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污水和医疗废物的环境监管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9
/ 2

医疗污水和医疗废物的环境监管要点分析

夏青,马勇,卢方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槐荫分局

摘要:近年来,医疗机构污染物的治理备受关注,本文对医疗污水及医疗废物的环境监管相关要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疫情防控;医疗污水;医疗废物

近年来,医疗污水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备受关注。研究发现,一些肺炎患者的粪便中携带病毒,不能排除病毒的粪口传播风险。因此,各级环保部门加强了对医疗污染物的监管力度,力求保证医疗废水和废物的安全处理。

一、医疗污水处理的监管要点

医疗污水主要来源于门诊、病房、手术室等诊疗污水以及生活区用水。具有传染性、毒性、放射性等特征。因此医疗污水的达标处理、稳定排放是环保部门监管的重点,旨在尽可能的减少环境污染,阻断病毒传播。

目前医疗污水常见的处理工艺流程为: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消毒处理。医疗污水来源复杂、成分多样,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极易造成空间污染,给环境及人类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医疗污水最核心的处理工艺即消毒。以火神山医院为例,其污水处理工艺对消毒进行了强化,延长了消毒池接触时间。以现场管理的经验来说,处理后排放到污水管网的污水应保持总余氯6.5mg/L以上,消毒剂加药设备不少于2套,至少1用1备,以确保消毒效果。

医疗机构处理后的污水水质一般要求达到国家标准,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山东省于2006年首次发布了医疗污染物的地方排放标准,并于2020年进行了修订,各项指标与国家标准相比更加严格。标准修订后,医疗污水由原来的四级标准调整为两级标准;加严了消毒工艺,对各级医疗机构加严了粪大肠菌群数控制要求。

二、医疗废物处理的监管要点

医疗废物指的是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的相关活动过程之中所产生的有着直接或者是间接感染性、毒性或者其他危害性的废物。主要包括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五大类。

2020年,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方案,力求加快推进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和监管质量。

疫情期间,感染性废物产量激增,加重了医废的处理难度。如果现场的收运、处置不及时,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影响疫情防控的效果。因此,环保部门加强了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帮助并指导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流程,对现场的工作人员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

三、环保法规助力环境执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021 年,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国务院发布并施行了《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依照条例,医疗机构均应申请、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制度是我国环境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制度,也是未来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之一,关系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排污许可证是排污单位承担污染排放控制义务和责任的法律文书,具有强制性和法定性,严格执行“谁污染、谁治理”主体责任,重点包含了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口位置和数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污口规范化设置,以及环境管理台账、企业自行监测、执行报告等具体要求。

环境监管部门应该做到以《环境保护法》和《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抓手。指导督促医疗机构有证排污、按证排污,使排污单位实现自身的环保义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各级环境主管部门、环境监察机构应当根据辖区内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科学合理的制定本地区环境监察执法年度计划。应当及时根据环境监察制度的年度计划和应急环境污染事故的需要,及时组织对排污单位的现场检查,现场检查应当采取重点、例行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有条件纳入“双随机”的必须纳入执法检查范围,依法对排污单位申报的污染物排放数量、种类进行现场检查核定。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生态环境监察执法检查对违反条例规定的要严厉打击,依法处罚。

四、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环境保护监管水平

2005年,国务院在《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健全环境监察、监测和应急体系,要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实现‘数字环保’,加快环境与核安全信息系统建设,实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立环境事故应急监控和重大环境突发事件预警体系”。基于此,各级政府与环保部门要认真落实这一要求,同时可借助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持续推动环境保护工作,还要相关技术手段,特别是借助“互联网+”技术,从根本上改变环境保护监管工作条件,提高行政执法效率,推进环保战略目标进一步实现。例:通过网上申报的方式完成诸如网上审批类的行政工作,这种开放式的平台办公对政府部门角色重新进行了定义,即由行政管理角色走向行政服务角色。通过“互联网+”技术的优化,不仅提升了环境管理部门的工作管理质量,也提高了工作效率,现已成为当今环境监管工作中的主流办公模式。通过督促企业加装废水、废气的在线监控系统并与环保系统联网,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

五、对医疗机构环境管理的建议

(1)医疗机构内部成立环保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和分工,制定一整套具有可操作的环境管理制度、环保设施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定期组织现场人员的培训学习,开展环保演练,防止环境污染事件发生。

(2)新建医疗机构应做到环保设施建设的“三同时”,即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从设计阶段就应该综合环境评价报告、当地环保部门的环评批复、选址区域内的配套环境基础设施进行综合考虑。

(3)废水处理设施选址应位于院区内相对隐蔽的位置,并设置臭气的处理设施,减少恶臭污染。室外的排水管网实行雨污分流、做到污水分质分类处理。结合当地环保要求完善建设配套。

(4)医疗废物暂存间应该建设在院区比较隐蔽的场所,并且合理设置运输路线。暂存设施应满足“三防”要求,即防雨、防风、防渗漏。做到分类存放,满足48小时之内清运的储存空间。

(5)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临时性设施更需要提高标准。此时产生的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的传染性更强,因此临时性设施不应因临时使用、仓促建设而降低标准,反而更需要提高建设和管理标准。

六、结语

医疗污染物的有效处理事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通过分析医疗污染物的特性,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医疗机构环境监管的建议。做好医疗污染物的环境监管工作,践行绿色发展的道路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陆齐力,卓里欣.大型综合医院应对新冠病毒污水处理系统临时改造[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20,21(07):37-38.

[2] 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环发〔2003〕197 号[S].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排污许可管理条例[EB/OL]. [2021-01-29].https://www.mee.gov.cn/zcwj/gwywj/202101/t20210129_8195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