合患者需求等寻找晚期胃癌PICC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后提出问题,主要包括“PICC导管如何护理”、“如何降低PICC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将护理问题特定化、结构化。

1.2.3寻找循证依据。根据以上提出的问题查阅资料、检索文献,检索关键词为“晚期胃癌”、“PICC”、“PICC术后并发症”、“循证护理”等,研究资料和文献中内容,寻找循证医学依据,对找到的依据进行审查、评估,评估所找到依据的合理性、科学性、适用性,并对其进行分级,确定最高级循证依据。

1.2.4将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中。(1)穿刺部位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局部疼痛、渗血、红肿的预防,合理选择穿刺血管,选择适宜患者的导管,并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穿刺点,提升穿刺技术,从而促使穿刺成功率提高,避免在穿刺侧肢体测量血压,出血较为严重者,通过绷带压迫、冰袋压迫、局部和全身应用止血药等方法进行止血,并告知患者避免肢体剧烈活动;(2)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导管异位的预防,置管前全面评估患者血管情况,了解患者有无锁骨外伤史和血栓形成史,指导患者取合适的卧位,正确测量长度,送管动作轻柔,拍X线片确定导管位置,置管期间嘱患者避免上举双手过肩,剧烈活动等;导管堵塞的预防,妥善固定导管,避免在PICC导管处采血,彻底冲管,避免术侧压力增大,按时正确封管、冲管;导管移位或脱出的预防,修建导管外长度5~10cm,拍胸片确定导管头端位置,加强导管固定,加强对患者的日常活动指导,加强患者的质量监控;导管破裂或断裂,妥善固定导管,告知患者肘关节避免过度弯曲和旋转活动,避免高压注射,避免导管堵塞,正确处理导管断裂;(3)PICC并发症的预防,感染的预防,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选择合适的敷料覆盖于导管位置,加强输液管路的维护,敷料潮湿、污染、卷曲时,及时进行更换;静脉炎的预防,严格无菌操作,正确选择管材,评估穿刺静脉,遵医嘱应用药物进行预防,置管后的前5d,每天局部温湿敷3~4次,每次20min,嘱患者不定时抬高肢体,做松、握拳等动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数据作以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为0.00%,对照组为20.00%,前者低于后者(P<0.05)。详见下表:

表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穿刺部位并发症

导管并发症

PICC并发症

合计(%)

对照组

20

2(10.00%)

1(5.00%)

1(5.00%)

4/20(20.00%)

研究组

20

0(0.00%)

0(0.00%)

0(0.00%)

0/20(0.00%)

χ2

-

2.105

1.026

1.026

4.444

P

-

0.147

0.311

0.311

0.035

3讨论

胃癌在临床中极为常见,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是指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该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临床上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遗传、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善、精神压力的增加,该病发病率也随之上升,若治疗不及时,病情进展至晚期,可直接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需采取积极治疗[4]。化疗是极为常见的一种方案,PICC是用于该治疗的常见输液途径,该置管可有效保护患者的外周静脉,建立中长期安全静脉通道,并可有效避免手臂静脉和化疗药物的直接接触,加之大静脉血流速度较快,可迅速冲稀化疗药物,进而有效减轻化学药物对患者血管壁造成的刺激,同时留置时间长,可有效保障治疗的疗程,提升临床疗效[5]。除此之外,PICC管还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对患者创伤小、留置时间长、穿刺部位肢体活动不受限制、可长期静脉输液等优点[6]。PICC虽具有一定效果,但仍存在一定并发症发生风险,故加强患者的护理十分重要。

循证护理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护理是循证医学在护理学领域的重要应用,是指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根据科学证据为患者实施科学、严谨、全面、综合的一种护理措施[7]。该护理的基本要素为患者需求、既往临床经验、科学依据等,与常规护理相比,循证护理具有真实、可靠、科学、严谨和实用性强等优点,可为患者提供经济、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为0.00%,对照组为20.00%,前者低于后者(P<0.05),可见循证护理是切实有效的。

综上所述,将循证护理应用于留置PICC管晚期胃癌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PICC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莹, 陈立秋, 汤雪婷,等. 循证护理预防晚期胃癌患者PICC术后并发症的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000(21):2.

[2]姜美萍, 俞群, 李莉. 循证护理用于晚期胃癌患者PICC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临床有效性[J]. 重庆医学, 2019, 48(A01):3.

[3]聂爱清, 马雅娟, 孙胡春,等. 循证护理对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 25(5):4.

[4]吴锡平, 劳景茂. 循证护理对老年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患者预后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 17(1):3.

[5]罗金莲. 循证护理对胃癌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J]. 中外医疗, 2020, 39(22):3.

[6]韩冰冰. 循证护理在降低胃癌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 25(16):2.

[7]易诗琼, 宋燕, 陈金华. 循证护理对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导管堵塞的效果分析[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8,000(S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