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结构实体检测的技术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2
/ 2

建筑工程结构实体检测的技术方法研究

李旭标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深圳)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始终致力于民生改善,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推进建筑业发展。经过多方努力,建筑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此感到欣喜的同时,也绝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在众多问题中,建筑工程结构问题表现最为突出。之所以迟迟解决不了,是因为检测技术方法运用不得当。既然找到症结,就要对症下药。为此,本文围绕建筑工程结构实体检测的技术方法展开研究,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实体检测;技术方法

前言

新时代有新变化,广大建筑人应有新的作为,譬如合理利用实体检测技术方法,进一步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固性。然而事实上,很多人的思想仍停留在过去,难以发挥实体检测技术方法的优势。如果继续下去,建筑倾斜、倒塌等现象就会越来越普遍。要不想让悲剧重演,需要广大建筑人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了解每种检测技术方法,通过有效运用,打造出坚不可摧的建筑物,为生产生活提供强有力保障。

一、结构外观及尺寸检测

建筑结构外观及尺寸检测是结构实体检测的基础内容,其中,外观检测常用方法有两种,分别是人工检测、电子仪器检测。前者对人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凭借一双眼睛判断建筑结构外观有无瑕疵,哪怕有一条细小裂缝,都要直接指出来,更不用说表面凹凸不平、钢筋暴露在外等严重问题。分析问题时,需要结合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诸多要素,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1]。为了进一步提高整改效果,需要工作人员对外观缺陷进行二次检测,并在检测报告中详细说明破损情况,为制定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检测建筑结构尺寸时,一定不能采用人工检测的方法,而是正确使用电子测试仪、光学仪器、实物量具等检测仪器设备。经过规范操作,得到准确数据,经过认真比对,确定尺寸偏差。如果在允许范围内,则需要做任何改变。如果偏差较大,就要立刻对建筑结构尺寸进行调整。

二、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

混凝土构件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抗压强度越大,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越好[2]。抗压强度是大还是小,不能只是主管臆测,而要有确凿的证据。衡量抗压强度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回弹法、钻芯法、剪压法。先来说说回弹法,“无损检测”家族的一员,其原理是先获取硬度值和碳化深度,再通过数学计算得到抗压强度的实际值。虽然说过程不繁琐,但想要保证结果的准确性,着实不容易,主要是因为影响因素太多,譬如混凝土的均匀性、回弹角度、检测孔的整洁程度。只要没有排除一切干扰,就不可能得到较为精准的检测结果。再来谈谈钻芯法,其适用于检测量较大的工程中,先大致划出范围,以减少工作量,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检测方法。钻芯过程是,先确定取芯位置,再借助设备获取芯样,接着进行加工,最后送至实验室检测。要想得到准确的结果,需要注意这些事项。有效控制钻芯数量,既能保证工作量适中,也能增加检测结果的说服力。芯样直径过大过小都不好,因而需要计算最优直径,重要依据是骨料的最大粒径。由实践经验可知,芯样直径的取值范围通常在是70mm至100mm之间。需要确定的参数不只有芯样直径,还有芯样高径比,最高不能高于1.05,最低不能低于0.95。最后对剪压法进行说明,用四个字来形容它就是简单粗暴。具体过程是,把剪压仪至于混凝土构件的直角边上,持续增加压力,直至被检测部位损坏,根据剪压力计算出实际抗压强度。总而言之,不同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技术方法,使用要求各不相同,工作人员要对其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在检测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则要立刻解决,最大程度避免结果失准现象的发生。

三、砂浆抗压强度检测

在砂浆抗压强度检测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贯入法。贯入法检测分七步进行:第一步,找到平整度相对较高的砂浆区域,将贯入仪置于其表面。第二步,把测钉放入测钉座中,并保持尖部朝外。第三步,用扳手拧动测钉座,直至测钉牢固。第四步,一边转动扳手,一边摇动手柄,直至挂钩完全挂好。第五步,不断调试贯入仪主机扁头的位置,当扁头与灰缝灰缝中心线对齐,并且与砂浆表面保持垂直关系时,即可停止当前的操作。第六步,再一次转动扳手,确保测钉进入砂浆里。第七步,使用专业工具,开展测量工作。工作流程是先取出测钉,再清除测孔内的灰尘,最后测量贯入深度,在读数时,精确到千分之一厘米。

四、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保护层厚度是衡量钢筋性能的主要指标,太厚太薄都不好。如果保护层太厚,钢筋截面面积就会相应缩小,然而重量却在增大,继而发生位移、变形等现象。当位移量或变形量过大时,钢筋构件就会遭到毁灭性破坏。如果保护层太薄,部分钢筋就会裸露在外,长期接触水,腐蚀情况不可避免[3]。恰在此时有外力介入,混凝土必将大面积脱离,从而导致腐蚀现象加剧。不仅如此,混凝土还会产生碳化作用,受其影响,钢筋承载力持续下降。由此可见,对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很有必要。目前常见的检测方法有三种:其一,电磁感应法。探头内嵌线圈,而线圈会自动生成磁场。当钢筋进入磁场的时候,磁力线随之发生变化。深入分析磁力线图,便能得到钢筋保护层的实际厚度。其二,雷达仪检测法。给雷达仪通上电,天线就会发射电磁波。当电磁波触碰到钢筋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从而被仪器捕获到。对反射结果进行研究,就能推断出钢筋保护层的真实厚度。其三,局部破损检测法。检测位置的选择至关重要,既要具有代表性,又不能对钢筋构件本身造成严重破坏。位置确定后,采取人为破坏的方法,使钢筋裸露在外,随即用专业工具进行测量,就可清楚钢筋保护层的实际厚度。得到想要的结果后,需要对破损处进行修复,以此保证钢筋构件的完整性。

五、焊缝内部质量检测

很多建筑工程中都会出现焊缝问题,要想及时发现问题,需要做好质量检测工作。检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初探。探测前,需要调整三项内容,分别是DAC曲线、补偿增益、评定线高度。一起准备妥当后,即可用探头扫描焊缝。在扫描过程中,回波信号会自动生成。第二步,精探。先仔细观察屏幕,确定最大化回波数值,再分别计算垂直和水平距离,从而找到缺陷位置,接着采集缺陷区域的定位数据,从中推测出缺陷点与焊缝的位置关系,最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修复措施。

六、装配式工程检测

随着时间的推移,装配式工程逐渐成为主流。当然,要想充分发挥其优势,需要严格把控质量关。常用的检测方法是,先建立建筑信息模型,再输入相关数据,最后借助模型的强大功能,准确判断出装配式工程是否存在质量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将相关施工技术参数输入进去,由建筑信息模型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如果确认没有问题,则需要工程人员加快技术落地。

总结

结构实体检测是建筑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否做好这件事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牢固与否。当然,这件事并不容易实现,是因为影响建筑结构的因素有很多。即便如此,广大建筑人也不能萌生放弃的念头,正确做法是全面掌握各类检测的基本原理,并狠抓每一处细节,充分发挥结构实体检测技术方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建明.初探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的运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0(02):161-162.

[2]周鹍,梁伟,王鑫.建筑结构检测技术研究[J].居舍,2020(01):83.

[3]杨若愚.建筑结构检测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