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精细化工时管理模式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船舶精细化工时管理模式及应用

左奇

江苏新扬子造船有限公司, 江苏 靖江  214532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向前推进,激烈竞争环境所带来的国家经济转型步伐的日益加快,造船企业面临船舶行业内各兄弟单位及民企之间强大的竞争力,使企业不得不把降本增效作为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以此来获得更多发展的机会。而船舶设计工作是整个船舶企业降本增效的源头所在。如何有效地控制设计工时,对船舶设计工作进行精细化派工,是值得很多企业管理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船舶,精细化,工时管理,应用探讨

1工时管理的重要意义

新时代发展至今,船舶制造行业跟随着世界制造产业的步伐,从工业发达国家向工业新兴国家的产业迁移己经基本完成。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造船产业虽然凭借低人工成本的优势抢占了许多国际造船的订单,但随着国内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这一竞争优势正在不断消泯。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1年,我国各大船舶制造企业的整体订单量是逐年增加的,但是新船订单和手持订单均同比出现了一定的下降,各大船舶制造企业的新接订单量增长比较缓慢,甚至有的企业订单开始消减。现如今,船舶航运市场趋于饱和,甚至已经出现了运力过剩的局面,这给船舶制造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挑战。船舶精细化工时管理的重要意义即在于,以创新求变的理念打造一项“生命工程”,注入系统管理的理念,巨细无遗地抓好各项预算,使业财之间的融合度变得更高,推进船舶企业的降本增效,提升综合管理水准,为船舶企业的可持续绿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工时管理模型的建立

船舶生产设计过程当中,图纸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有效地消化设计图纸以及相关的设备资料,设计前期应当进行相应发策划,根据各专业生产设计模式有效完成,同时设计各类生产设计图纸。而这些工作的完成都需要相关专业共同协作来实现。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粗略分类无法全面指导设计管理工作,因此应按照专业进行精细化的分类。另外还要协调好不同专业间的工作内容,构建完善的工时管理模型,在具体的工时管理过程中,对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并对这些方面深入地细化。现将工时管理模型的建立阐述如下:

2.1基准工时表的建立

对于基准工时的建立,主要是指在相关技术等级前提下,完成特定的工作量,需要在相应标准下将工作全部完成。图纸细分工作完成之后,应当对相应的基准工时表进行构建,设计基准工时表。若工时表不能满足船舶设计的要求,会使设计部门工作量大幅提升,这样一来就会耗费很多的时间,对船舶设计工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进一步合理划分图纸,如将船体进行机舱、船艉、艉轴以及双层底等几个部分进行合理的划分,并依照不同的区域,对基准工时进行区域划分。在后续工作开展过程中,科学合理地校正基准工时,确保基准工时与相关设计要求相符合。

2.2实动工时系统的建立

建立实动工时系统绝非易事。该系统主要包括采集实动工时和分析实动工时等部分。采集实动工时过程中,要对各个阶段以及各项工作相应工时进行收集,达到建模的过程,需要对每份图纸进行详细的采集,采集过程当中应当以日为单位,清晰地记录不同部门工作人员每一天的工作量。而对于分析实动工时而言,主要是完成相应的采集之后,来有效地分析设计工作人员的工时信息。该分析过程通常是将同一技术等级员工列在同一个工时表内,将相同等级员工工时表进行转换,形成基准工时,并且将各个工时进行有效的合并,充分考虑图纸上的分类,在对应的区域进行图纸划分,并依照相应的公式开展平均工时计算。建立实动工时系统,可以使工时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然而采集工时的这种方法,极易导致设计工作人员对这种采集方法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而且采集工时的过程当中,需要填写非常多的条数,分析数据的难度会进一步增加。因此,实动工时系统在构建过程中,应当对人性化管理方面给予充分的考虑,同时进一步提高自动化分析能力,建设实动工时系统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3关键技术分析

船舶精细化工时管理模式及应用,需要运用好一些关键技术,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关键技术分析如下:

3.1设计物量抽取

工时定额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条件和特点的工作方法之下,以正常速度完成单位产品或单位工序所消耗的时间。在精细化任务派工模式下,无论从任务包的制定、信息的反馈,还是到数据的分析,工时定额无不作为纽带贯穿于整个任务派工流程,伴随着任务派工每一道流程推进。此外,工时定额是制定任务包的重要依据,没有细化的工时定额,精细化的任务包和派工单就无从谈起,也不会实现。因此,在制定任务包之前,必须先制定细化的工时定额。设计物量信息的抽取是进行定额工时测算的前提和数据基础。本文在对各专业各类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BOM)表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定义各类抽取模型的数据来源(EXCEL、SQL、TRIBON等)、信息模型以及增量式接收规则等,并采用COM-OBJECT抽取方法从TRIBON等三维模型中提取船舶建造过程中所需的各类BOM数据和舾装托盘等详细的制造信息,包括所需的各种子类参数信息,系统都会逐一抽取出来,作为下一步定额测算的依据。

3.2基于特征和规则的工时测算

特征包含加工零部件的结构特征和工艺特征等部分:结构特征指零部件的长、宽、高等规格数值;工艺特征指工人对零部件进行加工处理的方法与相关的过程。这两个方面的特征是影响工时的最主要的方面。某造船公司的系统在工时测算方面主要是针对结构与工艺特征,按照规则提前设置的推理关系,通过推理机将需进行工时测算的设计物量特征值与在该专业下对应的定额测算标准进行遍历,并在遍历过程中与规则库进行相应的匹配,将所有满足条件的规则均送入冲突集中,然后根据冲突消解策略从中选择一条最优匹配规则,按照规则进行定额工时测算。在得到的各测算对象的定额工时数据的基础上,依据企业精细化任务派工体系形成定额派工关联规则,并与任务派工进行工时物量对接,形成派工单,然后下达、执行任务派工,并对实动工时进行及时反馈。

3.3定额工时修正

在定额工时测算工作完成之后,将其与任务派工单结合,下发至各个作业班组。在得到反馈的实动工时后,根据实动工时计算实动定额比并进行工时分析,这是进行工时修正较为重要的一步:其比值超过1.1,则被定义为定额设置过低,需要进行调高;若比值低于0.9,则被定义为定额设置过高,需要相应进行调低。0.9和1.1是定额实动比的阈值,超出这个阈值将触发规则进行工时修正。

4结语

总之,船舶精细化工时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工作,需要相关人员认清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予以推进。面对竞争益发激烈的市场,船舶精细化工时管理之于船舶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对工时进行精准的控制,通过提高单位生产物量的生产效率,减少单位生产物量的材料能源浪费,才能在市场的寒冬中生存,获得更多发展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李友竹,马晓平.船舶制造中的工时物量定额体系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14(10):8-10+13.

[2]朱韩钢,马晓平.船舶建造中的工时物量定额应用方法研究[J].江苏船舶,2014,31(05):37-39.

姓名:左奇,性别:男,出生年月:1985.06,民族:汉,籍贯:江苏盐城,学历:本科,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