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在胆囊结石术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整体护理在胆囊结石术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张蓉

万源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四川 万源市;636350

【摘要】目的:探讨在胆囊结石患者护理中应用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施行整体护理等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效果。结果 :SAS评分、SD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胆囊结石患者护理中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既能减轻负面情绪,还能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胆囊结石;整体护理;护理效果

    胆囊结石也被称作胆石症,是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或上腹部阵发性疼痛、伴恶心、呕吐、 Mirizzi综合征等症状,严重危及患者的身体健康。为此,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1]。但手术会损伤病人的机体,不利于患者身体康复。因此,胆结石患者手术治疗中需给予科学的护理干预,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胆囊结石,进而提升治疗积极性与信心,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胆囊结石患者心理护理、生活质量的护理效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内男女病人分别有17例、15例;年龄34-73岁,平均(42.33±1.34)岁。观察组内男女病人分别有13例、19例;年龄31-75岁,平均(42.31±1.38)岁。两组资料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在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内容:保持病房内整洁卫生;每天按时观察患者腹痛请况,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建立静脉通道然后采用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同时通过补液的方式来维持患者体内的电解质平衡;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健康知识宣教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用整体护理施护,内容有:(1)术前护理干预:首先,采用海报、视频、知识手册等方式为病人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并耐心、细致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让患者正确认识胆结石。其次,护患沟通中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再结合其文化程度、性别、性格等给予恰当的心理疏导,以增强其治疗信心。再者,协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包括术区备皮、各项检查等,并叮嘱病人术前6至8小时禁饮、禁食,且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以保证其血糖、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进而保障手术顺序开展。(2)术中护理干预:病人进入手术室之前,调节好温度、湿度。待其进入手术室后,监测其体温、血氧饱和度,并及时进行补液。此外还要注意输注液、腹腔冲洗液的温度。(3)术后护理干预:首先,术后保持病人去枕平卧,并保持头部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口腔分泌物,进而保障其呼吸顺畅,帮助患者进行翻身从而促进痰液的排出,或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使患者的痰液稀释再行排出,定时对患者的口腔杂物进行清理。其次,加强切口护理,若患者咳嗽,应注意其对伤口的牵拉,避免手术创口的裂开若发现切口部位出现出血、红肿、渗液等现象,及时告知医生,同时注意引流管的液体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如果出现问题应该及时进行针对性护理。再者,手术当日叮嘱患者禁食,次日可食用流质食物,随着身体的恢复可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食物。并叮嘱患者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热量的食物,以预防便秘。最后,做好运动指导,术后12小时鼓励其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但要注意控制好运动强度,以免过量运动引起切口裂开。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负面情绪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其中负面情绪用SAS量表、SDS量表分析,生活质量用SF-36量表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24.0分析,计量资料用“标准差、均值”表示,检验则用“t”值,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SAS评分、SDS评分,护理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负面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S)

组别

SDS评分

SAS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2)

65.37
±
3.86

34.16
±
5.07

70.15
±
2.84

32.26
±
4.25

43.63
±
5.26

82.35
±
4.74

对照组
(32)

65.41
±
3.81

43.27
±
1.96

70.11
±
2.92

57.16
±
6.37

43.65
±
5.21

60.24
±
3.63

t值

0.0417

9.4807

0.0556

18.3941

0.0152

20.9492

P值

0.9669

0.0000

0.9559

0.0000

0.9879

0.0000

3讨论

    胆囊结石比较常见,且症状和结石大小、结石位置等有关,部分病人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胆囊结石若比较大,则会出现消化不良、腹部胀痛等临床症状,且结石急性发作期还会出现呕吐、恶性等临床症状,严重危及患者的身体健康。临床上常使用手术方式治疗胆结石,但在疾病、手术等影响下患者会出现负面情绪,进而易引起应激反应,严重影响治疗效果[2]。为此,需在围术期给予胆结石患者科学的护理干预,以保证临床疗效。

    既往使用的常规护理模式应用在胆囊结石患者中效果不佳,因为其仅重视疾病护理,缺乏护患沟通,无法了解到病人的真正需求,所以护理内容较单一,无法满足病人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也更加关注服务需求,这导致整体护理模式应运而生,其能弥补常规护理模式的不足,护理实施中以病人为中心,注重护患沟通,可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且从多方面对患者施护,可满足病人的身心需求,提升其舒适度,进而有效提升治疗效果[3]。据本次试验数据显示,采取整体护理干预的观察组负面情绪评分降低明显,生活质量评分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整体护理更适合胆结石患者,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

    综上叙述,在胆囊结石病人护理中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齐丽.整体护理在胆结石手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3):61-63.

[2]王艳冬.研究整体护理干预在胆结石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5):281-282.

[3]董晓盈.整体护理干预在胆结石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6):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