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反刍兽疫的症状与预防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小反刍兽疫的症状与预防方法

尔赞·阿巴依

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吉木乃镇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新疆阿勒泰,836899

摘要:小反刍兽疫是一种具有强传染性的病毒性的急性接触型传染病,主要被感染的群体就是小反刍动物,尤其是山羊和绵羊等幼崽。这种传染病在羊群中的传染率非常高,又被称为羊瘟疫,一旦被传染上的小反刍兽疫会快速发病,危及到生命。目前,这种疾病已经严重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能够保证小反刍兽的成活率,需要进一步做好预防工作。本文针对小反刍兽疫的临床症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做出来进一步的预防措施研究。

关键词:小反刍兽疫;症状;预防;

小反刍兽疫病首次发现是在1940年的象牙海岸,并在1972年被确认、命名为小反刍兽疫[1]。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不断增长,对于肉类市场的需求也逐渐增多。但是,小反刍兽疫却成为影响肉类供应的主要阻碍,小反刍兽疫流行性强、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对于小反刍动物的成活率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不仅使小反刍类动物的数量降低,而且还降低了畜牧经济水平。当前,这类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疾病,传染病的流行性和传染性极其严重,需要加强其预防和防治对策研究,为我国畜牧业的经济水平提升奠定基础,也为肉类市场对健康、优质肉类的需求提供保障。

1小反刍兽疫临床症状

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被称为粘副病毒,属于粘副病毒科荨麻疹病毒属的品种,与牛瘟病毒、犬瘟热病毒等隶属于同属。这种病毒主要是通过侵害小反刍兽的淋巴组织以及消化道上皮组织侵害小反刍兽的免疫系统。感染该病毒的小反刍兽会出现发热、眼鼻排出分泌物、口腔溃疡、呼吸紊乱、咳嗽、腹泻等临床症状,严重的就会死亡[2]

小反刍兽疫的症状与牛瘟相似,但是这类病毒只作用于羊,如果牛被感染不会出现临床症状。小反刍兽疫的发病时间比较急,高热可能会达到41℃以上,患病的羔羊会出现严重的抽搐反应,能持续3-5天的时间。患病的羔羊等小反刍兽会出现精神不济、食欲降低、体重降低、鼻腔干燥、口鼻内的分泌物变的黏稠,可持续1天左右。

刚开始发热时,症状较轻,一般就是口腔黏膜轻微出现血迹、口腔表面糜烂、类似于溃疡,小反刍兽会大量流出延液,牙床有小面积的坏死,并逐渐向四周蔓延。严重时会出现坏死的组织脱落、出现形状各不相同的糜烂斑。这个过程一般会持续4天左右,4天后小反刍兽会出现严重的腹泻,并排出血水,体重急剧下降,母羊若在孕期很容易出现流产的现象。随后,会由于皮肤组织、口腔黏膜等破损而造成细菌二次感染,最后体温下降、呼吸不畅,最终死亡。一般情况下,小反刍兽的发病率和感染率会相对较高,死亡率不超过50%[3]

这种疾病的传染性极强,一般情况下,传染源主要是患病或者是携带该病毒的反刍动物,或者是这些动物的分泌物、粪便等。小反刍兽疫病毒对于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比较薄弱,一般的消毒剂均能使其失去活性。在所有的反刍动物中,山羊患该病的机率是最大的,其次是绵羊。反刍动物被病毒感染后会在4-5天内发病,最长的能达到21天。由于其强大的传染性和流行性,一旦有传染源出现,疾病就会在羊群中大肆传染,不仅会降低羊幼崽的成活率,而且还会严重的影响到畜牧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2小反刍兽疫病预防方法

2.1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保护小反刍兽不被病毒感染的最佳方式,疫苗是减毒或者是灭活的粘副病毒制剂,在小反刍兽体内接种后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再被粘副病毒侵染后相应的抗体就会消灭病毒,起到特异性保护和防疫的需求。因此,反刍动物养殖户应该加强疫苗接种工作。尤其是羊群,疫苗的接种可以有效的增强羊群的抵抗力,降低传染病爆发的机率,不仅能够减少小反刍幼崽的死亡情况,而且还能有效的提升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基于此,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加强小反刍兽疫疾病的防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反刍出生后,尽快根据养殖场的实际需求和医疗水平进行接种,从而提升小反刍兽疫的综合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降低小反刍兽疫的病发机率。

2.2加强日常管理水平

在积极预防小反刍兽疫的过程中,除了要保护易感群体之外,还需要从传播途径的方向进行有效预防,切断可能会引发传染病的各种途径,降低患传染病的风险。例如,在日常养殖场所的管理上,要尽量保持并提高场地的清洁度和空气质量,为小反刍兽的日常生活提供一个干净、舒适、健康的生存环境。

首先,以羊圈的清洁和预防为例,羊群的吃、睡和排泄都在羊圈内,所以羊圈的卫生必须保持清洁,定期对羊圈进行清理和消毒,保证空气、湿度和温度的适宜,避免大量粪便的堆积使微生物大量繁殖,影响到羊群的生活和健康。

其次,羊是食草动物,草料的清洁、以及进食环境的清洁度对于羊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喂食过程中要对水槽以及相关的设备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杀菌,确保羊进食的食物干净、卫生,维护羊的健康。尽量将干草饲料与粮食饲料分开喂养,这样能更加优化环境卫生。

最后,在选择羊圈修建场地时尽量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阴冷、潮湿的环境很容易致使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小反刍兽在出生后体质较弱、免疫力比较弱,很容易会由于潮湿、阴冷的环境而腹泻、感冒,造成健康威胁。

提升日常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小反刍兽的生长和发育提供健康、舒适的环境,增强小反刍兽的抵抗力,能够极大程度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2.3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小反刍兽疫是当前影响反刍动物生长、存活的重要疾病,小反刍兽疫的控制、预防和相关工作的治疗在小反刍兽疫综合防治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兽医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专业水平对疾病的预防和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不断提升小反刍兽疫综合防治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首先,对于基层农村或者是畜牧地区来说,兽疫以及疾病防治工作人员来说,其专业能力的提升比较缓慢,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达不到正常需求。为此,基层政府需要加大工作人员和兽医的培养、教育工作,定期派遣这些工作人员外出学习,增强其对疫病、瘟病等反刍动物疾病的了解和防治措施,进而提升综合防治水平,促进小反刍兽的成活率。

其次,基层政府可以委派疫病防治专家到基层中进行讲座或者是实践指导,针对反刍动物出出现的各种病症应该如何判断、如何防治、如何用药等都清楚的告知给基层群众,进而增强基层群众以及工作人员的疾病预防和防治能力。

最后,加强小反刍兽疫综合防治人才培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虽肉类的需求不断提升,反刍动物饲养和市场价值不断提高,为了能够加强反刍动物的经济效益。基层政府需要提升兽医、疫病防治专业人员的培养,为疫病综合防治人才队伍的建设奠定基础,优化小反刍兽疫综合防治效率和效果。

小反刍兽疫是危害反刍动物健康成长的重要疾病,对于畜牧业经济增长、人民群众对优质肉类的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有效预防小反刍兽疫疾病的发生,需要进一步针对临床症状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以接种疫苗、保护易感群体为主,再经过优化日常管理环境、保持卫生和清洁着手,切断病毒和细菌的传播途径。并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自身素养,强化小反刍兽疫的防治和预防能动性,进而有效提升小反刍兽疫的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张熙艳,王庆山.小反刍兽疫的研究现状与防控[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3):151-151,152. 

[2]常帅,张晋召,穆国冬.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与防控措施浅析[J].兽医导刊,2016(18):175.

[3]陈红,方英,徐春志,等.小反刍兽疫研究现状[J].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7(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