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党课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实践研究—基于工作案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艺术+”党课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实践研究—基于工作案例分析

张恒稳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市  300387

摘要:党团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抓手。本文结合作者工作实际,通过分析学生党支部结合专业特色,创新艺术+党课形式应用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工作案例,总结在实践中的有效做法和经验,不断丰富党课内容,提升学生党组织育人实效。

关键词:党团教育;新生;立德树人;党课形式;

新生步入大学校园,入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感、坚定理想信念的关键期如何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需要从第一堂党课开始,发挥党建工作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中的重要作用使得学生用高远的政治追求指导当下的规划与行动,在青春又一次启航时寻找到领航的灯塔艺术+党课的形式,对于增强大学生党课教育的内化、感染力更为直观的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心有所信,砥砺前行意义深远

一、案例背景

新生入学教育中,党团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大学的第一堂党课形式虽然不断创新,但单纯聚焦入党程序的讲述,对于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倾听时存在直观性不足等问题,导致育人效果不佳分析学生们习惯交流的话语体系把握新特点、新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角度,成为时代新人突破了新生入学第一堂党课的单一内涵艺术+党课的形式推进新生入学教育、未来成长目标规划、职业发展定位等方方面面育人工作的落实落地,需要从基层学院肩负好党建引领学生成长的最后一公里使命,树立最先一公里的思维自觉,破解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把握不准、与学生成长关切处于两张皮难题

二、工作思路

一)坚持问题导向,遵循规律守正创新

突破理论学习与专业求知之间,学生关注点与育人关键点之间的结合问题。一方面破解形式单一的瓶颈,立足学院多学科专业、艺术展示形式多样的特点,学生党支部立足专业特点各有侧重,承办设计不同专场的院内面向新生系列艺术+党课。

(二)发挥同向同行的协同作用,拉手增进党课深度

以同一主题不同侧重的形式,如将四史讲述按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设置不同侧重的专场,邀请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与学院各专业教师党支部书记、骨干教师共同为党课设计实施推进把关审核、提出意见保证理论把握精准,专业呈现到位

三)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护航青春、领航思想的问题

在大学期间,学生对于生活学习中出现的挫折挑战,现实生活中提出的一道道必答题、选答题,如何答好交出一份满意答卷,需要更多的从理想信念确立上进行引导。以年代主旋律艺术作品为依托,挖掘创作背景、社会反响、流传历史,以点带面,将党和国家发展的历程,以不同艺术形式展现更能够引发学生强烈共鸣

案例做法

学生党支部开展青春献礼,聆听初心主题党课为契机此后面向新生设计四史学习专题党课,开展知史爱党 知史爱国 心有所信 砥砺前行艺术+党课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紧密结合,双向挖掘内涵。

(一)结合四史学习,认真策划艺术+党课呈现形式开场阶段以《我们走在大路上》歌曲合唱,小号、鼓合奏片段引出,第一篇章围绕党史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走向成熟的实践史设计《解放区的天》钢琴独奏、《红梅赞》女生独唱第二篇章围绕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建设新中国的实践史设计《八女投江》舞蹈表演、《绣红旗》歌曲演唱、《我的祖国》钢琴联弹第三篇章围绕改革开放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实践史设计《我和我的祖国》弦乐重奏、《走向复兴》歌曲重唱第四篇章围绕中国共产党是引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政治力量设计《大写的中国》诗朗诵、《不忘初心》等歌曲联唱

(二)发挥专业特色,充分提升学生党支部四史学习的深度

组织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积极分子面向新生群体,立足专业所学设计一场场各支部独有的小双周音乐会,遵循党课与专业学习展示结合的方式,分别深入推进学习和研讨,如戏剧影视文学支部同学利用学院影厅开设四史专题影片展;舞蹈与表演支部同学开设线上空中艺术课堂推进不同专业同学对于舞蹈作品的欣赏和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音乐学、声乐、键盘、器乐相关专业涉及的支部同学以隔空联唱,接力演奏不同年代艺术作品的方式,发挥传承传递作用。

(三)邀请思政课专业教师,为艺术+党课进行现场微课堂讲授

充分增强课堂中理论的深度,使新生在入学之初,跟随艺术作品追寻年代记忆的过程中,有政治理论课教师相伴,将传承红色记忆的微课堂搬进党课教学之中,同时邀请专业教师对艺术+党课的策划、讲解给予理论融入方面建议,对于新生开启大学生活寄予期望。

(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录制艺术+党课视频积累教学资源

在党课设计展示的基础上邀请专业拍摄制作团队,进行党课录制剪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党课教学素材库,不断地形成更为系统

专题设置合理逻辑性较强的系列党课设计、展示、录制模式,增强辐射影响力,积累面向新生入学阶段进行党课学习的资源库。同时,将优质党课资源进行整理在学院官微等线上平台进行推送,通过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

四、工作成效

(一)突破工作瓶颈,夯实党建与专业同行的基础

艺术+党课指向的最为实际的工作目标,对化解难题瓶颈具有现实意义。长久以来,党建工作中,理论学习、主题活动开展的形式载体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创新思维,避免视野局限,特别是将党建工作与学生的专业夯实相结合,基层学院一直在不断探索。艺术+党课学院党建育人与专业学习相融合,避免对于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各环节的脱节,将学生看作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以此在更为科学的层面上客观地认识学生认知和接受规律,对于学生大学期间全链条、全时段的进行关节点细化,赢得学生的信任具有重要意义。

(二)以生动的呈现形式,建立不同专业学生自我教育、朋辈教育的模式

伴随琴键跳动,激昂传递出我和我的祖国旋律的心灵共鸣;伴随舞姿跃动,回顾革命战争年代人们的英勇无畏,传递出珍惜当下与伟大时代同行的坚定;通过动听的演唱,讲述改革开放的一个个真实故事,今昔对比,告诉学生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满足关系到每个个体的梦想实现;通过深情的朗诵,说出我们心中大写的中国,三月里的鸟语花香、青砖黛瓦雕梁画栋,在对于生长着诗意的中国的热爱中,讲述着一代代人的爱国奋进故事。新生入学后首场党课艺术+党课的形式拉开持续为学生构筑梦想、领路青春延展党课的受众范围,不仅局限在学生中的党员群体进行工作聚焦,更将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持续在全体学生中进行夯实,细水长流发挥常态化的党课引领成长的浸润作用。

工作启示

一)增强新生向党组织积极靠拢的自觉

提升党员发展质量,将党员发展、积极分子培养工作流程搭建完备、工作前置,前提是广大申请人对党组织的追求执着,通过第一堂生动的党课,解决由感性的热爱上升为理性追求,由被动等待变为自发自觉靠拢党组织的问题。

二)增强个人追求与时代需要同频共振的意识

只有入党动机端正,了解在新时代我们的党为什么可以带领人民奔赴幸福生活,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所在,才能不忘来路、行稳致远,与时代同行。对于党组织的向往追求,是对于将小我融入大我,接过接力棒,跑出自己最好成绩的承诺和宣誓。因此,立足于艺术类学生的专业优势,用他们善讲、愿讲的表达形式,精心设计编排艺术作品,跨时空对话作品中的人物,对话作品创作的初衷与情怀,新生自身在党课中既是听众、观众,又是讲述者,演绎者将整个设计准备演绎反馈的全过程,打造成新生入学后第一堂党课,带给学生动态的、激发主动性的影响。 

(三)构建党建学工思政、艺术专业教师党员申请人大学生共同参与、教育与受教互动的格局

工作中,搭建新生入学教育第一堂党课的工作团队,辅导员作为支部书记起到设计推动作用,注重将联动机制建立,打破工作壁垒,将理论指导教师——政治理论课教师时时把关同行作为有效避免理论短板的保障;以专业教师走进党课设计实施,从根源上将专业上的精准指导与课堂呈现中的深入挖掘始终并行,不脱离专业导师、艺术家的循循引导,在与党员申请人的互动之中,艺术+党课不仅上成一堂艺术党课,同时上成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参考文献:

[1]曲云进,姜松.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问题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9,3(06):80-84.

[2]朱蕾.审美化党课推进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实效性研究[J].内江科技.2021,42(06):128-129.

[3]晏雨翰,刘奕伶.艺术资源在艺术院校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5(14):54-57.

[4]付玉红.贵州高校艺术生党员教育载体多维创新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5):152-153.

课题项目: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科研项目(课题编号:52WT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