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班组不安全状态影响因素及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8
/ 2

煤矿班组不安全状态影响因素及评价

杨兵1, 赵学2

1铁煤集团小青煤矿  辽宁调兵山  112700

2铁法能源公司综合办  辽宁调兵山  112700

摘要班组是煤矿生产活动中的基本单位,担负着一线生产任务。煤矿班组作为一个正式群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作用、关键角色的安全表现等均会影响班组安全生产。研究表明,9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生产班组。因此,探究并筛选出煤矿班组不安全状态的影响因素,对提升班组安全水平、打造本质安全型班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煤矿班组不安全状态影响因素及评价

关键词:煤矿采矿;不安全技术因素;对策

引言

目前对于煤矿班组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为提升班组安全水平做出了一定贡献。但现有研究多数是从影响班组安全生产的某些因素出发,分析其影响机理并提出对策措施。但煤矿班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并不是个体人的简单相加,只针对其中某一项或几项因素开展研究忽视了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总的来说,目前对于班组不安全状态没有明确定义,对于其影响因素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个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作用对班组安全生产的影响这一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

1、煤矿班组不安全状态内涵

状态是人或物表现出来的形态。人因分析和分类系统(HFACS)将操作者状态定义为影响操作者自身绩效的状态,且指出操作者状态差是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文中认为,在煤矿领域操作者状态差即为矿工不安全状态,包括不良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前提,且对安全绩效存在负面影响,不利于安全生产。田水承首先对矿工不安全状态进行了研究,指出矿工不安全状态受个体特征、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及能力水平的影响,并建立了矿工不安全状态评价指标体系。群体状态并非个体状态的简单相加。对于煤矿班组而言,黄佳指出煤矿班组是在企业相关规章制度下,形成的由班组长和组员构成的,在作业过程中相互协作和依赖以完成作业任务的正式组织。对于群体心理的研究,勒庞指出个体相互间认同了某种社会表征后会形成群体心理,并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的集体行为。费洛伊德指出“情绪联系”和“认同作用”是群体心理学的2个核心概念。因此,虽然煤矿班组为正式群体,但其中还会存在由矿工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无论是在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矿工往往会表现出较强的群体意识。而非正式群体相较于正式群体,成员之间群体凝聚力更强,因此往往会存在“抱团”现象。个体会存在群体的意识和目的,并且具有其特定的社会性。综上所述,煤矿班组不安全状态并不会直接导致事故发生,而是一种会驱使班组成员易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一种群体状态,这种状态属于一种安全隐患。由于班组中个体与群体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和影响,班组不安全状态并不是矿工个体不安全状态的简单相加,还和同侪、领导层、环境、管理制度等息息相关。经研究认为,煤矿班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煤矿班组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使班组成员处于易产生不安全行为、对企业安全生产绩效易产生负面影响的状态。文中主要聚焦对班组整体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强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不过多考虑客观环境、个体差异性等方面对班组带来的影响。

2、采矿安全生产影响因素分析

2.1采矿安全生产投入较少

采矿作业环境复杂、危险系数高,但相应的安全预警设备和管理投入不足。部分采矿企业更注重生产投入和规模效益,安全方面的资金投入所占比例较小且到账缓慢,资金的匮乏不仅直接影响采矿作业的现场实施过程,出现采矿设备老化、人员防护设备缺乏、安全培训活动和机会较少等状况,还制约了采矿作业危险预防和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危险报警装置受损有关。

2.2采矿队伍安全意识不强

一方面,采矿工人大多为农民工子弟,综合素质和安全意识较低,不能严格按照作业规范和标准进行采矿作业;再加上高负荷的工作和安全教育培训知识匮乏,实际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则丢失性命。另一方面,采矿管理者未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基层负责人虽一线采矿工作经验丰富,但是对工人的操作要求不够高,出现安全管理表面化和随意化现象。

3、安全对策解析

3.1注重安全管理规划

一些重大采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通常是由于安全隐患的存在,因此在项目开工之前,开采单位应该进行合理的现场施工规划,从技术手段上确保采矿密度合理、通风系统合理有效等。另外,开采单位要将安全管理规划的重心放在基层工人身上,消除基层工人身上的懒散和侥幸心理。在具体的生产管理规划中要发挥制度与规则的作用,建立采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开展工组之间的自查自纠。对于安全生产条例和危险事项掌握得好的职工,可予以物质奖励或职位晋升,让其专门负责采矿现场的安全监督。此外,要想使安全管理更有效,还应该强化宣传的作用,开采单位要时时刻刻进行渗透式安全教育,潜移默化地增强工人的安全操作意识。

3.2双重预防机制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联系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通过风险管理全面辨识并管控各类危险源,再通过隐患排查治理监控和管理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过程。这是从国家角度,在安全管理“总体稳定、趋于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提出的,目的是“查大风险、除大隐患、防大事故”。作为企业,必须从基础做起。“冰山理论”对安全管理具有指导意义,人们只能看到冰山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但在水下潜藏着巨大的山体,企业安全管理的关键是处理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旨在全面辨识、评估、管控风险,防范风险升级演变为事故隐患;把小隐患当作大隐患来处置,深挖根源;把小事故当作大事故来解决,整改到位;把小问题当作大问题来对待,举一反三,真正把隐患处置在萌芽状态,将事故消灭在初始之时,这是建立企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行之有效的做法。

3.3强化施工安全检查

第一,正式开采作业前,要认真研讨方案的切实可行性,原材料及设备的选择,要在技术要求和工程设计图的指导下完成。各项设施要达到现场施工标准,问题材料要及时返厂更换,做好安全防范保障工作。第二,对于施工现场的规范化操作,要加强管控,定期开展安全排查工作,按照计划逐一推进。对于隐患重灾区更要重点排查,提升管理的规范化,做好安全风险防控。此外,工资要与个人绩效挂钩,有赏有罚,作业中不按照要求操作的人员要予以严厉的处罚。对于表现突出的人员要从物质或精神上适当予以嘉奖,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安全生产中,提高全面安全认识。第三,现场的工器具检修工作要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并做好整理记录。对于异常数据要及时排除,规范管理工作。不断优化内部体系,将管理制度落实到细节,不遗留任何安全隐患。

结束语

煤矿班组不安全状态内涵为:由于煤矿班组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使班组成员处于易产生不安全行为、对企业安全生产绩效易产生负面影响的状态。影响班组不安全状态的根本因素为班组安全教育、班组成员性格、班组长选拔机制。通过计算煤矿班组不安全状态影响因素权重,班组安全氛围、班组长能力素质、班组内部人际关系重要度最高,煤矿企业应当对这几方面时刻保持重视。建立了煤矿班组不安全状态评价体系,经验证该体系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能够科学合理有效地评价煤矿班组状态。

参考文献:

[1]陈彦宏.煤矿工程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管理浅述[J].当代化工研究,2020(12):50-51.

[2]陆世将.群体动力学视角下煤矿班组安全管理方法体系研究[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17.

[3]郑德志,任世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发展历程及演进趋势[J].能源与环保,2019,41(11):1-6.

[4]郑文兵.煤矿初始的应力场测量方法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2019(5):131-132.

[5]师向鹏.论煤矿采矿工程中的采矿工艺技术[J].能源与节能,2019(4):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