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关于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的思考

侯云

中铁九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文章论述了建立大监督工作格局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对策。

【关键词】大监督;存在问题;构建原则;对策

【引言】

近几年,国企的改革越来越深入,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多,企业高质量发展对监督工作提出新要求,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纪检组织是传统的党内监督组织,其职能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仅仅依靠纪检监督还远远不够,必须建立纪检、审计、法律、财务等综合监督体系,有效结合巡视巡察工作的开展,建立起综合高效的国有企业大监督工作格局。

(一)构建国有大监督格局的重要性

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加强党和国家的监督体制,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不断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各种监督协调贯通,形成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五次会议的公报指出,要推动各种监督工作的衔接和整合,不断提高监督和管理的效率。

国企内部监督的重点是对“四项权力”进行人、财、物、事的监督。在加强风险管理、自我约束的同时,也是企业防范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企业内部的监督方式千姿百态,但大都是单兵作战、各自为政、权力分散、工作重叠、缺乏凝聚力、无法有效地发挥企业治理效率,如何将各种监督资源有效地整合、协调贯通,构建大监督格局,从而形成监督合力,发挥监督的整体效能,促进企业高质量健康发展,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思考。

(二)国有企业当前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对监督的认识和意识

目前,在某些领导和部门的思想里,企业监督就是由纪委负责,与自身和其它部门没有太多的联系,所以在协调各种监督力量、建立监督体系、发挥监督整体效益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部分职能部门对本专业的监管意识较弱,仅注重业务工作而忽视对管理过程的监督,没有很好的履行职责的监督作用;有些领导和部门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搞形式,在某些需要全程监督的工作(比如招投标、废旧物资处理等),认为把纪检监督人员列为成员,到现场开会就算接受监督了,即使出问题也没有责任,很容易出现“两张皮”的现象。

2.2监督机制还不健全,存在漏洞

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没有真正把监管与各种监管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或缺乏可操作性,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了监管工作安排多,检查落实少;形式监督多,实质的监督少;多事后监督,少流程监督;被动监督多,主动监督少。对于发现的问题,缺乏深入分析、总结反思和经验回馈,致使问题一再发生。对于违规的人和事,如果碍于面子,最多下达一份整改通知书,不会追究任何责任,也不会受到任何惩罚,这就导致了监督的流于形式。

2.3监督执行各自为政,效果不佳

由于目前尚未形成目标一致、步调一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监督合力工作机制,所以在不同的监督工作中,多数是有关部门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缺乏沟通、工作协作不到位、监督信息不能共享、监管内容重叠,加重了监督人员的负担;同时,监督方法单一,重点不突出,监督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够深,导致监督力量分散,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制约着监督的总体效果。

(三)构建大监督格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1坚持党内监督政治引领的原则

要充分发挥其政治引领作用,不断完善企业大监督体系构建,推动各类监督协调贯通,党内监督与职能监督有机融合、有效对接,进一步将制度监督转化为治理效能。

3.2遵循融入企业为中心的原则

监督就是对企业管理进行再管理,要把提高企业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企业综合盈利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等作为衡量指标,只有融入中心、服务企业,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坚持以企业发展为战略核心,把监督与管理流程结合起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3坚持拓宽渠道全面有效的原则

要注重监督的重点,拓宽监督途径,把握关键环节,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努力实现监督的效果。要不断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横向监督、协调机制、问题整改常态机制、监督效能提升等,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全覆盖的监督。

3.4坚持关口前移源头防范的原则

实行内部监督,就是要有效的预防、控制和杜绝贪污。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相结合的惩戒机制,是从根源上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其中,教育是根本,制度是保证,监督是重点。要从教育上入手,要不断的充实教育的内容、扩大宣传阵地、拓展宣传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为广大干部职工构筑坚强的思想防线。

3.5坚持不断创新形成常态的原则

要结合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实际,不断创新监督思路、监督机制、监督方法、监督路径,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将监督融入岗位、监督融入业务、监督与管理相结合的要求,实行对标监督,量化、细化、刚化,形成事前风险提示、事中督促检查、事后总结评估常态化监督的长效工作机制。

(四)构建大监督格局的主要措施

4.1提高认识,建立大的监督观念

要从实现企业快速、好的发展出发,充分认识到建立大监督格局的重要意义。整合监督资源,构建大监督体系,能够将决策过程、实施过程、运营成果等各方面的管理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对工作的全局把握,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可以使各个职能单位的监管责任更加明确,防止在各个职能结合处产生监督真空;这样就可以防止由于各个职能部门的职权不同而导致的思想不统一、步调不一等问题的发生,从而提高了监督的权威性。

4.2明确主体,形成大监督合力

建立巡察、纪检、审计、法规等监督信息互通的运行机制,以及职能部门对业务领域的监督管控体系。要充分利用管理人员的专业优势,加强有关工作领域的流程控制和检查评估,并在工作中加强对违规行为的全过程监督。构建纵向联系、横向互动、监督组织、职责、任务落实的监督网络,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能动性,注重监督成果的运用,形成目标统一、步调协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监督合力。

4.3明确责任,落实大监督责任

同时,还要突出在业务管理方面,加强对专业职能部门的监督。要建立大监督体系,就必须明确各级组织、各职能部门的监督责任,切实履行监督责任,形成协同配合、信息互通、衔接、全方位覆盖的立体化监督网络。大监督体系建设要以规范权力运行、强化业务管控为中心,制定可量化、具体的监督细则,逐项明确规定责任部门和配合部门的职责,细化完善职能部门业务范围内的监督职责和责任分工,强化其“一岗双责”的意识,体现出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纪要追究的监督原则,有效监督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防范权力失控、监督失效、管理失职。

4.4融入管理,更好地发挥大监督效能

将企业的内控制度与企业的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方面,是建立企业大监督格局的根本。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风险化解、管理和问责的有力手段,将大监督制度与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结合起来,坚持以日常监督为主要形式,以重点专项监督为抓手的工作方法,对各项监督工作进行有效整合,集中业务部门的力量,组建多方参与、专业互补的工作机制,采取联合现场督查,“一体化”的工作方式开展大监督,通过对经营管理活动中涉及到的风险进行分析,真正发挥大监督在企业管理全过程中的效能。

(五)总结

在新时代下,要建立大监督的格局,推动国企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从加强思想认识、组织力量、建立健全监督体系、提高监督人员综合专业能力、为监督工作提供人才保障等,希望对其以后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姝殷 胡楠.《国有企业统筹衔接各项监督的实践》[M].《中国纪检监察报》,2019.

〔2〕瞿芃.《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促进各类监督贯通融合》[M].《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0.

〔3〕于洪强.《国有企业构建反腐倡廉“大监督”格局的实践与探索》[J].《法制与社会》,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