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理念对城乡规划设计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4

绿色生态理念对城乡规划设计的影响

虞欢

宁波市奉化区规划测绘设计院 浙江 宁波 315500

摘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随着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规划设计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就具体情况来看,由于工业的发展,我国各地的生态环境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后续的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对经济发展、人居需求和生态环境进行平衡,确保建筑设计的生态价值得到体现,将是城乡规划设计的重要方向。鉴于此,从城乡规划设计及生态建筑的概念入手,分析了相关规划设计之中城乡状态研究不深入、资源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生态”为核心的城乡规划设计策略,以期对实际工作形成一定帮助。

关键词:绿色生态理念;城乡规划设计;影响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加剧,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有了全方位的提升,在国家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人们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城乡环境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影响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全面保护环境健康,才能更好地实现发展目标,而环境污染导致的后果也一定程度上危及人类的健康。环境关系到人类的未来,更关系到子孙后代,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不能因为发展经济而破坏环境,这是我们的底线,更是当代人需要深入思考的重点课题。当前,我国的城乡建设越来越好,只有全面做好科学的规划与设计,才能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确保环境指标达标。随着现代健康理念的深入,绿色城乡观念也已经成为了主流,在各地得到了良好的实践,绿色理念开始进入到城乡规划设计各个环节中,也在城乡规划工作中形成了日常化、标准化的形态,在城乡规划工作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绿色城乡发展观念是符合现代社会整体发展和进步规律的新观念,通过新城乡设计观念推广,不断提高绿色、低碳和环保的水平,在保护周边环境的同时,更好地推进人类健康发展。

1城乡规划设计的基本现状

1.1现有的规划方式不合理

在对乡村区域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统一的工作形式。但是当前在进行实际建设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并没有提高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没有对乡村区域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制定的规划设计方案不够科学应用,可行性比较低,甚至存在照搬照抄的现象。在进行乡村建设时,存在千篇一律的效果。规划人员在对乡村区域进行设计时,没有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景观的设置不够合理,布局形式存在问题,地方政府也没有对这项工作进行大力的扶持,更没有为乡村区域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在进行工业建设的过程中,相关企业没有严格按照法律要求进行标准建设,也没有将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中,阻碍了乡村规划和设计工作的开展。

1.2乡镇资源利用不合理

相较于乡镇规划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在很早就开始更新,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对于资源的合理利用比乡镇要好。由于乡镇规划设计长期处于滞后状态,因此资源利用极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各地在生态建设中,没有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而是设计人员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设计与规划,这种脱离实际的设计方案,本质上就是一种资源浪费。长期采用这种设计理念对生态建筑进行设计,生态建筑也无法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相契合,不仅浪费了资源,也不利于城乡规划设计的发展。2)设计完成之后,会由专门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但是很多施工者没有对资源的合理使用引起高度重视,导致在施工环节对一些建筑资源产生了很大浪费,没有体现出资源合理利用的理念。3)由于城市的发展逐步向乡镇蔓延,因此造成很多乡镇在拆迁上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大面积不合理的拆迁导致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没有发挥土地利用的最大效果。

1.3城乡规划设计中生态建设应用的意识问题

从目前我国城乡规划设计现状来看,虽然一些地区已经明确规定了要将生态建筑应用于城乡规划设计中,但是大部分的生态建筑设计师并没有认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设计师在实践过程中的生态设计能力低下,没有在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考察周边的自然环境,从而降低了生态建筑设计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甚至有一些设计师缺乏生态设计观念,生态建筑设计只是纸上谈兵,根本无法将其应用于实际建设中。这些都是当今生态建筑设计领域的设计人员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原因是设计人员的生态建设意识不足。这种情况不仅会阻碍整体城市规划设计的进程,还会大大降低城市规划设计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

1.4环境污染严重

城乡建设并不是单纯的建筑与拆迁,更主要的是需要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当前,我国的城乡规划并不合理,城市规划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一些农村人口进入到城市中生活,而乡村的土地则变成了建设用地。对乡村用地的大量使用,不利于环境的平衡,不少地区对土地资源应用不合理,是当前的现状,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科学合理的城市建设目标和乡村振兴规划,很多地区城市建筑经常会发生重复拆建、烂尾情况等,导致了土地资源严重浪费,为后续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压力。很多城乡规划没有目标性,进行规划时也是一时兴起,部分不合理的城乡规划设计,造成严重环境污染与生态的破坏,最终导致城市出现酸雨、沙尘暴及河流污染等情况,不但不利于经济发展,还影响了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城乡规划过程中,一些乡村成为了工业基地,有的大张旗鼓建立开发区,引进高污染的工业项目,大量的生产不但没有增加经济效益,反而导致地区的污染、生态环境被破坏,还有一些工业废气也会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进而加剧我国生态环境的污染。而在农村建设方面,由于缺乏充足的资金、技术和设备的支持,经常会发生垃圾处理不及时、土壤污染严重的问题,致使城乡规划设计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城乡经济的发展,进而降低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1.5缺乏健全的长效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在进行生态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各项工作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生态理念没有深入人心。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时,缺乏健全的制度体系,现有的组织形式不够合理。首先在进行生态乡村建设时,缺乏生态文化意识的支持。居民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眼前的利益,忽略了长期的生态效益,在进行生态乡村建设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也没有对生态文化知识进行大力的宣传,导致区域内的居民对这项工作一知半解,无法充分调动区域内居民的积极主动性,甚至引发了居民的抵触心理。工作人员在进行乡村区域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但在开发的过程中,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导致自然资源遭受了更多的破坏。

2绿色生态理念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应用领域

2.1地块开发建设领域

地块开发是城乡规划的主要内容,全面做好地块的设计,才能做到有序发展。地块作为建设中的基础,如果设计不合理,不但不利于城乡发展建设,更为后续的发展带来影响。如何选择地块进行相应设计是重中之重,要全面做好地块的设计,才能更好地保证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效。为了更加有效保证土地的合理利用,我国对地块设计方面已经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标准中对绿色地块开发提出了重要的要求,充分考虑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如建筑选择位置与日光的结合度、当地用地指标和用水安全、节能设施和绿化规模等均考虑到了绿色的指标。在建筑的节能方面,也对建筑提出了重要的要求,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了标准与规范,通过节能建设,全面节约能源,有些需要利用室内外光照条件进行整体绿色低碳技术建设,更好地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集约化发展已经成为主要的建设原则,通过对土地的合理设计,保证了产业聚集式发展。通过核心区的建设,更好地带动周边发展。通过对土地的整体规划设计,更好地体现土地的资源效应,有效利用了土地空间,减少了环境的污染,推动了低碳绿色环保模式的建立,从根本上保证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实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

2.2合理地进行生态建筑选址

在开展生态建筑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设计师应当全面贯彻

生态建筑观。首先,设计师应当在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将

选址工作作为最关键的工作,在选址的过程中严格遵循生态建

筑观念,尽可能将生态建筑的设计风格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其次,在进行生态建筑物选址的过程中,生态建设领域的设计人员需要利用专业知识实地考察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同时利用各种监测设备时刻观察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并且尽可能推测变化趋势,然后依据已有的数据,制订合理的、具有可行性的生态建筑施工方案,在提高生态建筑施工合理性的同时,选用节能材料,从而有效减少资源浪费。最后,生态建筑设计领域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生态建筑的过程中,应当将施工现场周边的自然景观融入生态建筑设计方案中。这不仅可以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还可以凸显生态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设观,从而实现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

2.3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建设生态高技建筑

良好的通风、光照效果是确保城乡规划生态建筑舒适性的必要条件,而就通风、采光设计方面来说,积极利用自然条件能达到良好的设计效果。在城乡规划生态建筑过程中,用户更注重建筑设计的舒适程度,而建筑单位还需从建筑成本方面考虑,设计人员可结合两者需求,加大生态建筑中对自然条件的利用程度,从建筑和平面布局与立面设计等方面,发挥自然条件对建筑舒适性的积极作用,在满足用户与建筑单位需求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保工作的难度。基于上述条件,我国建筑单位提出了生态高技建筑的新型概念,这类建筑设计深入考虑建筑微气候,并分析生态建筑设计的三大原则:生态建筑的舒适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建筑内部的湿度与温度,只有当建筑温度与湿度符合人体需求时,用户才能感受到生态建筑的应用舒适性,因此生态高技建筑设计首要原则就是确保建筑温度湿度符合人体健康及舒适要求;其次是建筑采光性方面,应尽可能使用自然采光,使用户感受到与自然的联系;最后是自然通风,合理利用自然气候进行通风调节,不仅能降低能源消耗,也能提高城乡规划生态建筑的舒适性。实现生态高技建筑设计目标还需设计人员与建筑企业的共同努力,从而达到平衡生态与建筑间关系的目的。生态高技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生态建筑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而在生态住宅建筑中更是获得了诸多好评。进行采光设计时可从屋顶角度入手,众所周知屋顶是室内光线的主要来源,我国现阶段生态建筑也在屋顶应用了收集自然光线的设备,或采取反射光线的屋顶设计。生态高技建筑设计中,主要使用采光中庭设计来利用自然光线,阳光等光线从中庭部分照射进生态建筑,工作人员再将光线收集装置或反射装置设置到光线照射点,使其反射到建筑内部,满足用户对采光的需求。阳光不仅是建筑自然采光的主要途径,也是建筑自然温度调节的主要方式,阳光照射能为建筑内部带来一定热量,降低取暖设备的使用频率。以建筑中的双层外墙系统为例,设计人员可在两层幕墙之间设置智能叶片,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智能叶片会对室内通风情况进行调节,同时借助电子玻璃对阳光光线与温度的感应能力,合理改变室内光照亮度与温度,确保建筑内部环境符合人们对舒适性的要求,提高城乡规划生态建筑设计的应用效果。针对城乡规划中的公用建筑空间,设计人员可为其设计开启式屋顶,结合互联网、计算机等新型技术控制其开关,根据季节与天气条件调节屋顶开启程度与时间。自然生态资源利用也包括城乡规划设计生态建筑设计中的绿化设计。随着我国对环保工作重视程度的提升,我国建筑业对建筑设计环保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如道路桥梁建筑增设绿化带、社区施工应用绿色景观,绿化设计几乎遍布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城乡规划生态建筑作为新兴起的建筑类型,也该延续绿化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积极应用绿色景观,提高生态建筑设计的环保性。不仅在室外,建筑内部也是进行绿化设计的绝佳场合,设计人员可通过绿植、水面等设计,将建筑内部空间进行划分。如城乡规划中的室内广场、室内花园等,设计人员可利用水渠、水池等增加建筑美观性,还可在走廊、亭台区域增设蔓状绿植,使生态与建筑紧密结合,增强公共空间美观性与环保性,促进城乡规划的发展。

2.4合理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与施工中有着重要应用,而从新时期城市生态建筑的建设实践来看,景观资源的合理利用,尤其是各类具有景观价值、生态效益的植物的搭配、整体布局,对生态建筑建设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从设计角度分析,应在生态建筑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围绕当地的特色乡土植物合理取材,尽可能选择适应能力强、生态效益显著且适于建筑景观布置的植物。在合理取材的基础上,层次设计也是提升观赏价值的重要方法,乔木、草本植物、灌木的合理布置,既能充分体现生态景观设计的艺术性,又为不同景观的生态功能、生活习性的合理搭配创造了基础性条件。此外,生态建筑理念在建筑领域的应用,除了关注生态平衡层面的追求与行业需求的体现外,还需要考虑建筑背景下的其他因素给生态建筑带来的影响。例如,如果生态建筑的核心功能是居住、生活等,则任何景观布置、景观设计都必须围绕这一主线进行设计,避免由于对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应用,导致生态建筑原本应当拥有的生活、居住等功能受到限制,尤其是某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生态建筑,应当突出其便捷性、舒适性等特征。倡导节能降耗,则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设计经验与设计技巧,权衡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应用问题,人、自然、建筑和谐共处的实现路径等,充分发挥生态建筑的价值,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工作、生活环境。

2.5建立健全的长效激励机制

在进行乡村规划和设计时,需要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确保所有居民都能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从精神层面对保护环境的工作进行大力的宣传。还可以制定专门的环境保护主题活动,将其与乡愁等情感进行有机结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在进行制度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对各项内容进行完善和优化,才能为乡村规划设计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在进行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时,要对居民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进行改善和优化,可以通过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对居民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确保居民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且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物质层面的支持。在进行生态旅游景观建设的过程中,要想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就要促进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平衡发展,确保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在进行基础设施建时,需要根据旅游资源的开发需求,对基础设施进行合理的配置,确保设施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可以将乡村区域的规划和设计,与生态文明设施的建设进行有机结合。规划人员还要对区域内的交通进行合理的设计,并且准备绿色的餐食,创造优美的环境,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进行区域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快设施的建设速度。采用绿色化的基础设施,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设施的基本功能,还存在生态保护和修复等功能,例如在对城乡交通规划设计时,不仅要做好路线和基建的处理,还需要做好绿化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做好森林和雨水花园以及湿地等区域的保护。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避免资源在利用的过程中,存在破坏的现象。在进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创造更多的综合效益,还可以对乡村环境进行美化,营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还可以对已经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修复。在对建筑物进行规划和设计时,需要加大绿色材料的应用力度,避免建筑物的建设,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还要降低整体的能耗量。

2.6自然生态位规划设计策略

为了实现城市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发展的协调,对自然共生开放的城乡地区进行绿化系统维护和补偿以及水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采取积极的生态位策略。针对城乡交接处绿地系统的特点,在进行城市建筑时,在最大程度保留原有绿地树木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屋顶的隔热性,增加屋顶的绿化。绿化面积的增大不仅为人们提供休闲以及避难的场所,同时也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同时对于比较容易出现气温差的城乡地区,可以有效的缓解因温度的变化对城乡气候的影响。在城市建筑规划中,要实现对城乡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使用雨水收集与污水处理系统,对城乡的水资源进行净化与循环。建造一个容量大的蓄水池和处理量大的水处理设施,用于对城乡屋顶、地面上的雨水收集以及生活污水的处理。对周围环境的生态用水,可以融入催化剂对水实施净化,同时还可以使用节水设备以及透水性管沟等措施,用于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对城乡周围生态环境的改善。构建的自然生态位规划设计策略,不仅优先分析城乡自身的特点以及所处的自然环境,还根据城乡发展的现状建设了相应的基础设施,实现了对周边优质生态资源的有效利用。

2.7优化城市结构保护环境

我国的城市大量扩张也加剧了对乡村土地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城乡健康发展,只有全面重视结构的科学布局,才能更好地推动城乡发展,进一步优化结构。强化乡村环境保护,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课题,要全面倡导节约土地资源理念,推动城乡可持续发展。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的问题较复杂,如交通、建设、用水、用电和通信等,各个方面都关系到城市的设计,更影响到人们生活,要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考虑,才能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更好地保护我国环境建设。在进行结构优化时,要把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城乡规划中,进一步强化乡村环境建设,对塑料、固体废弃物和橡胶等可回收利用的工业原料,需要进行二次利用,全面提升城乡规划设计合理性、科学性,最终达到改善并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目的。

2.8注意设计空间结构体系

在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当中,设计师应当合理应用生态建筑观,并且根据建筑的整体风格来合理规划设计生态建筑的空间结构体系,并且在设计中融入与建筑物周边环境相统一的因素,从而切实提高建筑物的生态性。在传统建筑物的空间结构体系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不断提高建筑物内部空间结构的稳定性,并且防范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不断好转,在生态建筑空间结构体系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当提高生态建筑观理念在设计中的占比,高度重视外部因素。比如,在生态建筑空间结构体系的采光设计中,为了减少人们在居住过程中的电力损耗,设计师可以采用我国传统的坐南朝北的内部空间结构。这种传统的空间结构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光源,不仅可以节约生活用电,还可以提高生态建筑内部空间结构的生态性,从而确保生态建筑内部空间具有良好的采光效果。然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设计师需要注意的是,建筑物的周边环境以及建筑物自身的外部结构都会影响内部空间的采光效果,部分墙体甚至会将阳光隔绝在外。因此,生态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外部结构时,必须留有一定的改造空间,以便当其与内部空间构造发生冲突时,给自己提供修改的余地。

2.9应用绿色建筑材料,提高环境保护效率

构建资源节约性城乡规划生态建筑,还可从建筑材料方面入手,加大对绿色环保材料的应用力度,对施工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高效保护。考虑到部分城乡规划生态建筑要在居民聚居区内进行建造,因此在施工开始前,设计人员还需对居民居住生活需求进行详细调查,并对原计划生态建筑设计方案进行整改,在保证建筑施工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进行建造。同时还要注意绿色施工材料的应用,减少施工材料对资源的损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构建环境友好型生态建筑。为加强绿色环保材料的应用效果,建筑单位应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流程进行严格化管理,确保其施工按照相关规范进行,避免施工操作不当损害绿色建筑施工材料的应用效果。绿色建材施工与传统建材不同,如使用原技术进行建筑施工,可能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因此设计人员在城乡规划生态建筑设计中要对施工方式进行合理设计,为用户创造更加舒适的应用环境,实现城乡规划设计生态建筑设计的根本目的。我国现阶段环保建材利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质量方面的问题,为提高城乡规划设计水平,建筑企业还应对环保材料安全性进行检测,积极引进安全性、实用性较高的建筑材料,进一步推进城乡规划生态建筑设计的良性发展。如生态建筑保温方面,设计人员可采用新型保温隔热材料,该材料由三个保温层复合而成,具有较强的保温隔热性能。或分析生态建筑基础建材,传统生态建筑主材料为砖瓦、石材等,环保理念驱使下,城乡规划生态建筑设计采用更加轻薄、环保的材料进行建筑施工,节约石材、木材资源的同时,也减轻了建筑自身的重量,有效延长了建筑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部分环保型材料还能实现循环使用,是我国资源节约工作中的一大进步。

结语

城乡规划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作,整体看其涉及的内容较多,要形成综合的规划,才能有效提高发展能力,更好地实现城乡一体建设与发展。在城乡发展过程中要全面引进先进的理念,通过对绿色生态理念的推广,全面解决好发展中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更好地推动城市和乡村可持续发展,促使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相关政府、产业部门要全面强化城乡一体化治理能力,加强对绿色生态理念的推广,通过科学的应用,更好地解决好规划设计不合理问题,提升城乡规划设计能力,进一步提升全民意识,强化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意识,积极参与到城乡建设规划中,最终实现城乡规划设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仲倩潍,胡敏,章萍芳,刘佳妮.生态科技理念在乡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以兰溪渡渎村乡村会客厅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1(02):44-45.

[2]陈平.绿色交通理念的县、乡、村公路交通运输规划设计——基于祁连山生态保护为例[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0,43(07):199-200.

[3]徐政,张娜.“慢村”理念下丘陵地区生态型乡村发展模式与规划设计——以合肥市虹光村为例[J].城市建筑,2020,17(11):38-39.

[4]陈口丹.乡村聚落景观规划中传统生态观与朴门永续设计理念对比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05):75-78.

[5]吕燕,邓敏.乡村旅游中观光果园的价值发现——评《景观生态理念下的乡村旅游规划设计》[J].中国果树,2019(05):22.

[6]邹菁华.基于乡村旅游视角的乡村规划设计探索——以宜昌市兆吉坪村为例[J].城市住宅,2019,26(02):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