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的效果观察

赵晶,呼晓,初篮

大庆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316

【摘 要】目的:探究适宜小儿营养不良患者的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方法。方法:本实验所涉及的研究主体是因营养不良来我院就诊的92例儿童,病例选择时间段为2020年6月-2021年8月,根据双盲法将患者进行实验、参照组组别的划分,每一小组包含患者46例。在参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运用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运用临床保健指导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探究临床保健指导在治疗小儿营养不良患者实践中的适用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参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以P<0.05表示,即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在小儿营养不良患者治疗过程中运用临床保健指导方式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因而在小儿营养不良患者治疗实践中应增加运用临床保健指导的频率。

【关键词】小儿营养不良;保健方法;临床保健指导;临床价值

    小儿营养不良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消化性疾病[1]。导致儿童出现营养不良的原因具有多重性,既包括吸收不良,也包括摄入不足等[2]。周身水肿,生长发育迟缓、体重下降是小儿营养不良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3]。尽早接受治疗对小儿营养不良患者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探究了在小儿营养不良患者治疗过程中运用临床保健指导的价值,详细报道呈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实验所包含的研究主体是我院收治的92例小儿营养不良患者,实验开始时间为2020年6月,实验结束时间为2021年8月,以双盲法为依据将患者进行组别的划分,参照组与实验组各包含患者46例。参照组患者年龄区间为1-8岁,均值为(5.27±0.43)岁;男女患者数量之比为25:21。实验组患者年龄区间为1-8岁,均值为(5.31±0.39)岁;男女患者数量之比为24:22。两组患者基础性资料经比较后未发现明显差异,表示为P>0.05,即可继续开展比较研究。

1.2 方法

    运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参照组患者。在患者入院后应率先纠正其电解质紊乱情况,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其适量维生素与胃动力药。在该类患者饮食过程中应增加其蛋白质摄入量。

    运用常规治疗方式与临床保健指导结合治疗实验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常规治疗方式同参照组患者[4]。(1)皮肤保健:营养不良的患者随着病程的不断推进会出现皮肤溃疡及损坏现象,进而导致感染。所以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应对皮肤保健工作加以重视,需定期帮助患者进行体位的变换及衣物的更换。(2)口腔保健:患者在患病后其口腔会出现溃疡症状,故医护人员应对小儿口腔情况密切观察并给予其药物治疗,以此实现对患者口腔情况的改善。(3)眼部保健:医护人员应运用眼膏擦拭患者眼角,以此实现对患者眼角膜的保护。(4)健康指导:医护人员应增加与患者家属沟通的频率,全面向其普及小儿营养不良产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使患者家属加深对患者疾病的认知程度,赢得患者家属的配合。

1.3 观察指标

    根据百分制原则评估患者家属满意度,若分数区间为80-100,则非常满意;若分数区间为60-79,则基本满意;若分数区间为0-59,则不满意。评估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皮肤疾病、眼角膜干燥、口角炎三方面内容。

1.4统计学分析

    依托SPSS20.0软件包完成统计学计算,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形式展现,t值检验计量资料,以X±S形式展现,若P值低于0.05,则说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说明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家属满意度

    参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低于实验组患者家属(P<0.05),详见表1:

表1:患者家属满意度(n,%)

分组

例数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不满意(%)

实验组

46

43(93.5%)

2(4.3%)

1(2.2%)

97.8

参照组

46

36(78.3%)

1(2.2%)

9(19.6%)

80.4

X2

-

7.181

P

-

0.007

2.2 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并发症发生率(n,%)

分组

皮肤疾病

眼角膜干燥

口角炎

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n=46)

1(2.2%)

1(2.2%)

1(2.2%)

6.62

参照组(n=46)

4(8.7%)

4(8.7%)

2(4.3%)

21.7

X2

4.390

P

0.036

3讨论

    小儿时期对于儿童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在此阶段,若儿童出现营养不良症状,则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临床上针对小儿营养不良患者始终秉持尽早治疗原则。药物治疗等方式可帮助患者实现临床症状的缓解。但单一药物治疗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临床保健指导是近些年在小儿营养不良患者治疗实践中被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段。通过临床保健指导患者家属可更加深入了解患者病情,逐渐掌握更多科学护理患者的方法。全面性是临床保健指导的特点,强调从多方面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在落实这一指导方式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也与患者家属增加了沟通频率,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医患矛盾发生的几率会大大降低。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参照组患者家属,表示为P<0.05,即组间对比存在差异。

    综上,在小儿营养不良患者治疗过程中应更多运用临床保健指导方式。

参考文献

[1] 李晓娟. 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效果观察[J]. 家有孕宝,2021,3(8):24.

[2] 张伊新. 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对小儿营养不良的效果及满意度影响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8):178,181.

[3] 葛利娜,慈淑华. 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的相关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0):54.

[4] 田红玉. 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的相关分析[J]. 特别健康,2020,15(9):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