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早期康复治疗100例临床疗效分析研析讨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5
/ 2

脑梗死早期康复治疗100例临床疗效分析研析讨论

于晓艳

大庆油田总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001

【摘 要】目的:分析在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运用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实验所包含的对象是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硬币法将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包含患者100例。乙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甲组患者在乙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身体机能恢复情况,分析在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运用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比较研究发现,甲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乙组患者,且身体机能恢复情况优于乙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运用早期康复治疗方式效果显著,患者身体机能可得到极大改善。因而应当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实践中推广早期康复治疗方式。

【关键词】脑梗死;早期康复治疗;临床效果

    脑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且该疾病具有致死、致残率较高的特性[1]。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脑梗死已然成为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一项主要疾病。脑梗死患者在患病后肢体功能与神经功能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生活质量也会不断下降[2]。为了降低脑梗死这一疾病的危害性,现阶段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通常会辅之以一定的康复治疗。基于此,笔者对在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运用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全面探究,现形成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实验所包含的对象是我院收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介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按照硬币法将患者完成分组,甲组与乙组各包含患者100例。甲组患者年龄范围时候56-71岁,均值为(63.46±2.19)岁;男女患者数量比为53:47;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患者38例,受过大专以下教育患者62例。乙组患者年龄范围时候55-72岁,均值为(63.53±2.31)岁;男女患者数量比为54:46;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患者39例,受过大专以下教育患者61例。比较两组患者组间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继续完成比较研究。

1.2 方法

    乙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包括营养神经、脱水、扩管等内容。

    甲组患者在乙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包括生活活动治疗、运动障碍治疗等内容[3]

    多感觉刺激疗法:如若患者运动能力较差,医护人员在其治疗期间可采取相关关节刺激、机械刺激、温度刺激等方式实现对其表皮反应的调控。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保证患者神经处于兴奋的状态,降低其肌肉萎缩发生的概率。

    运动障碍治疗:在患者患病初期,医护人员应当采取措施帮助患者进行患肢运动。且在患者运动时应当对其错误运动方式进行及时纠正。

    生活活动治疗:存在肢体障碍的患者在进食以及洗漱过程中均需要护理人员的协助。因而在其康复治疗期间应当着重对患者展开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至日常生活训练过程当中,不断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语言训练:部分脑梗死患者还会存在语言能力丧失的情况。因而在其康复治疗过程中应当根据其身体实际情况进行语言康复方案的制定。在治疗伊始,应当从听力训练、发音训练进行,秉持由由简到繁的难度,不断帮助患者实现脑部记忆的恢复。

1.3 观察指标

    评估患者治疗效果,显效、有效、无效是治疗效果的三种情况。显效指患者经治疗后肢体障碍基本缓解;有效指患者治疗后肢体障碍得到一定的改善;无效指患者进行治疗后身体状况未得到任何改善。对患者身体机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包括运动功能、躯体控制两方面内容,数值与患者身体机能恢复情况呈现正相关关系[4]

1.4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录入SPSS20.0软件包,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例数百分比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X±S形式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比较

    甲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乙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治疗效果(n,%)

分组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甲组

100

94

4

2

98.0

乙组

100

88

2

10

90.0

X2

-

5.674

P

-

0.017

2.2 身体机能恢复情况

    甲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与躯体控制评分均高于乙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身体机能恢复情况(x±,分s)

分组

运动功能

躯体控制

甲组(n=100)

14.85±1.25

6.37±1.17

乙组(n=100)

11.35±1.14

3.48±1.56

t值

20.688

14.821

P

0.000

0.000

3讨论

    药物治疗在脑梗死患者治疗实践中发挥着极为显著的作用。但由于患者普遍病程较长,长期服用药物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增加,不利于其身体康复。早期康复治疗是一种新型治疗方式,该治疗方式强调通过物理等方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危害性。在早期康复治疗模式下,患者肢体障碍、语言障碍均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生活质量也会随之提升。

    数据表明,甲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乙组患者;甲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与躯体控制评分均高于乙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0.05)。

    综上,应当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实践中更多运用宗早期康复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 刘小芹.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slCAM-1和IL-6表达水平的影响[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1(19):19-21.

[2] 章华丽. 益气活血方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神经功能及IL-1β、IL-10、hs-CRP的影响[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19,3(19):72-74.

[3] 王丽,朱明芳,贡静,等.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保守治疗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0):1763-1765.

[4] 李波.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栓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独立生活能力影响分析[J]. 智慧健康,2021,7(14):72-74.